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42

第42章 骨质疏松症 (1)

第12章 骨质疏松症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根据致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多见于老年人。

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章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骨质疏松症,还能治疗低血糖症或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病证表现而符合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选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低血糖症或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病因病理】

1.病因致病原因主要有内分泌代谢疾病,全身性疾病等。

2.病理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临床表现】以腰背疼痛,肌无力,倦怠乏力,全身骨痛,活动后加重,以及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易于骨折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骨吸收检查骨组织的IL1、IL6和TNF增高,护骨素减少。

2.维生素测定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PTH增高。

3.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选用补充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制剂,同时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600U。

(2)对症治疗:若疼痛者可选用适量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每次0.3~0.6g,每日不超过3次;或选用吲哚美辛,每次25mg,每日3次。

2.特殊治疗

(1)性激素补充治疗:雌激素补充治疗,或雄激素补充治疗。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

(3)二膦酸盐:可选用口服依替膦酸二钠,每日200mg,于清晨时口服,服药1小时后方可进餐或饮用含钙饮料,一般连用2~3周。或选用帕米膦酸钠,每次15~60mg,每月注射1次。

(4)降钙素:可选用蛙鱼降钙素,每日50~100U,皮下或肌内注射。或选用蟃鱼降钙素,每次20U,每周注射2次。

(5)甲状旁腺素:可选用PTH,每日400~800U,疗程6~24个月。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肝肾阴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肌肉酸痛,头晕目眩,耳鸣。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失眠多梦,或四肢软弱,或形体消瘦,或潮热,或盗汗,或五心烦热,或颧红,或关节僵硬,或男子阳强易举,或遗精,或女子月经量少,或经闭,或崩漏,或小便黄赤,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肾阴,强健筋骨;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与生脉散合方。

【处方用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人参10g五味子15g麦冬10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6~9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腰背疼痛者,加牛膝、龟甲,以滋阴强健筋骨;若肌肉酸痛者,加枸杞子、白芍、生甘草,以益血滋阴,缓急止痛;若虚热者,加黄柏、知母,以清热益阴;若血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牡丹皮,以清热凉血;若盗汗者,加牡蛎、龙骨,以敛阴止汗等。

【药物功效】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益气敛阴。人参、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泽泻泻熟地黄浊腻壅滞。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制约山茱萸温不助热。

(二)脾肾阳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肌肉酸痛,耳鸣,腹泻。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晕目眩,或双膝行走无力,或胸背四肢关节疼痛,或腰弯背驼,或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或倦怠乏力,或少气懒言,或面色萎黄,或肌肉萎缩,或骨骼变形,或活动不利,或自汗,或四肢水肿,或夜间尿多,或腹痛,或五更泄泻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脾肾,强健筋骨;可选用四神丸与右归饮合方。

【处方用药】肉豆蔻10g补骨脂20g五味子10g吴茱萸10g熟地黄30g山药6g山茱萸3g枸杞子6g炙甘草6g杜仲6g肉桂6g附子6g。

【服用方法】煎药时加入生姜15g,大枣10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8~10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腰背痛者,加川乌、细辛,以散寒止痛;若筋脉拘急者,加全蝎、蜈蚣,以舒筋解痉;若关节肿胀者,加木瓜、茯苓、泽泻、薏苡仁,以渗湿消肿;若倦怠乏力者,加黄芪、桂枝,以益气通阳;若肌肉萎缩者,加人参、何首乌、鸡血藤、阿胶,以益气补血等。

【药物功效】方中杜仲温补肾阳,强健筋骨。补骨脂补益肾阳,温暖脾阳。肉桂、附子、吴茱萸,温壮阳气。肉豆蔻温脾暖胃。五味子益气固肾,涩精止泻。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药益气助阳。山茱萸温阳固精。生姜温暖脾胃。枸杞子益阴,兼防温热药伤阴。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三)心肾阳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肌肉酸痛,头晕目眩,心悸。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健忘,或失眠多梦,或胸闷,或双膝行走无力,或胸背四肢关节疼痛,或腰弯背驼,或倦怠乏力,或少气懒言,或面色萎黄,或骨骼变形,或活动不利,或自汗,或四肢水肿,或夜间尿多,或男子阳痿,或女子不孕等。

【治则与选方】养心安神,温补肾阳;可选用安神定志丸与右归丸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15g茯苓15g茯神15g远志15g石菖蒲8g龙齿8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0g当归9g制附子6g。

【服用方法】朱砂1g研末冲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8~10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失眠者,加酸枣仁、琥珀,以养心重镇安神;若倦怠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若夜间尿多者,加益智仁、乌药、沙苑子,以益肾缩尿;若水肿者,加瞿麦、通草、猪苓,以利水消肿;若肌肉萎缩者,加黄芪、桂枝、阿胶,以益气补血,温阳通经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健脾益气,养心安神。龙齿重镇安神。茯神宁心安神。远志、石菖蒲,化痰开窍安神。朱砂助龙齿重镇安神。鹿角胶、杜仲、菟丝子,温补阳气,使虚阳得补。肉桂、附子,温壮阳气,助鹿角胶、杜仲、菟丝子,峻补阳气。当归、熟地黄,大补阴血,使阳从阴血而化生。枸杞子滋阴和阳,使阳复有源。山药益气助阳补阳。山茱萸温肾固精,强健筋骨。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四)精血虚损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肌肉酸痛,脱发,反应迟钝。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筋骨痿弱,或早衰,或牙齿动摇,或心神恍惚,或周身骨痛,或骨骼变形,或筋脉拘急,或形体消瘦,或步履蹒跚,或耳鸣,或耳聋,或健忘,或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及身材矮小,或智力低下,或五迟五软,或抽搐,或男子阳痿遗精,或女子经血量少,或不孕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精血,强健筋骨;可选用龟鹿二仙胶、海蛤汤与四物汤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