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家教你读医案(第2辑)
1257700000009

第9章 辨诱因,大怒和肥胖是中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

(三)辨诱因,大怒和肥胖是中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

原按:此例说明辨证施治的重要性,辨证明确,施治方能不误。辨别虚实的关键在于辨脉。此例脉来弦大,似为实证,但仔细推寻有中空之象,是为虚阳外越之征,再结合有肝、脾、肾三绝之证,故按虚证施治。当此真假虚实之际,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此例就是抓住脉象中空这一主要矛盾,诊断为虚而用补剂,方奏其效。病愈后休息半年恢复工作。

评述:王某昏迷偏瘫后,虽有眼合、遗尿、手撒等脱象,然体温却又高达38.5℃,脉弦大,颇似阳闭之证。王老经仔细推寻寸口,发现有中空之象,故脉证合参,断为脱证,投固脱保元汤化险为夷。然如证情以脱象为主,但脉弦大,牙关紧,则应按闭证施治,兼以固脱。当患者闭、脱交替出现时,即应方随证变。因而在辨证过程中,必须脉证兼顾,虚实分清,应抓主要矛盾,掌握好标本缓急和扶正祛邪的原则,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彭坚教授指出治脱证要掌握三大要旨:即脉微,汗冷,肢厥。主以参附龙牡汤合四逆汤,重用附子以回肾阳;发绀,息微,心率加快,脉细欲绝者,主以参附龙牡合生脉散,重用人参以扶心阳;气急,鼻煽,脉散大,舌津干涸者,主以大剂参、味、麦冬、山茱萸,急救化源。惟当此危急存亡之际,辨证要把握关键,施治要果断有力,庶可挽狂澜于欲倒。对内闭外脱证,患者出现口开、眼合、手撒、遗尿、汗出如珠、痰涎壅塞、神昏不知等,既要救其脱,又要开其闭,须两者参合,权衡取舍,如在参附龙牡合四逆汤中加生南星、姜汁、苏合香丸;在参附龙牡合生脉散中加竹沥、安宫牛黄丸等。

以上治疗脱证的三方,除了注意久煎、浓煎之外,尚须频服,使药力不间断,才有可能挽回生命。脱证与内闭外脱都十分凶险,经常会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脑危象等情况,此时可选择李可先生的“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山茱萸60~120克,干姜、炙甘草各60克,高丽参10~30克(另煎浓汁兑服),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李可先生指出: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志昏糊,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每分钟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一般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他还进一步强调:应用本方,要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证合参,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凡亡阳竭阴之端倪初露,隐性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出现,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嗜睡,夜尿频多,及无痛性心肌梗死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平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急投本方中剂;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服药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保证血药浓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重症要24小时连服3剂。

李可先生挽救病人生命无数,按照他的煎煮方法从未发生过附子中毒。

彭坚教授所介绍的李可老中医治此症经验,在不具备现代急救医学技术的情况下,学者亦可试用,但为防万一,最好请上级医生同时参与抢救,或请病人家属写一保证书。学者以为如何?

考十香丹因含有名贵动物药,目前药肆常难购到,可用芳香开窍能治中风阴闭证的苏合香丸或苏冰滴丸代之。

三、论治法,强调通络、补虚

中经络一型,因多无神志改变,仅有口眼斜、舌强言謇、偏瘫、肢体欠灵活,为中风之较轻者。王老观察到此病多发于安静状态下,故对现代医学所认为“系在动脉硬化基础上,脑动脉内膜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加之血流缓慢,血液瘀滞而形成了脑血栓"持十分赞同之观点。虽根据经验将中经络分虚、实两型,但却能抓住“经络瘀滞"这一主要病理特点,执简驭繁,倡通络活血为主要治法,以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

实证者,王老认为当合以平肝豁痰,予其自拟的“通络活血汤":生石决明、黛蛤粉、桑寄生各30克,鸡血藤20克,豨莶草、竹茹各12克,地龙、威灵仙各10克,生穿山甲、旋覆花、赭石、僵蚕、知母、黄柏各9克,全蝎、土鳖虫各3克,以改善血液循环,使血栓疏散溶解,俾“血脉流通无阻,则偏瘫自能痊愈"。

案3 脑血栓形成(湿痰内盛化热,肝风挟痰阻络)

陈男,54岁,干部。1975年10月8日初诊。主诉:家属告有高血压史,昨日洗澡后突然右半身活动不灵,阵发性哆嗦,不能站立,言语不利,口向左歪,今日加重。检查:血压170/80mmHg,神清合作,右半身不能活动,脉象弦数,舌质红,苔白腻。辨证;脉弦数,舌质红为肝胆热盛。阵发性哆嗦为肝风内动之象,所谓风盛则动也。苔白腻系湿痰内盛。肝风挟湿痰上阻廉泉,横阻络道,故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治以清热平肝,息风通络。生石决明、生石膏、生海蛤、珍珠母、桑寄生各30克,磁石18克,白蒺藜、鸡血藤各12克,杭菊花、川牛膝、龙胆草、知母、黄柏、九节菖蒲、威灵仙、苏地龙、生穿山甲、清半夏各9克,广陈皮6克,全蝎3克,牛黄清心丸1粒(吞服)。

