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33

第33章 低血糖症 (1)

第8章 低血糖症 (1)

低血糖症(hypoglycemis)是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而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章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低血糖,还能治疗骨质疏松症等病证表现而符合低血糖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用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临床病理】

1.病因空服低血糖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高胰岛素血症,餐后低血糖症是胰岛素反应性释放过多。

2.病理胰岛素分泌受抑制,升糖激素(胰生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临床表现】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以出汗,颤抖,心悸,紧张,焦虑,饥饿,流涎,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水肿,收缩压轻度升高等为主要表现。

2.脑功能障碍症状以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幻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惊厥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

2.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低血糖。

【治疗方法】

1.低血糖发作处理给予50%葡萄糖液60~100ml静脉注射,继以5%~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或选用氢化可的松100mg和(或)胰高糖素0.5~1mg肌内或静脉注射。

2. 病因治疗。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心阳欲脱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大汗不止,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微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汗出如油,或面色苍白,或神疲,或嗜睡,或失眠,或注意力不集中,或思维和言语迟钝,或腹中饥饿,或手足厥冷,或动则气喘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回阳固脱;可选用四逆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方。

【处方用药】生附子5g干姜5g桂枝3g炙甘草6g牡蛎6g龙骨6g。

【服用方法】因用生附子,应煎煮5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5~8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手足厥冷者,加吴茱萸、人参,以益气回阳;若汗出不止者,加小麦、黄芪、牡蛎,以益气固表敛阴;若面色苍白者,加人参、当归,以益气补血;若失眠者,加龙眼肉、熟地黄、黄芪、人参,益气安神等。

【药物功效】方中生附子温阳救逆。干姜温暖脾胃。桂枝温通心阳。龙骨镇静安神,使神明内守。牡蛎潜镇浮阳躁动。炙甘草温补心气,并调和诸药。

(二)心脾阳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食后腹胀,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自汗,或嗳气,或恶心呕吐,或腹中饥饿,或面色苍白,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健脾益气;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吴茱萸汤合方。

【处方用药】桂枝12g人参9g白术9g干姜9g炙甘草12g 吴茱萸24g生姜18g大枣12枚。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6~10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食后腹胀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和胃;若自汗者,加黄芪、白芍,以益气敛汗;若恶心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和胃;若面色苍白者,加人参、附子,以益气回阳等。

【药物功效】方中重用吴茱萸、干姜、桂枝,温阳散寒。人参、白术,补益中气,化生阳气。生姜温中散寒,和中降逆。大枣、炙甘草,补益中气,并调和诸药。

(三)心阳虚弱,肝风内动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抽搐,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视物模糊,或肢体麻木,或手足震颤,或两目上翻,或口吐白沫,或步态不稳,或行为怪异,或惊厥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息风止痉;可选用茯苓四逆汤与玉真散合方。

【处方用药】茯苓12g人参3g生附子5g干姜5g炙甘草6g天南星10g防风10g白芷10g天麻10g羌活10g白附子10g。

【服用方法】因用生附子,应煎煮5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以健脾益气;若抽搐、两目上翻者,加全蝎、白附子,以息风止痉;若视物模糊者,加密蒙花、青葙子,以利肝明目;若肢体麻木者,加黄芪、桂枝、白芍,以益气补血通阳等。

【药物功效】方中生附子、干姜,温壮阳气。人参补益心气。茯苓益气渗利。天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定搐解痉。羌活、防风、白芷,疏散风毒,透邪外出。天麻熄风解痉。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四)心阳虚弱,肝气郁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视物模糊,焦虑。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弱或细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出汗,或紧张不安,或腹中饥饿,或急躁易怒,或行为怪异,或惊厥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阳气,疏肝理气;可选用四逆汤与四逆散合方。

【处方用药】干姜5g生附子5g柴胡12g白芍12g枳实12g炙甘草12g。

【服用方法】因用生附子,应煎煮5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6~9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焦虑者,加琥珀、磁石,以重镇安神;若胸闷者,加枳实、厚朴,以行气降浊;若出汗者,加黄芪、白术,以健脾固表止汗;若视物模糊者,加鹿茸、巴戟天、枸杞子、女贞子,以补阳益阴明目等。

【药物功效】方中生附子温壮阳气。干姜温暖脾胃。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气。白芍柔肝缓急。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五)心阳虚弱,痰热困扰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言语迟钝。

2.辨证要点口苦口腻,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虚弱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沉,或头晕目眩,或面色苍白,或面色暗红,或水肿,或幻觉,或行为异常,或惊厥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清热化痰;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小陷胸汤合方。

【处方用药】桂枝12g人参9g白术9g干姜9g炙甘草12g黄连3g半夏15g全瓜蒌30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6~10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嗜睡者,加生附子、黄芪,以壮阳益气;若气虚者,加黄芪、山药,以补益中气;若痰甚者,加胆南星、天南星,以燥湿化痰;若热甚者,加大黄连用量,再用竹茹,以清热燥湿降逆;若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