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药新用途
1256800000076

第76章 抗麻风病药及抗麻风病反应药

第五节 抗麻风病药及抗麻风病反应药

氨苯砜

【别名】二氨二苯砜。

【药理】本品是目前治疗麻风病的首选药物。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口服吸收缓慢而安全。用药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一般黏膜病变好转较快,皮肤病变好转较迟,神经系统病变恢复最慢。由于本品存在于肠肝循环,所以半衰期较长,停药后可维持有效组织浓度2~3周。本品主要适用于治疗各型麻风患者。

【制剂】片剂:每片50mg,100mg。

【注意】

1.肝、肾功能不全,贫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有精神病史者慎用。

2.本品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者可致溶血性贫血等。

3.本品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偶见头痛、头晕、心动过速等症状。

4.本品与磺胺类药物可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发生,请予注意。

【临床新用途】

1.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用氨苯砜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结果:治愈率为32%,总有效率为89%,明显优于用氯苯那敏等治疗的对照组。方法:氨苯砜每次50mg,口服,2/d,7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d。并加用维生素B4及维生素C等。如复发者再用仍有效。

2.治疗过敏性紫癜有人用氨苯砜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治愈率为93%,总有效率100%,比仅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为优。方法:氨苯砜,15岁以下每次25mg,15岁以上50mg,口服,2/d,10d为1个疗程。

3.治疗疥疮结节用氨苯砜治疗疥疮结节患者,结果:症状消失或减轻,结节消退或缩小,治愈率为74%,总有效率为91%。方法:氨苯砜每次50mg,口服,2/d,7d为1个疗程,可连用1~2个疗程。

4.治疗环状肉芽肿用氨苯砜治疗环状肉芽肿患者,可使皮损完全或部分消退。方法:氨苯砜100mg/d,口服,疗程为1~3个月。10岁儿童每次50mg。若停药后复发者,再服仍有效。

5.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有人用氨苯砜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结果:皮损、瘙痒缓解,嗜酸粒细胞计数下降。方法:氨苯砜每次50mg,口服,2~3/d。有效后可递减剂量,维持量37.5~200mg。

6.治疗真菌及结核、原虫性皮肤病据报道用氨苯砜200mg/d连服1~2年使足菌肿治愈。对用各种抗痨药治疗无效的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改用氨苯砜50mg/d,经3~5个月可治愈。Dogra等首次使用氨苯砜治疗50例皮肤黑热病效佳,按2mg/(kg·d),连用21d后,80%病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获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7.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李栋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附有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易被单核巨噬系统吞噬破坏,以往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脾切除或免疫抑制药治疗,部分患者效果仍不理想。近年发现一些非传统药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具有一定价值[李栋.老药新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1):20]。

氨苯砜原为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近有人报道单独应用氨苯砜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例,结果用药后血小板计数均有中度升高;剂量为氨苯砜75mg/d,温开水送服,给药2~48周;治疗前3例曾用类固醇、秋水仙碱、达那唑和长春新碱等治疗均无效或仅短时有效,全部血小板计数均在45×109/L以下至少6个月;结果2例分别增至120×109/L及124×109/L,另3例分别达64×109/L,71×109/L,91×109/L,比治疗前增加2倍以上,出血症状均明显减轻,停药后易复发,再次给药仍有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溶血、发绀、恶心、呕吐及过敏反应等症状[郁知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进展的现状.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93,20(1):7]。另有人用氨苯砜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7例,经用药4~8个月后,其中临床治愈者20例,好转者4例,无效者3例。治程中未见副作用。经随访1~2年,治愈者均未见复发。

8.治疗儿童银屑病氨苯砜每日剂量:7~10岁,每次50~75mg;11~14岁,每次75~100mg;2/d,口服,每10d为1个疗程。用上药治疗儿童银屑病患者,多在服用3~6次后见效,皮损消退或部分消退,总有效率为89%。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氨苯砜拮抗叶酸合成有关。

9.治疗荨麻疹性血管炎有人采用氨苯砜治疗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均获治愈。用法:氨苯砜每次50mg,口服,2/d,服用6d停药1d。一般20d后可逐渐减量,50d可停药。服药期间,宜定期查肝功能、血常规。

10.治疗过敏性紫癜在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苯砜。用法:15岁以下,每次25mg;15岁以上,每次50mg;口服,均2/d,10d为1个疗程。结果:用氨苯砜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治愈率为93%,总有效率为100%。比仅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为优,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体温增高等,可对症处理。(黄延祚.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88)

沙 利 度 胺

【别名】反应停、酞胺哌啶酮、酞咪哌啶酮。

【药理】沙利度胺具有皮质醇激素样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为一种镇静药。对于各项麻风反应如发热、结节红斑、神经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有一定疗效。对结核样型的麻风反应疗效稍差。对麻风病并无治疗作用。但可与麻风药同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制剂】片剂:每片25mg。

【注意】

1.妊娠绝对禁忌,因本品有强烈致畸作用。

2.本品可引起口干、头晕、倦怠、面部水肿、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

【临床新用途】

1.治疗带状疱疹据报道,有人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加速镇痛及皮损的治愈。疗效明显优于用吗啉胍治疗的对照组。方法:内服沙利度胺每次50mg,3/d,温开水送服。同时,可配合口服维生素B1,外涂炉甘石洗剂,糜烂处涂2%甲紫等。

2.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患者,均可获得痊愈。用法:口服沙利度胺,100mg/d,皮疹消退后逐渐减至最小维持量,持续数周。作者认为,本品减量不宜太快,更不可骤停。有高热等急性症状者,可先用激素,然后再用沙利度胺,或二药并用。

