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药新用途
1256800000059

第59章 激素类药 (5)

第9章 激素类药 (5)

4.治疗胆道蛔虫症采用高血糖素、硝酸甘油治疗胆道蛔虫病患者,止痛有效率为96%。用法:高血糖素1mg,加入生理盐水200ml中,静脉滴注,2ml/min,硝酸甘油0.5mg,含服,若疼痛未止,5~10min可重复含服。另有人用胰高血糖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胆道蛔虫病118例,效果显著。方法:胰高血糖素1mg,加入生理盐水300ml,以每分钟30~50滴静脉滴注,1/d,连用2~3d,有时也可延长至症状缓解,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若疼痛反复出现,可每隔5~10min重复含服1片至疼痛消失。注射胰高血糖素30~60min可口服驱虫药,静脉滴注可再口服25%硫酸镁100~150ml导泻。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有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分别给予对症处理。118例中最少用药1次(94例),最多用药4次。

用药生效时间15~50min,多数在用药后30min症状缓解或缓解到能较忍受的程度,便出蛔虫者87例,B超检查证实蛔虫退出胆道106例。作者认为,对单纯型患者,合用胰高血糖素与硝酸甘油效果较好;对混合型患者效果较差,因此,宜同时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应用胰高血糖素前口服驱虫药较不服者效果好,口服驱虫药后再口服硫酸镁效果更好。实践证明,硝酸甘油有明显扩张乳头肌作用,胰高血糖素能拮抗胆碱能神经纤维兴奋,抑制胆囊收缩,松弛胆总管括约肌及胆道平滑肌,增加胆汁分泌与排泄,降低十二指肠及空肠蠕动,有利于胆道蛔虫的排出。两者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迅速消除胆绞痛和促进蛔虫从胆道排出。此时,再口服硫酸镁溶液,更加有利于蛔虫的泻下和排出。[常爱盛.胰高血糖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胆道蛔虫症118例.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47]

胰岛素

【别名】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

【药理】本品是一种降糖药物,可明显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增强糖原的合成,并能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因而能使血糖降低。本品还能纠正酮症酸血症的各种症状,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制剂】注射液:每瓶400U(10ml),800U(10ml)。注射用胰岛素:每瓶50U,100U,400U(临用前用生理盐水溶解成40~400U/ml)。

【注意】

1.肝硬化、溶血性黄疸、低血糖、肾炎、胰腺炎等患者禁用。

2.注射部位可发生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宜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偶见过敏性休克(可用肾上腺素抢救)。

【临床新用途】

1.治疗肝硬化腹水有人采用胰岛素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用药后可使食欲明显提高,尿量增多,腹水消退,症状与肝功能均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4%。治疗方法:普通胰岛素8~12U/d,餐前30min皮下注射,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5d,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时止。在应用本药前,宜备好食物,及时进食,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运用胰岛素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效果显著,其中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100%。治疗方法:患者宜在早晨禁食空腹情况下进行治疗,用药前先向患者说明注射胰岛素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然后取胰岛素4U,加生理盐水至1ml,分别注入双侧足三里穴各0.5ml,平卧休息1h,当患者出现口渴、心慌、饥饿、出汗等反应时,立即喝白糖开水,结束治疗,1/d。20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痊愈止。胰岛素用量可根据反应情况,逐渐增加至8U,12U或者16U。注射时必须密切观察反应的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3.用于创面换药采用胰岛素用于创面换药,能明显加快创面的愈合。取胰岛素50U,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取得,放入冰箱中保存备用。换药前按常规清洁创面,将浸有胰岛素液的无菌纱布敷于创面上,再以无菌纱布覆盖固定,较深伤口可直接用胰岛素冲洗,再盖上无菌纱条,1~2d换药1次。对于感染严重者,可酌情增加换药次数。治疗100例,疗效显著。[杨丽.胰岛素在创面换药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0,6(12):8]

4.治疗肾衰竭采用胰岛素治疗肾衰竭患者,效果满意。用药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增加尿量,使血尿素氮及肌酐均下降。治疗方法:在应用胰岛素前,宜先行低蛋白饮食7~14d,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取普通胰岛素(剂量按4g葡萄糖用胰岛素1U计算)、10%氯化钾10ml(高血钾者禁用),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d。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作者认为:应用胰岛素治疗肾衰竭有效,可能与本品能够改善糖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并减少其分解,改善肾组织能量供给等有关。

另据报道,魏月常应用胰岛素治疗3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所致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病程1~20年。在基础(低蛋白饮食、降压、利尿、纠酸等)治疗上,每日给予患者胰岛素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滴注(4∶1);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蛋白质合成激素及中医治疗少数结肠透析。均1/d,20d为1个疗程。间隔5~7d行下一疗程,一般治疗1~4个疗程。结果:胰岛素组好转26例,好转率为79%,对照组好转率仅为30%(P<0.01);降BUN作用也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尿量增加,水肿减轻,内生肌酐清除率增高。对出血倾向及高钾血症亦有良好疗效,一般用药3~5d,临床症状好转,最慢1个疗程后显效。[魏月常.胰岛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3例疗效观察.人民军医,1991(3):56]

