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20

第20章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2)

第七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2)

【药物功效】方中天麻平肝熄风,利窍止眩。生姜、半夏,醒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白术健脾燥湿,杜绝痰邪变生之源,助半夏、天麻祛湿化痰,降逆止眩。茯苓渗湿健脾,助白术益气健脾利湿,使脾主运化水湿,善治生痰之源。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全蝎、白附子、白僵蚕,祛风止痉。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气能化湿,并调和诸药。

(五)心肺气虚,痰热生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指端或嘴部麻木和疼痛,心悸,喘鸣,肌肉瞤动。

2.辨证要点口苦,因劳累加重,肢体困重,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虚弱或滑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抽搐,或肌肉挛急,或咳嗽,或胸闷,或失眠多梦,或咽中痰阻,或女子在经期前后发作,或女子月经量少质黏,或闭经等。

【治则与选方】补益心肺,清热化痰;可选用人参蛤蚧散与牵正散合方。

【处方用药】蛤蚧1对杏仁15g炙甘草15g人参6g茯苓6g贝母6g桑白皮6g知母6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悸者,加酸枣仁、石菖蒲,以养心安神,开窍化痰;若喘鸣者,加厚朴、杏仁,以降气平喘;若胸闷者,加薤白、全瓜蒌,以通阳宽胸;若胸中烦热者,加黄芩、栀子、淡豆豉,以清泻郁热;若闭经者,加当归、川芎、桃仁,以活血补血通经等。

【药物功效】方中蛤蚧补肺益肾,定喘止嗽。贝母清热化痰,降逆止咳。人参助蛤蚧大补元气,补益心肺。桑白皮肃降肺气,定喘咳。知母清热润肺化痰。杏仁肃降肺气,止咳平喘。茯苓渗湿健脾,杜绝生痰之源。全蝎、白附子、白僵蚕,祛风止痉。炙甘草益气补虚,调和诸药。

(六)瘀热生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指端或嘴部麻木和疼痛,肌肉瞤动,手足抽搐。

2.辨证要点口渴,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疼痛固定不移,或面色晦暗,或胸中烦热,或肌肉挛急,或女子在经期前后发作,或女子月经量少质黏,或闭经,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活血化瘀,清热息风;可选用桃核承气汤与牵正散合方。

【处方用药】桃仁9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热甚者,加赤芍、牡丹皮,以清热凉血散瘀;若胸中烦热者,加栀子、黄连,以清热除烦;若夹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以健脾益气;若夹血虚者,加当归、白芍,以补血活血等。

【药物功效】方中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芒硝软坚散结消瘀。全蝎、白附子、白僵蚕,祛风止痉。炙甘草益气帅血,以助祛瘀,兼防攻伐药损伤正气。

(七)肝郁生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指端或嘴部麻木和疼痛,肌肉瞤动,手足抽搐。

2.辨证要点口苦,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急躁易怒,或抑郁,或焦虑,或头晕目眩,或视物模糊,或肌肉挛急,或女子在经期前后发作,或女子月经量少质黏,或闭经,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疏肝理气,息风止痉;可选用丹栀逍遥散与牵正散合方。

【处方用药】当归6g白芍6g茯苓6g白术6g柴胡6g牡丹皮4g栀子4g炙甘草4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3~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肝郁甚者,加川楝子、青皮、枳实、木香,以行气解郁;若血热者,加赤芍、玄参,以清热凉血;若急躁者,加琥珀、磁石,以重镇安神;若口苦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泻火;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通便等。

【药物功效】方中柴胡清热疏肝解郁。白芍清热柔肝缓急。当归补血益肝。白术健脾益气。茯苓渗利湿浊。牡丹皮清热凉血。栀子清泻肝热。全蝎、白附子、白僵蚕,祛风止痉。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八)阴阳俱虚生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指端或嘴部麻木和疼痛,肌肉瞤动,手足抽搐。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五心烦热,或舌红少苔,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及面部肌肉痉挛,或惊厥,或癫样发作,或咽喉痉挛,或喘鸣,或自汗,或盗汗,或烦躁,或女子在经期前后发作,或女子月经量少质黏,或闭经,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阳,息风止痉;可选用肾气丸与牵正散合方。

【处方用药】干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牡丹皮9g桂枝3g附子3g茯苓9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麻木者,加黄芪、当归,以益气补血;若疼痛者,加白芍、赤芍、生甘草,以缓急止痛;若手足抽搐者,加蜈蚣、白芍,以祛风缓急;若惊厥者,加琥珀、紫石英,以重镇安神;若咽喉痉挛者,加蜈蚣、桔梗、生甘草,以祛风利咽缓急;若闭经者,加川芎、当归,以活血通经等。

【药物功效】方中重用干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附子温壮阳气,助阳化气。山药补脾益气。桂枝温阳通阳。山茱萸益肾固精。泽泻泻干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既清热养阴,又兼防温热药不伤阴。茯苓既助山药益气,又渗利山药之壅滞。全蝎、白附子、白僵蚕,祛风止痉。

医案助读

童某,女,42岁,郑州人。主诉有多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病史,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手指麻木疼痛,因活动加重心悸,精神抑郁,面色不荣,口唇色淡,视物模糊,形体消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质稀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心肝血虚夹郁证,治当养心补肝,安神舍魂;给予当归芍药散与酸枣仁汤合方加味:当归10g,白芍48g,川芎24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24g,酸枣仁(一半煎煮,一半研末冲服)48g,甘草6g,知母12g,桂枝10g,黄芪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心悸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手指麻木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月经较前量多色泽偏红,失眠多梦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视物模糊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诸证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5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多梦辨为心血虚,再根据视物模糊辨为肝血虚,因精神抑郁辨为肝虚夹郁,又因手指麻木疼痛辨为血虚不荣筋脉,以此辨为心肝血虚夹郁证。方以当归芍药散补益心肝,化生阴血,兼以柔肝,酸枣仁汤滋养心肝,安神舍魂,加桂枝通利经脉,黄芪益气固表。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