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1257800000006

第6章 内科病证(6)

第2章 内科病证(2) (3)

(方解) 咳喘多数由于外邪犯肺,痰饮内停,致肺气失于宣肃,痰阻气道。本方用甜葶苈子、肺风药以泻肺涤痰为君,佐以三拗汤以宣肺平喘,配以射干、象贝母、前胡化痰止咳。

(加减) 若发热、痰黏稠、舌苔黄者,加黄芩9g,鱼腥草30g。痰稀薄色白、舌苔白腻者,加细辛3g,干姜2g。

(验案) 男,12岁,咳嗽、哮喘1周,经西医治疗旬日咳嗽较减,但哮喘喉中痰鸣,声如曳锯,舌苔中腻,舌尖红,脉滑数。证属痰浊壅肺,气道受阻,肺失肃降。治以泻肺涤痰平喘。用上方服2剂,咳出黏痰量多,并大便2次溏薄,哮喘和喉中痰鸣明显减轻,精神好转,纳增。原方续进1剂,哮喘平,喉中痰鸣除,咳少。前方去肺风药,加炙紫菀9g,再服药3剂病愈。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预防哮喘复发——蠲哮汤(洪广祥方)

(组成) 葶苈子15~20g,牡荆子15g,青陈皮各15g,槟榔10g,鬼箭羽10g,生姜3片,生大黄10g(后下)。

(功效主治) 涤痰祛瘀,调畅气机,预防复发。用于预防哮喘复发。

(方解) 洪教授认为“痰瘀伏肺”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因此,涤痰化瘀同治以断“夙根”,实乃是预防哮喘复发的关键。“夙根”未除,随时感邪而复发。因为哮喘缓解期气道中的顽痰、老痰并未彻底清除,这些“痰栓”在一定条件下仍阻塞气道,引起血瘀。且缓解期仍可见患者唇暗、舌下静脉延伸增粗,舌质紫暗、苔黄腻,足以说明痰瘀仍存在。此时老师仍坚持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继续用经验方“蠲哮汤”以清除痰瘀“夙根”,达到涤痰祛瘀、调畅气机、预防复发之目的。洪教授善用水蛭治哮喘,究其因,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水蛭主要成分有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之作用,阻止血液凝固。同时还可分泌一种组胺样物质,因而可以扩张毛细血管。故《本经》亦谓能“主逐恶血,或瘀血……”既治瘀阻,又能改善毛细血管供血,缓解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气机通畅,缓解哮喘的发作,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已研制出水蛭胶囊,每个胶囊装水蛭粉0.5g,每次服2~3个,日服2次。

(加减) 胶痰黏着难咳出者加磁石20g,海蛤壳20g,全瓜蒌20g;瘀证明显者加红花6~10g,桃仁10g,川芎10g,水蛭胶囊6个。

(验案) 侯某,男,56岁。慢性咳喘10余年。本次于1991年4月因咳喘吼鸣急性发作,胸闷气憋,不能平卧2个月入院治疗,经老师用涤痰行瘀、泄肺平喘及西药抗感染治疗,病情进入缓解期。但仍有胸闷气喘,痰黏黄、量多不易咳出,唇周及肢末发绀,舌下静脉增粗延伸,大便干结,脉弦滑数,舌质红暗边有瘀斑、苔黄腻。辨证为:痰瘀伏肺,郁而化热。治以涤痰祛瘀,清化痰热,选方用洪师经验方蠲哮汤合麻杏石甘汤。处方:葶苈子10g,牡荆子15g,青、陈皮各15g,槟榔10g,鬼箭羽10g,生大黄10g,生石膏30g,生麻黄10g,南杏仁10g,生甘草6g,水蛭胶囊6个。服用半月痰热渐清,后坚持用蠲哮汤加味3个月,哮喘缓解5个月余。

按:本例自始至终抓住祛除痰瘀,以清除“夙根”,辨证准确,坚持守方服药,疗效显著。

(方源) 蔡灿林,赵凤达.洪广祥预防哮喘复发的经验初探.江西中医药,1993,24(6):2

哮喘缓解期——温阳护卫汤(洪广祥方)

(组成) 黄芪20~30g,制附片10g,路路通20g,防风15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鬼箭羽15g。

(功效主治) 温阳护卫。用于哮喘缓解期肺卫阳虚突出者。

(方解) 哮喘缓解期不少患者仍有怯寒背冷,极易感冒等阳气不足之证,洪师认为这与肺阳不足、腠理疏松、卫气不固、抗邪能力低下有关。故采取温阳护卫,以提高机体御邪能力,控制感冒,达到预防的目的。老师创制的“温阳护卫汤”,用于缓解期肺卫阳虚突出者。方中黄芪益气固表,附片温补肾阳,以卫阳根于肾阳之故。桂枝汤调和营卫,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既可发散风寒,又可顾护脾胃,扶正固本。路路通、防风、鬼箭羽,意在祛风脱敏和御风抗敏。该方共奏温阳护卫、调和营卫、增强机体抗御外邪之效,以期实表安内,扶正固本,控制复发。

(验案) 舒某,女,19岁。哮喘反复发作3年,多因受寒加重,久治不愈。1991年2月就诊时正值发作期,痰鸣喘促,不能平卧,经洪师用温肺散寒、涤痰祛瘀治疗,哮喘进入缓解期。洪教授抓住缓解期肺卫阳虚的病机,应用温阳护卫汤加减:黄芪20g,熟附片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5枚,路路通20g,防风10g,水蛭胶囊6个。经坚持服用4个月,患者感冒基本控制,哮喘半年未发。

