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
1258000000046

第46章 止血活血药 (6)

第五章 止血、活血药 (6)

【附案】在辽宁时,曾治一女子,月信期年未见,方中重用牛膝一两,后复来诊,言服药三剂月信犹未见,然从前曾有脑中作痛病,今服此药脑中清爽异常,分毫不觉痛矣。愚闻此言,乃知其脑中所以作痛者,血之上升者多也。今因服药而不痛,想其血已随牛膝之引而下行,遂于方中加虫五枚,连服数剂,月信果通。

友人袁××,素知医,时当季春,牙疼久不愈,屡次服药无效。其脉两寸甚实,俾用怀牛膝、生赭石各一两,煎服后,痛愈强半,又为加生地黄一两,又服两剂,遂霍然全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吴立文经验 下肢痹痛,一般多用牛膝为引,但其并非除湿之品,笔者常合防己、薏苡仁用之。防己善走下行,长于除湿,汉防己偏于利水退肿,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薏苡仁甘味入脾,淡渗利湿,与牛膝合用引而下行,更善除下肢湿浊。由于薏苡仁作用平和,欲取速效,药量当重,常用30~60g以上。患者翟某,男,20岁,农民,膝关节肿痛5天来诊。两膝关节察之微红,触之痛剧,夜间痛重,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证属湿热蕴聚,诊为热痹,方用四妙散加味施治。处方:苍术15g,黄柏10g,生薏苡米60g,川牛膝12g,汉防己15g,土茯苓30g,地龙10g。药用三剂,肿痛明显减缓,6剂后肿消痛止。一年后复发,仍用上方治愈。 [吴立文.痹证用药管见.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2(20):2]

鸡血藤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味苦,微甘,性温。归肝、心、肾经。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白细胞减少症。

刘炳凡经验 鸡血藤刘老常用于经络不通、血瘀气滞之疼痛,亦可以用于妇科经血亏虚者,常用量10~12g。与鸡矢藤、常春藤合用,即刘老有名的三藤汤,习用于类风湿、癌性疼痛,临床效果明显。(《刘炳凡临证秘诀》)

卷 柏

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及垫状卷柏的全草。味辛,性平。归肝、心经。生用活血通经,袪风。主治经闭,瘕,跌仆损伤,风眩,惊风。炒炭用散瘀止血。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尿血,脱肛。

易修珍经验

1.祛瘀调经作用 经易师多年临床实践证实卷柏具有祛瘀调经之功。主治妇女月经初起不畅,淋漓数日后方畅通,由此出现经期延长甚至半月不止者。易师常用生卷柏与三七粉、莪术配伍,祛瘀调经,使经血循常道而自调。

2.祛瘀止血作用 公认炒卷柏有祛瘀止血作用,主治崩漏、经期延长、癥瘕出血、顽固性子宫出血性疾病,易师认为单用卷柏势单力薄,经配三七粉、茜草、血竭粉后,协同作用之力增加,止血迅速而快捷。

3.逐瘀缩宫下胎益母作用 卷柏常被易师用来治疗产后恶露不绝,胞衣不下,产后宫复旧不良引起的出血。于生化汤中配炒卷柏、益母草,治疗多例产后宫腔组织残留或嵌顿流血,因多次清宫不愈或不宜再行刮宫者,用此药后临床确有疗效。

4.清热除湿解毒作用 可以说是易师发掘卷柏治疗妇科湿、热引起阴肿,老年性阴道炎的另一独有功效。易师常配入经验方固气利湿汤中运用。取卷柏活血可消肿,入血分清热除湿之功。用后疗效往往强于某些从气分清热利湿的药物。

5.解毒升提作用 易师常利用卷柏解毒升提功效,治疗妇人阴挺下脱伴局部感染者,常于补中汤中加炒卷柏、倒提壶。曾治一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其效果令人惊叹。

综上所述,卷柏具有祛瘀调经、祛瘀止血、活血解毒、祛瘀复旧、催产、排胞衣以及升提五个方面的作用。而某些文献报道用卷柏治胎漏不敢苟同。至于卷柏的消癥作用易师也多不采用,因其收敛升提之性不利于癥瘕消散。[周蜻,金凤丽.易修珍用卷柏治疗妇科病经验.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89]