复诊:10月14日,前方连服6剂,可以步履,惟头晕、咳嗽有痰,脉弦滑,再以镇肝潜阳、活血通络法治之。生石决明、桑寄生各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4克,鸡血藤18克,豨莶草、竹茹各12克,威灵仙、苏地龙、生穿山甲、清半夏、广陈皮、僵蚕、旋覆花、赭石各9克,牛黄清心丸1粒(吞服)。

三诊:10月22日,前方连服7剂,症状大为好转,惟右下肢及右手小指、环指尚觉无力,言语清楚,脉滑。原方加川牛膝9克,土鳖虫3克,活络丹1粒(吞服),去牛黄清心丸。

四诊:11月7日,血压130/70mmHg,患肢尚觉无力,咳嗽,吐白痰(既往有气管炎史)。于前方中加杏仁9克,茯神、海浮石、款冬花各12克。

五诊:11月21日,前方服10剂,病情稳定,有时稍感头晕,走路尚觉不稳。脉滑数,苔黄。再以补肾柔肝,活血通络。生海蛤、桑寄生各30克,龟甲24克,枸杞子、鸡血藤、生石膏各18克,络石藤、豨莶草各12克,生知柏、威灵仙、川牛膝各9克,土鳖虫3克。

此方又服10剂,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行步如常人。同年底恢复工作。

原按:此例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以致右上、下肢不能活动,系脑血栓形成。临床诊为肝热风动,夹湿痰以阻络道,其哆嗦即肝风内动之象。故初诊即以生石膏、石决明、龙胆草、全蝎清热镇肝息风;“二陈"以祛湿痰;桑寄生、威灵仙、鸡血藤等活血通络;菊花、知、柏、白蒺藜、磁石等清热疏风平肝。据患者自述,服药1剂,即大见好转,以后处方稍有增减,2个月即恢复工作。此例为中经络之属于实证者。

评述:陈某患高血压多年,就诊前一天洗澡后,右半身突然活动不灵,阵发性颤抖,不能站立,言语不利,口向左歪,血压170/80mmHg,王老结合脉弦数、舌红苔白腻,断证为湿痰内盛化热,肝风挟痰阻络所致。故予通络活血汤方中去青黛、豨莶草、竹茹、旋覆花、赭石、僵蚕、土鳖虫等,易入石膏、磁石、海蛤壳、珍珠母、川牛膝、菊花、龙胆草,加强重镇息风之效,略加二陈、九节菖蒲、白蒺藜以增化解痰湿之力,更冲服牛黄清心丸1粒,借辛凉芳窜之性,引领诸药,通络走窍,共趱成功。6剂遂能步履,又7剂言语清楚,堪称佳案。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曾治一高血压病女性患者,宿有头痛头晕多年。此次发病6日,初觉头昏,旋即右侧手足瘫痪,麻痹不用,言语欠利,口角向左侧微歪,吐黏沫痰,口干黏腻,苔白,脉小弦。辨证为肝风夹痰,中于经络。治拟祛风化痰通络。仿牵正散(杨氏家藏方)、青州白丸子(瑞竹堂方)意。药用天麻、豨莶草、桑叶祛风和络,制白附子、制南星、法半夏祛风化痰,僵蚕、地龙等虫类药搜风化痰通络,桑寄生、当归、怀牛膝补肾养血和络。每日1剂,服1周后,手足知觉与运动逐渐好转,服药1月恢复如常,血压150/90mmHg。

虚证者,王老多遵“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旨,自创“通络益气汤":黄芪、党参、鸡血藤各18~30克,桑寄生30克,豨莶草、熟地黄、杭白芍各12克,威灵仙10克,当归、白术、地龙、僵蚕各9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该方在用当归、白芍、熟地黄、鸡血藤补血的基础上,重用党参、黄芪以帅血行,且配桑寄生、威灵仙、豨莶草、白附子及地龙、僵蚕、全蝎等虫药以加强通络活血之力。此方之制虽源于仲师芪桂五物汤及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但组方更为周密。对其加减亦能法古遵今,参入己意,故收显效。

案4 中经络虚证

李女,62岁。1974年10月31日入院。主诉说话不清楚,右半身活动不便约4个小时,有痰。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心脏病1年。检查:血压130/90mmHg,神清,语言不清,瞳孔左大于右,角膜对光反射存在,口角向左偏斜,右侧鼻唇沟变浅,颈软,有鼾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右上、下肢不能活动,查膝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迟钝,巴氏征(-)。脉象弦细,舌苔薄白。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脉象弦细,气血两虚,运行无力,而致络道被阻。治以补气养血,宣通络道。桑寄生30克,鸡血藤18克,党参、茯神各12克,当归、威灵仙、苏地龙、清半夏各9克,广陈皮6克,川芎5克,全蝎3克,大活络丹1粒(分2次吞服)。

11月2日,服上方2剂,精神好转,右下肢似能活动,加再造丸1粒(分2次吞服)。

11月4日,在输液过程中,突然不会说话,口、眼乱动,出大气,烦躁不安,至下午五点,昏沉欲睡,问话尚能回答,惟说话不清,脉转数。改用平肝潜阳,豁痰通窍。珍珠母、瓜蒌各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竹茹12克,天竺黄、知母、栀子、清半夏各9克,九节菖蒲、化橘红各6克,安宫牛黄丸1粒(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