3.治疗红斑狼疮运用沙利度胺治疗红斑狼疮患者,其中治愈率为65%,有效率为95%。由于沙利度胺具有类固醇激素类作用,可抑制免疫反应,稳定溶酶体膜,阻止溶酶体酶释放,抑制白细胞趋化,从而达到良好效果。用法:内服沙利度胺,200mg/d,皮疹消退后递减至100mg/d,维持1个月。沙利度胺对治疗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疗效较好,对治疗盘状红斑狼疮次之。对本病复发者,再用沙利度胺仍有效。

由于沙利度胺有致畸胎作用,严禁孕妇服用(黄延祚,胡灼君.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第2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6)。另有人用沙利度胺治疗红斑狼疮患者78例,其中治愈者60例,好转者15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6%。用法:口服沙利度胺,200mg/d,待皮疹消退后递减至100mg/d,维持30d以观察疗效,用药至症状完全消失止。陈氏报道,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给予沙利度胺200~300mg/d,后逐渐减量至50mg维持,疗程6~21个月。结果:13例完全缓解(占72%),5例部分缓解(占28%)。[陈红清,徐文严系统性红斑狼疮60例治疗研究进展.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6):375]

4.治疗结节性痒疮运用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疮患者,效果显著。沙利度胺的最适宜量是200mg/d,用药后首先瘙痒减轻,2~4个月后大多数结节消退,治疗6个月可获长期疗效。停药再发者,再用该药仍然有效。

5.治疗多形性日光疹运用沙利度胺治疗多形性日光疹患者14例,疗效颇佳。方法:沙利度胺成人按100~200mg/d,儿童按50~100mg/d。14例中,显效者11例,其中3例停药后未见复发,8例需再用沙利度胺50~100mg/d或每周100mg的维持量。

6.治疗慢性复发性阿弗他口疮内服沙利度胺,100mg/d,经用药2~3d后即可止痛,7~10d获得治愈。停药后复发者,间歇期可延长。复发者重复用药仍然有效,但出现疗效较缓慢。

7.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人报道,对多种抗炎药和免疫抑制药无效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例,用沙利度胺治疗,最初剂量为300mg/d,以后每2周增加100mg,直到关节症状消失。一般剂量维持在400~600mg/d。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多数在用药数周之内,患者的血沉和类风湿因子滴度都呈现明显下降,其中有1例病人的类风湿结节在12周时消失。[董怡.反应停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世界医学杂志,2001,5(2):46]

氯 法 齐 明

【别名】氯苯吩嗪、B663。

【药理】

1.抗菌作用本品在吞噬试验系统中具有增加细胞内杀伤细菌的性质,它对分枝杆菌特别有效,其抑菌浓度为0.03~10μg/ml,其中对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溃疡分枝杆菌、游泳池分枝杆菌等最敏感,但对人体结核病治疗无效。有人发现对鼠麻风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通过鼠足垫实验发现小鼠以0.000 1%~0.001%喂食即能抑制麻风杆菌繁殖。

2.抗炎症作用有人在许多实验模型中进行了抗炎症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氯法齐明对缓激肽水肿、棉球肉芽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体外试验中显示抑制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趋化性并随药物剂量而变化,也能增强PMN吞噬活性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3.免疫抑制作用本药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有人研究可抑制有丝分裂原的淋巴细胞转化。最近研究证明是一种强有力的前氧化因子,它能使人体吞噬细胞和PMN产生反应性氧化物(RO)的数量增多,而RO为强力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物,能抑制B和T淋巴细胞增殖及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反应性。

【制剂】胶丸(油蜡或聚乙二醇基质):每丸50mg。

【注意】

1.本药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使新生儿和哺乳儿皮肤染色。

2.本药能蓄积于皮肤及角膜,可显红色或棕色,并使尿、痰、汗液显红色,少数患者可发生光敏反应。

3.内服本药后,可发生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这与剂量大小密切有关。

【临床新用途】

1.治疗红斑狼疮用氯法齐明治疗盘状红斑狼疮8例,效果满意。方法:氯法齐明100mg/d,每周服5d,平均治疗25周。

2.治疗坏疽性脓皮病有人用氯法齐明治疗坏疽性脓皮病8例,全部治愈。方法:氯法齐明300~400mg/d,也可与泼尼松并用,服药数日至1周皮损开始好转,1个月余至4个月可以得到痊愈。同服激素者的激素用量可迅速递减或停服。

3.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有人用氯法齐明治疗中性粒细胞性血管炎、淋巴细胞性血管炎和肉芽肿性血管炎,疗效满意,尤其对过敏性紫癜、皮肤结节性变应性血管炎、多形红斑、结节红斑、环形红斑、进行性色素性紫癜等疗效显著。治愈率71%;显效率15%;有效率12%,总有效率98%。方法;氯法齐明每次50mg,口服,3~4/d,平均疗程29.3d,多数需治疗3~7周,不超过8周。作者认为,可能与其激活多形核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使产生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前列腺素E2,并稳定多形核粒细胞内溶酶体膜,从而阻止溶酶体释放,使血管壁免受损伤有关。

4.治疗无菌性脓疱病有人用氯法齐明治疗掌跖脓疱病27例,治愈21例。用法:氯法齐明200~400mg/d,连服6个月,一般在服药2~3个月显效。

5.治疗白癜风有人用氯法齐明治疗白癜风患者30例,治愈21例。方法:氯法齐明,100mg/d,口服。

6.治疗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采用氯法齐明治疗持久性色素异常红斑患者,能使皮损好转,免疫功能改善,有效率为87.5%。方法:根据患者体重,决定氯法齐明用量。体重<40kg者,每次100mg,口服,2d 1次,3个月后改为每次200mg,每周1次;体重>40kg者,每次100mg,口服,1/d,3个月后改为每次400mg,口服,每周1次。(黄延祚,胡灼君.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第2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