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43

第43章 骨质疏松症 (2)

第12章 骨质疏松症 (2)

【处方用药】枸杞子9g鹿角20g龟甲25g人参15g海马12g蛤蚧1对熟地黄15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肌肉酸痛者,加木瓜、通草、赤芍,以舒筋缓急止痛;若腰背疼痛者,加杜仲、牛膝、锁阳、补骨脂,以滋补强健筋骨;若低热者,加鳖甲、秦艽、麦冬,以益阴退热;若潮热者,加生地黄、青蒿、银柴胡、胡黄连,以清退虚热;若抽搐者,加牡蛎、龙骨、钩藤、全蝎,以潜阳息风止痉;若肌肉关节腰背刺痛者,加水蛭、虻虫、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止痛等。

【药物功效】方中龟甲填精补髓,滋阴养血。枸杞子滋阴,助龟甲滋阴。鹿角补阳化阴。人参健脾益气,生化气血。海马、蛤蚧,补益心肾,摄纳宗气。熟地黄大补阴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益血敛阴。川芎理血行气,兼防滋补药壅滞。

(五)气血虚弱,瘀血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肌肉酸痛。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痛如针刺,舌质黯淡瘀紫,苔薄白,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萎黄,或肌肤甲错,或动则气喘,或头晕目眩,或筋骨痿弱,或心神恍惚,或周身骨痛,或夜间痛甚,或形体消瘦,或健忘,或男子阳痿遗精,或女子经血量少,或不孕等。

【治则与选方】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可选用八珍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15g白术15g炙甘草15g茯苓15g熟地黄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水蛭6g虻虫3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若血虚甚者,加阿胶、龙眼肉,以滋补阴血;若瘀甚者,加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若阳痿者,加鹿茸、巴戟天,以温补肾阳;若不孕者,加鹿茸、紫河车、冬虫夏草,以滋补精血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当归、熟地黄、白芍,补血养血。茯苓健脾和胃,益气渗湿。川芎活血行气。生姜醒脾和胃。水蛭、虻虫,破血逐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六)气血虚弱,痰湿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肌肉酸痛。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萎黄,或头沉头晕,或动则气喘,或头晕目眩,或筋骨痿弱,或心神恍惚,或周身骨痛,或形体消瘦,或健忘,或男子阳痿遗精,或女子经血量少,或不孕等。

【治则与选方】益气养血,燥湿化痰;可选用八珍汤与涤痰汤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15g白术15g炙甘草15g茯苓15g熟地黄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南星15g半夏15g枳实12g陈皮9g石菖蒲6g竹茹4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若血虚甚者,加阿胶、龙眼肉,以滋补阴血;若痰甚者,加白芥子、细辛,以温阳化痰;若湿甚者,加苍术、厚朴,以醒脾燥湿化痰;若心神恍惚者,加远志、石菖蒲,以开窍化痰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当归、熟地黄、白芍,补血养血。茯苓健脾和胃,益气渗湿。川芎活血行气。生姜醒脾和胃。南星、半夏,燥湿化痰。枳实、陈皮,理气化痰。石菖蒲开窍化湿。竹茹化痰,兼防温热药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七)阳虚瘀血夹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肌肉酸痛,手足抽搐。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痛如针刺,舌质黯淡瘀紫,苔薄白,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头沉头晕,或动则气喘,或头晕目眩,或筋骨痿弱,或周身骨痛,或夜间痛甚,或男子阳痿遗精,或女子经血量少夹血块,或不孕等。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息风止痉;可选用桂枝人参汤、桂枝茯苓丸与牵正散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9g白术9g炙甘草12g干姜9g茯苓12g桂枝12g桃仁12g白芍12g牡丹皮12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2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阳虚甚者,加巴戟天、淫羊藿,以温补阳气;若气虚者,加黄芪、山药,以益气健脾;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手足抽搐者,加天南星、蜈蚣,以息风止痉等。

【药物功效】方中桂枝、干姜,温阳通经散寒。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化气血。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全蝎、白附子、白僵蚕,祛风止痉。白芍益血,兼防化瘀药伤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八)瘀血寒湿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肌肉酸痛。

2.辨证要点因寒加重,痛如针刺,肢体困重,舌质暗淡瘀紫,苔白厚腻,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夜间痛甚,或肢体活动不利,或筋脉拘急,或手足不温,或头沉头晕,或头晕目眩,或筋骨痿弱,或周身骨痛,或男子阳痿遗精,或女子经血量少夹血块等。

【治则与选方】活血化瘀,散寒祛湿;可选用身痛逐瘀汤。

【处方用药】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五灵脂6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腰背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以强健筋骨;若肌肉酸痛者,加黄芪、桂枝,以益气通经;若手足不温者,加干姜、吴茱萸,以温阳散寒;若湿甚者,加苍术、厚朴,以芳香醒脾化湿等。

【药物功效】方中没药活血通络。当归活血补血。五灵脂活血止痛。川芎行气理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秦艽、羌活,疏通脉络。香附行气帅血。牛膝活血行瘀。地龙活血通络。甘草益气和中。

医案助读

尚某,男,64岁,郑州人。主诉在5年前因腰背疼痛,肌无力,全身骨痛,活动后加重而就诊,经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服用西药钙制剂、中成药、汤剂以及保健品等,症状表现均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腰背疼痛如针刺且甚于夜间,肌肉酸痛,手足不温、抽搐,畏寒怕冷,倦怠乏力,舌质黯淡瘀紫,苔薄白,脉细涩。辨为阳虚瘀血夹风证,治当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给予桂枝人参汤、桂枝茯苓丸与牵正散合方:红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2g,干姜10g,茯苓12g,桂枝12g,桃仁12g,白芍12g,牡丹皮12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巴戟天24g,黄芪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抽搐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肌肉酸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未再出现肌肉酸痛,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大减,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00余剂,诸证悉除。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辨为阳虚,再根据疼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因手足抽搐辨为夹风,以此辨为阳虚瘀血夹风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化生阳气,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以牵正散息风止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