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六脉玄机
1257000000051

第51章 医案选录

第十章 医案选录

医之有案,犹如曲之有谱,可按而覆也。今选录祖传和师传医案及全国名家医案数十则,以证脉之广泛应用也。一出一入,可谓良具苦心。不敢杜撰一字,恐获罪古今也。

每则医案之下,作者书有按语,以明其脉理也,渊博者自知之,通达者自用之,通敏者自谅之,淳良者自明之。

第一节 祖传师授医案选录 (1)

笔者在拟医案之时,主要把作者本人以及祖传的代表性医案附录于此(不加按语),以便读者参考评析。由于作者医疗工作范围仅限于祖国的中部,医案中的代表性可能受地域的限制,故在本章第二节选取了全国各地区的名医医案(加按语),欲使其更加完善,更有说服力,并扩大临床使用的范围。

一、突发病

案例1:田某,男,50岁。二〇〇九年正月初四日寅时(凌晨3:23)延余诊视,望其人以手掩额,闻其呻吟绵延,诊其脉左寸沉细,左关左尺见弱象、指下模糊,右手三部浮沉皆得而迟缓,且六脉都有短脉的形态,按其额部,温度较低,症见头痛难忍,牵掣作痛。此乃素体气虚,卒感寒邪,阴阳剧争,寒克阳明。遂以白芷一味浓煎取汁,急服之,服二盏而痛减(时已凌晨4:06),再服之而安(时已凌晨5时)。

案例2:王某,男,30岁,人武部干事,2003年11月16日,见其有眼疾患。望见其双眼布满血丝,面色不华,舌尖红点,闻其声弱,问知其两目干涩,痛痒难忍,滴眼药无效。切六脉如常,惟心脉浮洪。余曰:心血虚少,心火上炎。处以鸡爪黄连30g,煎汤,口服,并洗眼。次日访,病如失。

二、内科疾病

案例1:谭某,女,69岁。二〇〇八年正月初三日未时延余诊视,望其手纹,双手生命线末端有雁阵纹,且健康线形成,右手心区出现井字纹,闻其声无异常变化,诊其脉双寸浮而短,双关脉来中候见短,左尺沉细,右尺沉而见弱,症见头眩,时有心悸而喘,腰脚重,下肢麻木,颈部屈伸不利等。诸医以肝火治之效不显。予曰:此乃心肾二脏气虚之病,当调其阴阳,适其寒温,温通心肾。遂投肾气丸合补心丹,并以青蒿煎汤为引。连服十余剂而痊愈。

六 脉 玄 机第7章医 案 选 录春季脉来见浮,恐秋令必有肺部疾患,遂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当归、白术研末,嘱其立秋前十八日起开始服用,日服10g,可保无虞。

果至七月底,月建申金,染疾咳喘,遂服败毒散,日服20g,居十日而愈。

案例2:周某,女,55岁。苦右手肘、腕关节疼痛难忍,西医诊断为是周围血管疾病,治之效不显。二〇〇八年正月初八申时求诊,望其手纹,肺区出现人字纹,生命线尾端出现雁阵纹,闻其声洪亮而有力,切其脉左寸中候见短,右寸浮而短,一息五至,双关脉来见弦,一息四至、五至,左尺沉而无力,右尺浮沉皆得,无力,一息四至。症见咳嗽,气喘,喉中不舒,咳嗽时眼冒金星,脑鸣,全身乏力,右手臂、肘、腕关节疼痛、麻木,手背静脉黑色等。经分析:肺肾气虚,风湿痹阻肺经,法当固金降气,祛风除湿,用百合固金汤去桔梗加百部、苏子、人参固金降气,疏通肺经,通调水道。以八爪5g,上树蜈蚣10g,黑麻藤15g,海桐皮10g,五加皮15g,青木香10g,丹皮10g,羌活15g,见血飞10g,酒泡服,以温通筋脉,舒畅气机。

效果:服固金汤加减3剂后,咳喘之症消失,服用药酒一星期后,手臂疼痛减轻。为了巩固疗效,改用药酒:丹参100g,三七50g,土鳖虫30g,蜈蚣30g,全蝎30g,桑枝100g,防己80g,路路通80g,地龙50g,乌梢蛇1条,鸡血藤100g,川乌10g,苍术30g,以酒2500ml泡服,嘱其每服剂量为1~2ml。服药酒至八月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案例3:陈某,女,38岁,1996年6月27日初诊。症见眩晕,天旋地转,眼花,需卧床休息,稍动即呕吐频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闷心烦,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眩晕。

病机:外邪入中少阳,循经上越心窍而致眩晕。

治则: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加减。服用三剂后,自觉头清目亮,身轻神爽,心胸开阔,食欲尚可,又进四剂愈。

方中柴胡疏肝,使半表半里之邪气外宣;黄芩清火,使半表半里之邪内撤;半夏开逐涤痰,破浊气;人参能补虚清肺;甘草和之。加姜枣以升发少阳之气,枳壳宽中下气,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清头明目,桔梗利胸清咽,载诸药上行。正如仲景所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汗出而解”。

案例4:向某,女,25岁,于2007年1月8日初诊,右上腹隐痛,伴纳差、厌油腻食物3天。诊断时,患者表情微痛苦,右上腹压痛,舌尖边红,苔微黄,脉缓微弱。查B超,胆囊内见多个强光团堆积,并伴呻吟,提示胆囊多发性结石。西医诊断:胆结石。中医诊断:胁痛(属气滞型)。

治则:疏肝理气,利胆排石。疏肝排石汤加减。

方中柴胡、郁金、枳壳、木香为君;大黄、芒硝通里攻下,排石下行,为臣;白术、白芍大剂量防止以上药物苦寒太过损伤脾胃,牡丹皮引药入肝胆兼凉血活血,为使药。因药证合拍,所以速效。后复诊,加虎杖、栀子加强利胆排石,黄芪补气、祛火,使排石效果更佳。

案例5:兰某,女,45岁,患悬饮。诸医作肺痨医,治之不效。2003年2月5日延余诊视。按其脉沉而滑,气逆、心悸、咳唾引痛,予以家传秘方治之,葛根12g,百合12g,麦冬10g,车前(连子带叶)10g,百部15g,丹皮10g,桔梗12g,玄参12g,五味子10g,前胡10g,陈皮12g,半夏6g,白芍10g,茯苓10g,水煎服。同时,给药西瓜霜含之,必嗽平12粒,银翘片24粒,三日病愈。后访数月未发。

案例6:向某,男,50岁,于2003年8月22日,延余诊视,脾脉细,心肾二脉弱,其腰膝酸软疼痛,中宫满而不欲食,梦遗,诸医治之无效。余曰:此脾肾阳虚也。遂投以金匮肾气丸加三黄汤加白芍10g,白术12g,陈皮12g,牛膝8g,桑枝8g,木通8g,1剂而痛减。二剂以肾气丸加夜交藤12g,女贞子15g,柴胡10g,枳壳8g,厚朴18g,桔梗6g,杜仲15g,黄柏12g,白术12g,陈皮10g,汤药入口,中宫舒适,梦遗减,三剂以女贞子12g,杜仲15g,黄柏12g,白术12g,牛膝6g,厚朴10g,丹皮10g,车前子8g,肉桂10g,夜交藤10g,桑枝6g,淫羊藿10g,诸症如失。余虑其病久,恐正气受伤,又投一剂,女贞子12g,菟丝子12g,合欢皮12g,夜交藤12g,决明子10g,肉桂10g,丹皮12g,熟地黄10g,杜仲12g,薄荷10g,石膏10g,病瘥,精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