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1257800000046

第46章 妇科病证(4)

第13章 妇科病证(2) (1)

闭经——闭经方(曹继新方)

(组成) 当归、熟地黄、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鹿角片各15g,白芍12g,川芎10g。

(功效主治) 养血温肾。用于闭经。

(方解) 曹师认为,养血温肾是治疗闭经的重要法则。肾气有肾阴、肾阳两个方面,肾中精气内所含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肾阴和肾阳分别代表肾的生理功能活动中的寒和热、静和动、降和升、入和出等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肾的生理功能。无论是外感或是内伤,一旦破坏了这种和谐,就会出现肾阴亏虚与肾阳不足,继而导致闭经。月经初潮应至而未至为原发性闭经,潮后复闭为继发性闭经。多伴有形寒肢冷,性欲偏低,腰酸腿软,夜尿量多,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或光剥,脉沉细或细涩等。同时妇女以血为本,肾气足,血海充,月经则能应时而下。因此养血温肾法应贯穿于治疗闭经病的全过程。

(加减) 若已届经前者,可选加泽兰、益母草、桃仁、炮姜、牛膝、桂枝等温阳通经药。另外,无论经前经后,切莫忘理脾,可选加茯苓、焦楂曲、砂仁等,若伴有肝气不调者可选用橘叶、郁金等。

(验案) 邹某,女,22岁,已婚。1998年7月29日初诊。患者自初潮以来,月经经常延后或闭经,每3个月~半年一至。此次因闭经半年,经注黄体酮后于7月16日来潮,量极少,色淡红,伴腰痛,4天净。平时常感头昏,腰酸,腿软,面色萎黄,头发枯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诊断:继发性闭经。辨证:肾虚血少。治法:养血温肾。方药:当归、熟地黄、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鹿角片、锁阳、山药、焦楂曲、茯苓各15g,白芍12g,川芎、广木香各10g,甘草6g。7剂,水煎服。二诊:服上方后精神明显好转。现已届经前,拟养血温肾,佐活血通经为治。方药:当归、熟地黄、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鹿角片、泽兰、桃仁、牛膝各15g,白芍12g,川芎、广木香各10g,甘草6g。上方进20剂后于9月4日来潮,量较少,无明显腹痛,腰不酸。经后仍以养血温肾为治。于10月16日月经按时来潮,量较以往明显增多,4天净。经后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停药后连续来了2次正常月经,于今年元月如愿怀孕。

(方源) 王小明.曹继新治疗闭经的经验.湖北中医杂志,2000,22(4):6

闭经——滋肝补益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制首乌9g,女贞子9g,制黄精12g,红花4.5g,茺蔚子9g,柏子仁9g,潞党参12g。

(功效主治) 柔肝养血,调补冲任。主治:营血不足,冲任亏损而经闭不通,眩晕心悸,烦热神疲,体弱瘦羸,面色无华。脉细或虚。

(方解) 血藏受于肝,肝为血海,冲任之系。刘完素谓:“肝伤则血涸,脾胃相传,大脱其血,目眩心烦,故月事不来。”方中以四物汤去香燥之川芎,柔肝养营,活血调经;加女贞子、何首乌滋补肝肾,益精强阴,以精能化血;何首乌养血益精之功较显,相传明世宗服用以何首乌为主的七宝美须丹,而连生皇子,遂何首乌倍受青睐;女贞子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强阴乌发,李时珍称为“上品妙药”;加黄精、潞党参补益脾气,振兴中州,以资化源,而益气生血;加柏子仁养心安神,使心气下通;再配红花、茺蔚子养血活血,补益冲任。全方能益上荣下,养心滋肝,补气益精,养血调经,五脏既满,血海得充,而经能应期矣。

(加减) 血不养肝,头目胀痛,加枸杞子9g,穞豆衣9g,夜明砂9g(包煎)。心悸少寐,去何首乌,加合欢花9g,朱茯神9g,首乌藤12g。烦热盔汗,加地骨皮9g,炙鳖甲9g,酸枣仁9g。血虚指麻,加秦艽6g,鸡血藤12g。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闭经——龟鹿培元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熟地黄12g,当归9g,龟甲9g,鹿角霜9g,肉苁蓉9g,巴戟天肉9g,人参3g,白茯苓12g,红花4.5g。