马钱子

为马钱科植物马钱、长籽马钱的成熟种子。味苦,性寒。有大毒。归肝、脾经。搜风活络,通经止痛,化痰散结,消肿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喉痹癫,损伤骨折,痈疽疮毒,疠风顽癣,恶性肿瘤。

王化文经验 治疗面神经麻痹症 将马钱子加水浸泡至皮利,刮去外皮,切成薄片,贴在10cm×5cm的一块胶布上,中间贴满,胶布四边留出空隙作为黏贴固定用,制成后贴于患者面部,嘴向左歪贴在右侧,嘴向右歪贴在左侧,7天更换1次。患者陈某,男,24岁。于1978年患面神经麻痹症,嘴向左侧歪斜,将制成的马钱子胶布贴于右侧面部,7天更换1次,共贴2张厚恢复正常。

治疗支气管哮喘 处方:马钱子30g,麻黄105g,杏仁150g,桂枝45g,冬虫夏草30g,鹿茸7. 5g。制用方法:将拣净的马钱子加水浸泡至皮利,刮去外皮,切片烤干,用香油炸成焦黄色,再用粗纸吸去残油;鹿茸在酒精灯上燎去茸毛。二药制好后和其他4味混合粉碎,过80~100目细箩,炼蜜为丸,每丸重9g,早晚各服1丸,30日为一疗程。若病情不愈,间隔10日后再服至痊愈。患者朱某,女,57岁,退休。60年因注射青霉素过敏致发支气管哮喘,此后常年发作,时轻时重,经割掌、割胸等多方治疗,病情未能控制。于1966年服用本方2个疗程后,哮喘即基本控制。以后每到冬季服此药适量,以巩固疗效,至今再未发作。

治疗癫 处方:马钱子65g,人参85g,地龙65g。制用方法:将马钱子如上法炮制好后,再和其他2味药混合粉碎,过80~100目细箩,炼蜜为丸,每丸重3g,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服。患者叶某,男,43岁,机关干部。于1971年患癫病,发作时人事不省,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手足抽搐。每3~5天就发作一次。于1978年经服此药后发作间隙时间延长,次数逐渐减少,现已2年未发作。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马钱子100g,全蝎60g,当归15g,牛膝15g,红花15g,防风15g,荆芥15g。制用方法:小铁锅内盛适量滑石粉,置炭火上(小火),将拣净的马钱子放入拌炒,至中间的凹面鼓起并听有暴破响声发出,即离火倒出,拣取马钱子装瓶内,加水浸泡至皮利,刮去外皮后剪碎烤干,再和其他6味药物混合粉碎,过80~100g细箩,装空心胶囊,每粒重0. 4g,内服每次2~4粒,每日2次,开水送服。患者姚某,女,42岁。于1971年起全身关节呈游定性疼痛,膝关节肿胀,手指关节变形,气候变化时疼痛加重,以致不能劳动。1973年经服此药2料后各关节肿疼消除,恢复健康。

治疗侧索硬化症 处方:马钱子100g,全蝎60g,当归40g。制用方法:将马钱子如上法炮制好后,再和其他合粉碎,过80~100目细箩备用,服用方法每次1g,每日3次,开水冲服。患者赵某,男,30岁。于1984年3月患病时头昏眼花,视物不清,渐感右下肢软弱无力,步履艰难。经自治区某医院检查诊断为侧索硬化症,住院月余,无效出院。于发病7个月后接受此法治疗,眩晕渐轻,肌力恢复,1个月后就能行走,2个月后能骑自行车。(《宁夏中医药学术经验汇编·第一集》)

李玉和经验 重用马钱子治骨痹 骨痹指以增生性关节炎为主的一类顽痹,发病多在中年以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常见于颈、肩、腰、腿疾患,笔者在治痹方中常佐以单味制马钱子内服,常用量为每次0.2g,每日2次,重症病人3次,但其总量以每日不超过1g为宜。马钱子有毒,须炮制后应用,常用砂烫法。马钱子通络止痛作用较强,正如张锡纯所言:“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李玉和.重剂治疗顽痹经验谈.中医药学报,2000(5):32]