按:本例患者为素体肺卫阳虚,经温补肺卫之阳,肺阳渐复,肺阳充则抗御外邪有力,因之感冒控制,哮喘未发,实为扶正驱邪。自始至终坚持温阳护卫,方能取得卓效。

(按语) 经临床观察,凡患者坚持用药2个月后,大多数发作间隙期明显延长,发作程度显著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或可控制哮喘复发。说明本方确有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且服用时间越长可明显提高固本疗效。

(方源) 蔡灿林,赵凤达.洪广祥预防哮喘复发的经验初探.江西中医药,1993,24(6):2

哮喘缓解期——固本培元粉(朱锡祺方)

(组成) 紫河车90g(如缺货,可用坎炁30条代),地龙120g,煅蛤壳120g,苍耳子30~60g,蝉蜕30g,甘草30g。

(用法) 共为细末,混匀,贮密器中备用。上药为1料。每服3g,日2次,开水调下。药量可随年龄大小酌情加减。本方1料药可服2个月左右,1年可服2~3料。哮喘发作期及有发热、胃肠不适时,需暂停服用。大热天一般也不服。

(功效主治) 固本培元,化痰脱敏平喘。主治哮喘缓解期。

(方解) 本方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拟订。方中紫河车大补真元,蛤壳、地龙化痰平喘,苍耳子、蝉蜕、甘草合用,有较好的脱敏作用。

(加减) 体质偏寒者,加鹿角粉30g,或淫羊藿30g;体质偏热者,加川贝母粉30g;鸡胸、龟背、体弱儿童,加生晒移山参30g。

(验案) 高某,男,13岁。患儿在8岁时,因急性支气管炎没有及时治愈,继发哮喘。此后哮喘发作频繁,咳嗽痰多,喉头痰鸣,呼吸急促。患儿形体消瘦,发育不良,伴有鸡胸,且不能坚持上学。经朱氏较长时期精心治疗,发作期辨证选服汤药,缓解期坚持服用固本培元粉(加有生晒移山参一味),结果获得了完全根治的满意疗效。

(按语) 本方对儿童患者疗效尤为满意,不少患儿因此获得了根治,改善了体质,促进了生长发育。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哮喘缓解期—冬病夏治哮喘方(王秀英方)

(组成) 白芥子150g,延胡索25g,细辛5g,甘遂5g,鱼腥草75g,丁香25g,洋金花150g,肉桂25g,白矾15g,鹅不食草150g,川椒25g,半夏50g,海浮石75g,百合50g,徐长卿75g。

(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取药末适量,鲜姜汁调成糊状备用。常规消毒,将调好的药膏贴敷在膻中、肺俞、定喘、膏肓穴位上。每穴药膏2g左右。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贴敷4~24小时取下。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各贴敷1次,3年为1疗程。

(功效主治) 用于哮喘。

(验案) 耿某,男,58岁,干部。1987年7月2日初诊。咳嗽、吐痰20余年。多年来在本市各大医院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服中西药治疗虽有好转,但每逢冬季仍发病次数达5~6次。发病时不能平卧,咳嗽,吐痰,以晨间较重,饮食二便尚可。查体:一般情况好,胸廓饱满,两肺有哮鸣音,心脏听诊(-),肝脾未触及,脉象细滑,舌苔薄白,X线透视示轻度肺气肿。诊断:支气管哮喘。经用上法穴位贴敷治疗1年后,症状明显减轻,冬季复发次数也减少,又继续贴敷治疗3年,咳痰喘基本控制,停用所有用药,并能从事一般工作。随访3年,疗效巩固。

(按语) 哮喘是指呼吸急促、胸闷气喘、喉中痰鸣、倚息难卧反复发作的一种常见与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风寒袭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痰湿蕴阻,肾虚失纳等因素所致。多在冬季发病,故属冬病。依据“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理论治则,在炎热三伏天进行药物穴位贴敷治疗,以提高人体正气,驱除内伏之邪,达到止咳平喘之目的,使自然界、药物穴位三者作用融合一体,起到了预防治疗效果。膻中穴,为心包经之“募穴”,气之会穴,为宗气之海,有调理肺气,疏通经脉气血,宽胸利气,止咳平喘化痰之功能;“脏病取俞”,肺俞穴属膀胱经穴,为肺气所输注之处,补则利益肺气,泻则宣调肺气;定喘穴为治喘经验穴;膏肓俞是保健穴之一。诸穴相配,有温通经脉,调气和血,预防疾病,保健强身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抗炎、抗过敏的作用。缓解了支气管痉挛,提高了自身免疫功能,达到了预防治疗目的。

(方源) 《临证经验荟萃》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

(组成) 野百合、蛤粉(包)、百部、麦冬、天冬各9g,白及15g。

(功效主治) 滋阴生津,润肺止血。用于久年咳嗽,经X线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者。

(方解) 本方主要为养阴药与止血药配伍而成。滋阴、生津、润肺,是治其本;止血疗嗽,为治其标,本复标亦除。野百合、天冬、麦冬润肺阴,清肺热,且能治咳止血;百部润肺止咳,对新、久、寒、热咳嗽皆可应用;白及为止血药,根据姜老临床经验,白及还可填补肺脏,促进组织新生,对肺结核空洞患者,极为适宜;蛤粉清肺热,化热痰,止喘咳。姜老说,百合汤之特点,就是一经支气管镜碘油造影确诊均可服用,发作时有治疗作用,平时可防止支气管病理变化的进一步发展。早期肺结核兼见上述症状者,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方源) 《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

(组成) 鲜小蓟草60g(干品15~30g),白及、生蒲黄各15g,参三七、蛤蚧粉(包)、阿胶各9g。

(功效主治) 滋阴润肺,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用于痰内带血或咯血大量,经X线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者。本方对于新病出血量多者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