(功效主治) 育肾培元,温补冲任。主治:肾气不足,冲任虚损而致闭经,腰脊酸楚,心悸恍惚。脉沉微细。

(方解) 张景岳认为,经病多起心、肺、肝、脾四脏,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所以治疗闭经“必计所归而专固其本”。叶天士谓:“下焦阴阳宜潜宜固,填实精气以固其下。”方中龟甲为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鹿角乃阴中之阳,遇夏至即解,禀纯阳之性,两者皆血肉有情之品,味最纯厚,峻补精血,所谓“补之以其类也”。李时珍谓:“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以养阴也。鹿首常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人参大补元气,以资中州生化之源;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肉皆入肾经血分,滋养精髓,以补下元水火,水足则能以济火,火旺则土强健运;茯苓健脾益肾、渗湿泄热,以平调水火;加当归、红花养血活血,通调冲任。全方为血气阴阳交补之剂,使肾气得充,精气和调,冲任得养,血海渐盈而经期可复。

(加减) 小腹冷痛,加淡吴茱萸3g,煨木香3g,紫石英9g。面目浮肿,加胡芦巴9g,生黄芪9g,炒白术9g。五更泄泻,去肉苁蓉,加补骨脂9g,淡附块9g。小便不禁,加煨益智仁4.5g,潼蒺藜9g。眩晕心悸,加柏子仁9g,珍珠母15g,潞党参12g。腰酸似折,加杜仲9g,狗脊9g,石楠叶9g。纳谷不馨,加青皮4.5g,陈皮4.5g,玫瑰花2g。痰涎壅滞,加法半夏6g,制胆南星4.5g,白芥子3g。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闭经——强精还春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熟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枸杞子9g,肉苁蓉9g,制首乌9g,鹿角霜9g,炙黄芪12g,核桃肉9g,紫河车9g,炮山甲9g。

(功效主治) 益肾强精,滋补冲任。主治:产期出血过多,继发闭经,形体羸瘦,畏寒肢青,腰酸神倦,心悸健忘,眩晕纳少,性欲低下,毛发易落,脉细无力等。

(方解) 《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方用四物去川芎之辛燥,以滋血养营,行血调经;鹿角、紫河车、炮山甲皆血肉有情之品,味最纯厚,紫河车为生人造命之本,用之以补先天,鹿角能通督入肾经血分,以益髓固精,炮山甲走窜行散,无所不达,且能载峻补之剂,直达病所;枸杞子、制首乌、核桃仁补五脏之阴血,益精健脑;黄芪补气疗虚,以资后天,使之阳生阴长。本方重在通补肾督,以培本元,功专滋养精血,以充血海。

(加减) 气虚甚,加潞党参12g,制黄精9g。肾阳虚衰,加淡附块9g,淫羊藿12g,仙茅9g。眩晕少寐,加煅龙骨15g,煅牡蛎15g,龙眼肉9g,朱茯神9g。纳谷不馨,加陈皮4.5g,玫瑰花2g。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经闭——四二五合方(刘奉五方)

(组成) 当归9g,白芍9g,川芎3g,熟地黄12g,覆盆子9g,菟丝子9g,五味子9g,车前子9g,牛膝12g,枸杞子15g,仙茅9g,淫羊藿12g。

(功效主治) 养血益阴,补肾生精。用于血虚肾亏所引起的经闭,或席汉综合征。

(方解) 本方专治血虚肾亏所引起的闭经,或产后大出血所引起的席汉综合征。此类病人表现为精神疲惫、腋毛及阴毛脱落、生殖器官萎缩、闭经、性欲减退、阴道分泌物减少及乳房萎缩等症状。根据中医观点认为:此类证候,均为产后大出血伤肾、伤血所引起。由于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功能。若肾气虚,则毛发脱落,性欲减退。若肾阴虚,则肾精减少,月经闭止,阴道分泌物减少。肾虚督脉空虚不能濡养脑髓,故记忆力减退,精神疲惫。本方用五子衍宗丸补肾气,其中菟丝子苦平补肾,益精髓;覆盆子甘酸微温,固肾涩精;枸杞子甘酸化阴,能补肾阴;五味子五味俱备,入五脏大补五脏之气,因其入肾故补肾之力更强;车前子性寒有下降利窍之功,且能泄肾浊补肾阴而生精液。配合仙茅、淫羊藿以补肾壮阳。五子与二仙合用的目的是既补肾阳又补肾阴。补肾阳能鼓动肾气,补肾阴能增加精液。肾气充实,肾精丰满,则可使毛发生长,阴道分泌物增多,性欲增加,月经复来。临床观察有促进排卵的功能,肾气及精液充足,督脉充盈,脑髓得以濡养,脑健则可使记忆力增强,精力充沛。

另外,与四物汤合方以加强养血益阴之效,再加牛膝能补肾通经。本方的功能不在于通而在于补。肾气充、肾精足,经水有源,则月经自复。若为产后气血极度虚弱,可加入参、黄芪以补气,称为参芪四二五合方。此乃以补气之法,增强补血之效,以气带血,同时又能加强补肾的功能。

(方源) 《刘奉五妇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