5.治疗压疮据报道,有人用胰岛素治疗压疮患者50例,其中治愈率为95%,有效率为100%。治疗方法:生理盐水10ml中加入胰岛素20U,以纱布条浸药液,湿敷清洁后的创面,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为止。

6.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接受溶栓药物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分为随机静脉注射葡萄糖,胰岛素(2.5U/h)和钾盐的胰岛素组,或仅静脉注射生理氯化钠加钾盐的对照组,连续48h。旨在观察两组用药后血中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K-MB)和单核细胞中的P47phox蛋白变化的差异。结果:与用药前基线水平相比,用药后24,48h两组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均明显升高2~4倍(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组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上升绝对值明显减少(P<0.05),其48h内上升绝对值分别减少40%(C-反应蛋白)与50%(淀粉样蛋白A),并且48h内PAI-1上升绝对值和P47phox蛋白升高百分比亦明显较低(P<0.05),且CK-MB峰值提前出现水平降低。作者认为,胰岛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有一定的抗炎和抗纤溶酶原作用,并皆与其临床疗效有关。[袁志敏.胰岛素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抗炎及抗纤溶酶原作用.新医学,2004,35(8):490]

7.治疗糖尿病足清创后,用中药水煎熏洗约20min后,用胰岛素4U,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加生理盐水100ml,湿敷患处。并用四妙勇安汤内服。用普通胰岛素,3/d餐前30min皮下注射。根据坏疽分泌物细菌培养选用抗生素;酌情对症及支持疗法。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2例,痊愈34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米 非 司 酮

【别名】息百虑、息隐、含珠停。

【药理】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并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在有效剂量下对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影响。由于该药不能引发足够的子宫活性,单用于抗早孕时不完全流产率较高,但能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故加用小剂量前列腺素后既可减少前列腺素的副作用,又可使完全流产率显著提高(达95%以上)。本品口服生物利用度70%,血浆蛋白结合率98%,经1.5h血浓度达峰值,作用维持12h。一般口服后30h开始有阴道出血,持续1~16d。

【制剂】片剂:每片25mg;100mg;200mg。

【注意】

1.过敏者忌用。

2.米非司酮不能与利福平、卡马西林、灰黄霉素、巴比妥类、苯妥英钠、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并用。

3.可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

【临床新用途】

1.治疗宫外妊娠有人治疗8例用腹腔镜证实为宫外妊娠,其中7例为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1例为卵巢妊娠。所有患者服米非司酮200mg/d,连服4d。8例中7例在治疗24h内体征消退βHCG水平稳定,并且几日后下降,在超声波下观察到输卵管裂线。仅有1例由于出血性输卵管流产在第8日做腹腔镜手术。

2.治疗库欣综合征运用米非司酮治疗由不能手术的肾上腺瘤诱发的库欣综合征的精神症状。1例43岁男患者服米非司酮800mg/d,连服5d,再服400mg/d,用3周。另1例32岁女患者服米非司酮400mg/d;用2周。2例服药后24h内精神症状消除,并且直至患者死亡仍保持缓解。这与米非司酮具有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有关。

3.治疗脑膜瘤有人报道,2例绝经后妇女用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不能手术的脑膜瘤。服米非司酮200mg/d,6个月。再服米非司酮400mg/d,6个月(例1)或8个月(例2)。同时并服地塞米松1.5mg/d。经CT扫描表明例1肿瘤生长缓慢,但例2肿瘤大小没有改变。治疗期间视力没有进一步恶化。例1健康改善,而例2仍无改变。耐受性良好并无副作用。停用米非司酮后,患者视力损害迅速,受到失明威胁。例1CT扫描表明肿瘤增大。重新开始治疗,2例症状都显著消失。体外试验孕酮能刺激肿瘤生长,米非司酮能抑制脑膜瘤细胞生长,故可用于这种疾病。

4.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据王建华报道,31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用米非司酮每次10mg,1/d,连用6个月,用药期间均出现闭经,其中26例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3例月经稀发,量少,2例恢复正常月经,无一例行子宫切除。[王建华.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1例疗效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2):82]

5.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择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人。A组口服米非司酮每次25mg,1/d;B组口服达那唑,每次200mg,2~3/d。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6~30个月。结果:两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5.6%,97.5%;体征缓解率75.6%,80%;妊娠率69.2%,71.4%;复发率为31.8%,42.2%。米非司酮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疼痛缓解,其疗效与达那唑相似,而不良反应显著减少。[罗亚莉,刘燕.米非司酮与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