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1257800000057

第57章 妇科病证(15)

第17章 妇科病证(6) (1)

百合病、脏躁——生地百合知母汤(姚培发方)

(组成) 生地黄10g,百合10g,知母10g,茯苓10g,炒酸枣仁15g,南北沙参各10g,淮小麦30g,粉牡丹皮10g,五味子4.5g,首乌藤30g,活磁石30g(先煎),合欢皮15g。

(功效主治)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镇惊定魄。主治:神经官能症、抑郁症、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失眠健忘、心烦意乱、情志抑郁,善悲,惊悸胆怯。类似百合病、脏躁证等。

(方解) 本方从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化裁而来。方中生地黄、百合、知母、牡丹皮、沙参补肺肾之阴,兼清心经之热,使得阴阳平秘,更以甘麦大枣养心安神。再以磁石、五味子、合欢皮镇惊定志,养心敛汗。

(验案) 尤某,女,55岁。初诊日期:1994年7月18日。2年来失眠,心烦,无故抑郁,不欲与人交谈,兼有健忘,盗汗,面热升火。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散。处方:生地黄10g,知母10g,百合10g,合欢皮10g,灵芝草10g,川桂枝6g,炒白芍15g,炙甘草6g,粉牡丹皮10g,姜半夏10g,茯苓20g,北秫米15g(包煎),开心果10g。14剂后患者心情好转,睡眠改善,言语增多。继续服药3月余,诸症皆消而愈。

按:中老年抑郁症多因情志不遂,又因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于调合(尤以心、肝为主),脏气失养,内热化燥,上炎于心,神明受扰。姚教授抓住此案之枢,取生地百合知母汤辨证加减,方中加用桂枝、白芍意在调和营卫。诸药相合,滋阴宁心,安神定志,阴阳平秘。

(方源)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著名中医学专家学术集成——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专集》

妇科郁证——六郁舒解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川芎4.5g,当归9g,制香附9g,枳实4.5g,郁金9g,红花4.5g,生山楂9g,瞿麦9g。

(功效主治) 舒气解郁,活血调经。用于七情郁结,经水不通,纳少嗳气,脘腹胀闷。脉弦略滑,苔薄黄腻。

(方解) 《济阴纲目》谓:“人有隐情曲意,难以舒其表,则气郁而不畅,不畅则心气不开,脾气不化,水谷日少,不能变化气血,以入二阳之血海,血海无余,所以不月也。”痰火湿食气血六郁,尤以气为百病之长。方中香附疏达调经,以开气郁;当归、川芎柔肝养血,以解血郁;枳实、郁金顺气化痰,以祛痰郁;山楂健运化食,兼能祛痰散积,以消食郁;瞿麦利水化湿,兼能活血通经,以除湿郁,利水以清热,兼泄火郁;红花养血活血,以佐当归、川芎活血调经。本方侧重理气、活血、化滞,使气行则水行,水行则血行。再配以心理疏导,使之情舒意畅,郁开气行,而月候自调,诸病自瘥矣。

(加减) 气滞腹痛,加川楝子9g,乌药6g。喉间痰滞,加白芥子3g,莱菔子9g。湿郁小便不利,加卷柏9g,童子益母草9g。食滞胀满,加焦六曲9g,谷芽12g,麦芽12g。热结便秘,加生大黄9g,全瓜蒌12g。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多囊卵巢综合征——滋源开流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全当归9g,制黄精12g,淫羊藿12g,巴戟天肉9g,石菖蒲4.5g,朱远志4.5g,茯苓12g,怀牛膝9g,红花4.5g,潞党参9g,穿山甲9g。

(功效主治) 益肾补心,化痰调经。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精血不足,痰阻施络而闭经,或月经稀少等。

