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家教你读医案(第2辑)
1257700000053

第53章 椎间盘突出症

(五)椎间盘突出症

朱老认为本病内因多肾虚、局部气血不畅;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络脉瘀阻;或因骨质增生压迫周围组织,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他根据张景岳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经"(其腰痛部位多在脊柱两侧的骶脊肌正中或外缘,是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与"在藏"(乃指因肾亏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致疾)之言指出,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关键,首先当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随症用药,才可取得卓效。

案5

周男,68岁。双侧腰腿痛、酸、胀、麻,不能行走2个月,曾经前医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注射封闭无效。CT示:L4/5椎间盘退变膨隆;L3/4、L5~S1椎间盘突出;L2~S1椎管轻度狭窄;椎体及小关节增生退变。刻诊:口干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此为经脏同病,法拟益肾壮督通络,方用延胡索、全瓜蒌、鸡血藤、豨莶草各30克,生地黄15克,露蜂房、土鳖虫、赤白芍、全当归、补骨脂、骨碎补、乌梢蛇各10克。服10剂。另处益肾蠲痹丸4克×30包,每服1包,日服3次。

复诊:痛、酸、胀、麻大减,能自行上楼梯,口干、便秘均除,脉转细弦,上方加桑寄生、川续断各15克,续服2周。

三诊:痛、酸、胀麻全除,活动自如,惟足趾麻,夜间下肢痉挛,仍见舌红、苔黄腻。此乃气血不畅,经络欠利,营阴亏损。继以调气血、和脉络、养阴液:生白芍、豨莶草、鸡血藤、全瓜蒌、伸筋草各30克,生黄芪、生熟薏苡仁各20克,宣木瓜、葛根各15克,桃仁、全当归各10克。再服2周,诸症均除,苔转白薄,嘱以益肾蠲痹丸善后巩固,随访2年无复发。

原按: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经治藏相结合,此即朱师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特色。更值得提出的是朱师的益肾蠲痹丸,取虫蚁通络,搜剔络中之痰瘀,对治疗椎间盘突出重症必不可少。因虫类药均含有动物异体蛋白,对机体的补养调整有特殊作用,特别是蛇类药,还能促进垂体前叶,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使血中激素浓度升高,从而达到抗炎、消肿、止痛的效果。

评述:笔者认为对本病可以汤剂、针灸、推拿、拔罐、熨洗、外敷等综合治疗,但严重者仍当手术,切勿为试中药之效而延误患者就诊。补肾壮督一法,为中医治背、腰部酸、麻、胀、痛最常用的一种治法,但如不配合虫类药则难获显效。朱师对虫药(尤其是蛇药)治此病的药理研究颇深。笔者临床治痹(尤其是走窜性疼痛者)宗其经验而必用蛇药,取效亦较满意。2009年还以金钱白花蛇(小白花蛇)为主,将温州龙港镇尤姓男子的截瘫手术后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基本治愈。只是该药辛温,燥烈有毒,且价昂贵,当配温润的壮督补肾之品(如肉苁蓉、熟地黄等)研末吞服。该药对顽固性湿疹效亦极佳,20世纪70年代初期,余亲见我校张澄庵老中医每次用本品2条,配四妙散、白鲜皮、苦参、生地黄等,未尽10剂,即将一曾求治于南京一些大医院均无法治愈的十岁男童的数年湿疹,彻底治愈,一时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