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药新用途
1256800000056

第56章 激素类药 (2)

第9章 激素类药 (2)

【制剂】醋酸地塞米松片:每片0.75mg。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支2.5mg(0.5ml),5mg(1ml),25mg(5ml)。醋酸地塞米松软膏:0.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支1mg(1ml),2mg (1ml),5mg(1ml)。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1.25mg(5ml)。

【注意】

1.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肺结核、溃疡病、肠吻合手术后患者,忌用或慎用本品。

2.本品较大量服用,易引起糖尿及类库欣综合征的发生。

3.若长期服用本品,较易引起精神症状及精神病,有癔症史及精神病史者最好不用。

【临床新用途】

1.治疗顽固性咯血有人用地塞米松治疗顽固性咯血33例,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法:地塞米松组停用所有止血药,病因治疗药继续使用,并视情况更换品种或增减剂量。用地塞米松10~20mg/d(有的达40mg/d),溶于10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一般6~8h滴完。紧急时可用10mg静脉推注,再用静脉滴注2~3d,以后视情况停药,或改用口服维持,以巩固疗效。用药7d不止血者,停用地塞米松,改用其他方法止血。

2.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近年有人试用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取得一定效果。方法:取地塞米松直接注入甲状腺肿核心部位,每侧各1.5~2mg,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另有人用地塞米松与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口服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40例,疗效显著。[黄贵心,王华珍,鄄卓丽,等.地塞米松与曲安缩松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新医学,1995,26(4):178]

3.治疗酒渣鼻先将地塞米松6片(4.5mg)研为细末,与氯霉素6支(1.5g)混合均匀,贮瓶备用。涂药前先用温盐水将鼻部洗擦干净,然后将上药液涂搽患处,3~4/d。结果:用上药治疗酒渣鼻患者,其中治愈率为69%,总有效率为77%。

4.治疗烧伤早期创面采用地塞米松针剂与庆大霉素混合后治疗烧伤早期创面,可以明显减少创面渗出、水疱及肿胀,促进浅度烧伤愈合,与仅用庆大霉素湿敷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用法:清创后,用地塞米松针剂稀释成0.05mg/ml和庆大霉素针剂稀释成800U/ml的混合液,以单层纱布浸湿外敷创面(纱布略大于创面),用包扎疗法持续敷12~24h,第2日再用常规方法(用庆大霉素或磺胺米隆等抗菌药物湿敷处理),连续用药至痊愈止。

5.治疗三叉神经痛据报道,田从众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显著,止痛率为88.2%,追访3年无复发者占37%。治疗方法:注射时,患者仰卧,面转向健侧,术者坐于患者头方,以2%普鲁卡因在颧弓中点下方2~3cm处做一皮丘,并浸润较深组织,用长约8cm的针从皮丘处穿入皮肤后,针经颅底翼突外板根后外方,刺入卵圆孔抵达半月节。回吸无脑液与血液时,固定针的位置不动,注入2%普鲁卡因液体0.1~0.2ml,此时,患侧半边舌出现发热、发麻感,上、下唇、鼻翼面颊部麻木感。

3~5min后,用注射针轻划轻刺发病支,无触觉或无痛感,表示穿刺成功,即可注入地塞米松。三叉神经第3支痛患者,取侧位进针,即在颧弓中点下方2~3cm处(上颌结节下方,喙突前缘)。要注意进针角度、深度,使针准确刺入卵圆孔进入半月神经节内,是提高疗效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进针向前可刺入眶下裂,向后可刺入破裂孔损伤颈内动脉,穿刺过低可损伤颈外动脉,勿向垂前凹底部正中刺入,以免伤及眼外肌诸神经。还应注意进针深度不要超过6.5cm,以免出现旋转、眩晕、呕吐等反应。若出现这些症状,停止治疗30min后,可以自行恢复。[黄延祚,等.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第2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5]

6.治疗急性期面瘫治疗组132例,取穴:风池、翳风、下关(均患侧)、合谷(健侧)。用地塞米松注射液2ml,维生素B12500μg,注射用水2ml;穴位注射,每穴1ml。并用神灯以耳为中心照射面部30min。对照组93例,取穴:风池、翳风、下关、太阳、颊车、地仓、迎香(均患侧)、合谷(健侧),留针30min,1/d,14d为1个疗程。用1个疗程后,两组分别痊愈39,19例;显效46,25例;好转40,36例;无效7,13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罗仁瀚.穴位注射配合神灯治疗急性期面瘫132例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3):222]