(方解) 明李梃谓:“大凡经水不通,肥人多气弱有湿痰,瘦人多血怯有火。”方用淫羊藿、巴戟天肉温肾益精,滋补血海;党参、黄精健脾滋肾,益气补血;远志、茯苓、菖蒲祛痰开窍,养心益脑,远志能通肾气于心,茯苓能交心气于肾,菖蒲补五脏、通九窍、治痰浊壅闭;当归、牛膝、红花养血活血,化瘀调经;穿山甲行散走窜,祛痰瘀积结,通经脉凝滞。全方补脾肾、益精血、交心肾、化痰浊、暖胞宫、祛瘀凝、调冲任、通脉络。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本源既滋,经隧得通,血流已畅,月事自调。

(加减) 兼阳虚便溏、畏冷肢青,去黄精,加补骨脂9g,仙茅9g,或淡附块9g。兼阴虚便艰、掌热盗汗,去淫羊藿,加生地黄12g,炙鳖甲9g,桑椹子9g。兼血虚眩晕,四肢不仁,加枸杞子9g,龙眼肉9g,鸡血藤12g。痰盛形肥,加制胆南星4.5g,法半夏4.5g,白芥子3g。肝郁乳胀,去党参,加柴胡4.5g,皂角刺12g,路路通9g。肝火炽盛,便艰烦热,去党参、淫羊藿、巴戟天肉,加酒大黄9g,炒牡丹皮6g,焦知母6g,焦黄柏6g。带下黏稠,加椿根白皮12g,焦车前子12g(包煎),卷柏9g。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妇科诸症——清肝利湿汤(刘奉五方)

(组成) 瞿麦12g,萹蓄12g,木通3g,车前子9g,黄芩9g,牛膝9g,牡丹皮9g,川楝子9g,柴胡4.5g,荆芥穗4.5g。

(功效主治) 清肝利湿,升阳除湿,活血止带。主治:肝经湿热,热入血分所引起的赤白带下,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由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或月经淋漓不止。

(方解) 对于赤白带下、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的治疗,一般习用完带汤或清肝止淋汤。而完带汤主治阴寒挟湿的白带,对于赤带则难以奏效;清肝止淋汤中利湿药的量较轻,疗效缓慢。刘老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此类病证均与肝经湿热伤于血分密切相关。因为肝经绕阴器、抵少腹。而此类病证的病位均在阴器与少腹范围,发病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下焦寒湿日久化热,或下焦湿热,热伤血分所致。主要表现多为:①赤带,系因热伤血分,而致阴道流出血性分泌物,或白带中挟有血丝,谓之赤白带下,多伴有腰酸腿软、乏力,脉弦滑,舌质红赤等证。②月经中期出血:每遇两次月经中期阴道流血,量少,持续3~5天,偶有一侧少腹疼痛,可能由于卵巢有慢性炎症所引起的排卵期出血,属于中医所说湿热伤及血络所致。③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是由于湿热蓄积下焦,热邪入于血分,伤及血结所致。其特点是血量少而不畅,或淋漓不止,伴有少腹痛、腰痛等证。

本方功能清肝利湿,升阳除湿,活血通经。其中黄芩苦寒入血分,凉血清肝;瞿麦、萹蓄、木通、车前子苦寒清热利湿;柴胡、荆芥穗、川楝子既能和肝升阳除湿,又能疏解血中之热;牡丹皮、牛膝活血通经,通因通用以清血中之伏热,导血分之湿热外出。清热利湿而不伤正,升阳散湿而不助热,是本方的特点。在清肝药中刘老医生不用龙胆草而以黄芩为主,虑其苦寒太过易于伤正,而黄芩苦寒入血分,凉血清肝热而不伤正。

(方源) 《刘奉五妇科经验》

妇科诸症——邱氏妇科八味丸(崔秀山方)

(组成) 益母草(包括根、茎、枝、叶、花、子)阴干者500g,当归180g,川芎60g,白芍120g,红花180g,醋制香附末180g,酒制延胡索12g,月季花120g。

(用法) 将益母全草用醋拌,九蒸九晒,干后同7味药共为细末,炼蜜为梧桐小丸,朱砂为衣。每副9g,根据不同症,使用不同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