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黄的化学成分 (1)
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化学成分
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苷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游离蒽醌类成分,如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结合蒽醌类成分,如大黄素-1-葡萄糖苷(emodin-1-O-glucoside)、大黄素-1-葡萄糖苷(emodin-1-O-g1ucoside)、大黄素-8-葡萄糖苷(emodin-8-O-glucoside)、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苷(physcion-8-O-g1ucoside)、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aloe-emodin-8-O-g1ucoside)、大黄酚-1-葡萄糖苷(chrysophanol-1-O-g1ucoside)、大黄酚-8-葡萄糖苷(chrysophano1-8-O-glucoside)、大黄酸-8-葡萄糖苷(rhein-8-O-glucoside)、大黄酸双葡萄糖苷(rheinoside)A、B、C、D等;双蒽酮类成分,如番泻苷(sennoside)A、B、C、D,番泻苷元(sennidin)A、B、C,大黄二蒽酮(reidin)、掌叶大黄二蒽酮(palmidin)A、B、C等;还含食用大黄苷(rhaponticin)、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没食子酸脂(epicatechin gallate)、葡萄糖没食子鞣苷(g1uccgallin)等。
二、现代药理研究
(一)大黄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泻下作用
大黄不同品种、不同制剂以及不同有效成分皆有泻下作用,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是番泻苷类。以双蒽酮番泻苷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类泻下作用较弱。加热能够使泻下作用减弱,因为加热可使结合成分转变成游离成分。大黄的泻下部位在大肠。大黄的泻下作用特点是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大黄口服后,在消化道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研究表明,蒽苷到达大肠后被细菌的酶代谢为游离苷元,刺激大肠使排空运动增加而导致排便。研究又表明,大黄在体内真正起作用的物质系大肠内细菌代谢的还原产物大黄酮-8-葡萄糖苷及其分解产物失去糖基的大黄酸蒽酮。大黄在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再运送到大肠,刺激大肠下黏膜神经丛,从而使更深部位神经丛兴奋,使肠运动亢进导致泻下。另外,动物灌服大黄能明显抑制肠道内水及电解质的吸收。
2.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
口服大黄防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能明显减轻出血程度,使出血灶面积明显减少。幽门结扎大鼠口服生大黄后,仅部分动物出现溃疡,且面积、胃液量、胃液内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其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从而治疗和预防胃溃疡。大黄抗溃疡的作用机制在于:提高胃黏膜生成前列腺素E2(PGE2)来预防乙醇对胃黏膜的直接损害;保护胃黏膜及促进溃疡愈合。大黄不同品种及不同炮制品对胃液分泌的影响有差别,生大黄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并可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而酒炖大黄对胃酸分泌与胃蛋白酶活性均无影响,但在应激实验中却发现与生大黄有同样的效果。
大鼠应激性溃疡时,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均降低,而后者下降更明显,cAMP/cGMP比值上升。而酒炖大黄可使应激大鼠的cAMP/cGMP降低,提示酒炖大黄对应激引起的自主神经紊乱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大黄在胃中吸收较快,且有抑制胃排空作用。生大黄比熟大黄抑制胃排空作用强。大黄中的没食子酸是大黄抑制胃排空的主要成分。大黄通过兴奋肠电活动抑制结肠内水分的吸收,加快结肠内容物的排除。在研究不同剂量大黄对结肠电活动的影响时发现,小剂量对结肠电活动抑制,大剂量使结肠电活动兴奋,有时则出现先兴奋后抑制,提示大黄中的鞣质可能对肠电活动有抑制作用。此外,大黄还能加快十二指肠峰电频率,该效应可被阿托品阻断,说明大黄是通过兴奋肠管中的M受体而发挥泻下作用的,而对空肠电活动几乎无影响。
3.对肝胆的影响
大黄有保肝利胆作用。对四氯化碳所至急性肝损伤,大黄注射液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程度明显降低。大黄对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大黄能够促进犬的胆汁分泌,使胆红素和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大黄的利胆作用主要来源于肝胆汁分泌的增加。
4.对胰腺的影响
大黄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没有影响,提示其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成分为水溶性的。从大黄中提取的10种单体对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直接有关的5种胰酶(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胰脂肪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大黄粉在体内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大黄蒽醌衍生物对胰蛋白酶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了这些酶对胰脏和全身的一系列损害反应,大黄蒽醌衍生物对这些酶本身的活性也有直接抑制作用。大黄能防止胰蛋白酶或乙醇诱发的急性水肿型或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对大鼠胰腺炎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剂量加大,作用加强,维持时间持久。
(二)大黄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止血作用
其止血特点是:止血速度快,止血作用可靠,止血时其他症状如腹胀、纳差、发热等消失快。其止血的有效成分是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此两种成分能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数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另外,没食子酸能增高(2-巨球蛋白含量,降低纤溶酶活性,加速血液凝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也是止血的有效成分。
2.活血作用
其活血祛瘀机制是,大黄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有利于解除微循环障碍。有研究发现大黄对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认为此双向调节作用正是大黄发挥止血和活血作用的实验证据。健康人口服大黄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不明显,但红细胞比容较高的患者改变较明显。服用大黄的病人血液黏滞度、血细胞比容和全血黏滞度均下降。体外实验结果与之相似。
(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对血压的影响
大黄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大黄浸剂和去醇大黄酊剂静脉给药,可使实验动物血压明显下降,心肌耗氧量增加,并提高心肌氧利用率。大黄素的降压与剂量有相关性。大黄多糖亦有降压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
大黄煎剂可使心脏的平均动脉压振幅增高,上升速度加快,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表明大黄具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大黄能使心脏单相动作电位(MAP)振幅提高,上升速率增快,心脏收缩力明显增强,其强心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有关。此外,大黄对心率的减慢和MAP的延长作用提示,其可能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大黄还可使麻醉犬的心肌耗氧量、氧利用率、心排血量、心搏指数增加,而使冠脉阻力、左室做功下降。
3.对血脂的影响
大黄糖浆、大黄醇提物对总胆固醇(TC)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大黄多糖对蛋黄和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血脂小鼠血清和肝脏TC、TG能明显降低。给家兔及小鼠饲喂高脂饲料诱发高脂血症,服用大黄煎剂可使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过氧化脂质(LPO)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比值升高,可能是因为大黄的泻下作用而影响胆固醇的吸收。
(四)对泌尿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