丁光文经验 笔者10余年来运用中药马钱子进行治疗30多例外伤性瘫痪,取得了比单纯只运用西药治疗更好的疗效,现将一些粗浅的体会报告如下:

1.炮制 马钱子为剧毒药物,必须经过严格炮制,以减少其毒性,将其彻底去毛后用砂炒至焦黄色,膨胀,外壳出现裂纹,冷却后碾成粉末备用。

2.配伍 早期(2周内)配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中药,如当归、桃仁、红花、川贝母、赤芍、泽兰、延胡索、白茅根、乳香、没药等;中晚期配用通络、补气血、补肝肾之中药,如黄芪、当归、鸡血藤、杜仲、锁阳、山茱萸、丝瓜络、地龙、豨莶草、白花蛇、路路通等。

3.用法 将炮制碾末的马钱子,加入配用的中药煨好后沥出的汤液中,再煨半小时后服用,每日2次。

4.用法 由于马钱子毒性大,安全度低,且各人对其敏感程度不同,存在有过敏体质,特别小儿对本品更为敏感,所以用药应先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病人反应,逐渐增加用量,一般从每次每千克体重6mg开始,逐渐加量,用至其出现兴奋至轻度烦躁,如语言增多、呼吸增快即止,一般成人可用至每次每千克体重16mg,小儿可用至每次每千克体重10mg。

5.注意事项 每次服药后半小时开始,每小时观察一次病情反应,监测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瞳孔,以防中毒。

6.中毒反应及治疗 马钱子的中毒反应,最初表现为烦躁不安,血压升高,急剧动作,颈肌、面肌有僵硬感,瞳孔缩小,随后出现惊厥,肌肉抽搐,角弓反张,严重中毒时呼吸肌发生痉挛性收缩,呼吸停止,导致窒息、发绀而致死。治疗主要是防止惊厥,维持呼吸功能,减少缺氧,去除和破坏其毒性作用。

7.禁忌 高血压、动脉硬化、急慢性肾炎、肝炎、癫、破伤风、甲亢、孕妇等禁用。

总之,马钱子为剧毒药物,用药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反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防止中毒,但用药剂量太小,也达不到治疗效果,以病人出现兴奋至轻微烦躁,接近中毒时为最佳。[丁光文.马钱子治疗外伤性瘫痪.湖南中医杂志,1997,13(5增刊):83]

刘寄奴

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脾经。破血通经,消肿止痛,消食化积。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疮肿毒,水火烫伤,食积疳积,腹痛泻痢。

朱良春经验 刘寄奴治瘀阻溺癃 刘寄奴味苦性温,入心、脾二经,为活血祛瘀之良药。凡经闭不通、产后瘀阻作痛、跌仆创伤等症,投之咸宜。而外伤后血尿腹胀,用之尤有捷效。《本草从新》载其能“除癥下胀”。所谓“下胀”者,因其味苦能泄,性温能行也。而“除癥”之说,殊堪玩味,经验证明,此物对“血癥”“食癥”等症均可应用。所谓“血癥”,盖因将息失宜,脏腑气虚,风冷内乘,血气相搏,日久坚结不移者也。在妇女则经水不通,形体日渐羸瘦,可予四物汤加刘寄奴、牛膝、红花、山楂之属。引伸之,肝硬化腹水用之亦有佳效。而“食癥”,则因饮食不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搏,积于腹中而成。此物民间用于治疗食积不消。凡食癥已成,或食积长期不消,以致腹中胀满,两胁刺痛者,以此物配合白术、枳壳、青皮等,见功甚速,大可消食化积,开胃进食。其“消癥”之说,确属信而可证。

刘寄奴亦可治痢,《圣济总录》载:“用刘寄奴草煎汁服”。治“霍乱成痢”。历代医家沿用之,《如宜方》即以其与乌梅、白姜相伍,治“赤白下痢”。今人用其治疗菌痢颇验,想亦赖其化瘀消积之能也。此外,还以之治疗黄疸型肝炎,不仅可以退黄疸、消肝肿,并能降低转氨酶及麝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