7.治疗声带小结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均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40ml,雾化吸入,1~2/d,酌用抗生素、激素。均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并用中药:桔梗、生甘草、桃仁、生地黄、红花各10g,射干5g,川芎7g,蒲公英15g。口干,便秘者加枳壳、葛根;咽痛咳嗽者,加柴胡、浙贝母。结果:两组分别治愈31,20例;好转7,9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5%,76%。[张艳慧.中西药结合治疗声带小结40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114]

8.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40例病人均术前30min肌内注射辛巴比妥0.1g,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于第2~3腰椎间隙穿刺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药用2%利多卡因及0.5%布比卡因混合液,麻醉满意者方可入选,术中不加任何辅助静脉麻醉药,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例,术毕硬膜外注入溴新斯的明1mg加生理盐水8ml;B组20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地塞米松5mg硬膜外注入。结果:两组术后24h内各时段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48h,B组的疼痛评分[(3.5±1.6)分]比A组[5.0±1.8]分低(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用地塞米松硬膜处给药不仅能增强溴新斯的明的镇痛作用,而且显著降低恶化、呕吐、腰痛的发生率。[袁爱武,阳世光,李丽梅.地塞米松联合新斯的明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新医学,2004,35(6):315]

9.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病种包括肺、食管、乳腺、胃、结肠、鼻咽癌及淋巴瘤)取穴:足三里(双)。用地塞米松10mg,肌苷100mg,辅酶A100U,穴位注射,1/d。停用其他药物,并内服升白方:黄芪、当归各30g,熟地黄20g,何首乌15g,枸杞子、女贞子各10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或3次内服。用3d后观察治疗效果,100例中,显效43例,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100%。[刘顺华.中药加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0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1):33]

10.治疗急性荨麻疹有人以地塞米松为主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荨麻疹患者50例,经随访3个月,其中,痊愈者35例,显效者11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1例。取穴:曲池(双)。用地塞米松、山莨菪碱、维生素B1及B12各1ml,穴位注射,每穴2ml;5~30min观察疗效。[宋联进.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荨麻疹50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25]

甲睾酮

【别名】甲基睾丸素。

【药理】本品为睾酮衍生物之一,具有雄性激素作用;能对抗雌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及卵巢、垂体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质形成;作用于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无睾症或隐睾症以及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还可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制剂】片剂:每片5mg,10mg。

【注意】

1.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大剂量应用本品(每月300mg以上),可引起女性男性化、头晕、痤疮、黄疸、水肿、肝损害等疾病。

【临床新用途】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病采用甲睾酮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其中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为79%,总有效率为92%,与用雷尼替丁治疗的对照组相似;治疗胃溃疡的愈合率为81%,明显高于用雷尼替丁治疗的对照组56%。用本药治疗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病有效,可能与该病睾丸酮及雌二醇下降有关。用法:内服甲睾酮,每次5mg,2/d;雌二醇1mg,口服,2/d,疗程为4~6周。

黄体酮

【别名】孕酮、助孕素。

【药理】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月经后期孕激素继续促进子宫内膜发育、腺体生长和分支,子宫充血,使内膜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为受精卵安全植入内膜做好准备。黄体酮能反馈性地抑制垂体生成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卵巢的排卵过程。另外,本品可使乳房充分发育,为泌乳做好准备。

【制剂】注射液:每支10mg(1ml),20mg(1ml)。胶囊剂:每粒胶囊100mg。

【注意】

1.肝病患者不能口服本品。

2.应用本品可有头晕、头痛、恶心、抑郁、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

【临床新用途】

1.治疗尿路结石有人用长效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2例,结果3d后结石自行排出。据报道,45例直径<1cm的输尿管结石,用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2/d,14d为1个疗程,结果:用药9d后排石率达93%。经3个疗程治疗无效者停药。多数学者认为,黄体酮有解痉、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的作用,同时,通过竞争作用而对抗醛固酮,有排钠、排氯、利尿作用,因而可进一步促使结石的排出。除有部分女性患者用药后,可以出现暂时性月经失调外,一般无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另据报道,承山穴黄体酮注射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显著。方法:1组43例,取穴:承山(患侧),用黄体酮注射液1ml(20mg),穴位注射。2组39例,取穴同上,针刺,强刺激,针感同上,不留针。3组38例,用黄体酮注射液20mg,肌内注射,用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