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药新用途
1256800000036

第36章 止吐药

第二节 止吐药

甲氧氯普胺

【别名】胃复安、灭吐灵。

【药理】本品为镇吐药,主要是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应区,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可消除食欲缺乏、嗳气、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不适症状,能使胃运动功能亢进,提高食物的通过率,调整胃的活动,使胃功能恢复正常。临床上主要用于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的治疗。

【制剂】片剂:每片5mg。注射液:每支10mg(1ml)。

【注意】

1.吩噻嗪类药物不宜与本药合用,应用后可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2.抗胆碱药(阿托品、丙胺太林、颠茄等)能减弱本品增强胃肠运动功能的效应,两药合用时应予注意。

3.大剂量静脉注射或长期应用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如肌震颤、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坐立不安等。也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男子乳房发育、溢乳等。对胎儿影响,尚待深入观察,孕妇慎用。

【临床新用途】

1.治疗肾绞痛采用甲氧氯普胺治疗肾绞痛患者,一般注射后30min内疼痛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总有效率为91%。用法:甲氧氯普胺每次20mg,肌内注射。若用阿托品等无效者,改用本品治疗仍可能有效。

2.治疗急性腹痛将甲氧氯普胺用于急性腹部(包括肠痉挛、胆石症、胆囊炎等)疼痛均有效,可使疼痛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为93.3%。方法:甲氧氯普胺每次20mg(少数人可用10~40mg),肌内注射。作者认为,高浓度的甲氧氯普胺可使胃肠及胆道平滑肌松弛,并有安定作用,从而收到镇痛的效果。

3.在胃肠道全消化道钡剂中应用取甲氧氯普胺每次25mg,在吞服钡剂,做普通上消化道检查之后顿服。结果:应用本药后,可明显缩短钡剂排出时间,胃排空可缩短至1h,钡剂从空肠至回盲肠可缩短至1.5~2h,全胃肠道钡剂检查可缩短至6h内完成。本品对疑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者,不宜应用。因服用本品后,胃肠功能改变,影响诊断准确性。

4.治疗剖宫产并发症采用甲氧氯普胺治疗剖宫产并发症患者,可防止或减轻术中、术后呕吐、腹胀、尿潴留,促进乳汁分泌,并防止新生儿溢乳等作用,总有效率为92%。而应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治疗本病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

5.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本病多发生在食管下端2cm处,该处被食管下括约肌围绕,此括约肌可影响曲张静脉内血流。运用甲氧氯普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能使出血停止,总有效率为9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用法:甲氧氯普胺20mg,缓慢静脉注射。宋乃鹏认为,静脉注射本品2~7min,可对食管下括约肌发生作用,能持续60min,使出血停止。

6.治疗糖尿病胃麻痹运用甲氧氯普胺治疗糖尿病胃麻痹患者,可较好地改善饱胀、恶心等症状。用法:内服甲氧氯普胺,每次10mg,4/d,连用3~8周。

7.预防患者手术中呕吐应用甲氧氯普胺预防患者手术中呕吐,有效率高达100%,而不用预防药的对照组,无恶心呕吐者仅5%,差异非常显著。用法:甲氧氯普胺10mg,皮肤消毒后即从莫非管滴入。

8.治疗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是内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传统使用抗胆碱药解痉止痛,但都不能收到理想的止痛效果。近年来发现一些老药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尤其在止痛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黄跃等采用甲氧氯普胺治疗胆道蛔虫病腹痛,包括胆囊炎、胆石症、残余胆石所致的胆绞痛,与阿托品类药物相比,安全、低毒、副作用轻微。治疗方法:甲氧氯普胺20mg,肌内注射,一般用药后20~30min即可发生药效,镇痛作用能持续2~4h。其作用机制为:①高浓度甲氧氯普胺使胃肠及胆道平滑肌松弛。还有拟胆碱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对乙酰胆碱及组胺的反应,抑制平滑肌对5-羟色胺的反应。②甲氧氯普胺有类似氯丙嗪类的安定作用[戴春华.老药新用治疗胆道蛔虫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6):261]。在应用甲氧氯普胺治疗胆道蛔虫病中,未见其他不良反应[黄跃,许鲁宁.胆绞痛止痛药物的临床使用.新医学,1992,23(2):61]。

9.治疗产后缺乳甲氧氯普胺每次10~15mg,口服,3/d。用药后每日乳汁增加200~300ml,总有效率为89%。本药用量过小,疗效不显著。

10.预防晕车据报道,有人用甲氧氯普胺防止晕车症状出现,总有效率为97%,用法:甲氧氯普胺每次5~10mg,上车前15~20min口服。儿童酌减。如行车时间超过2h,可再服5mg。若在途中出现恶心时才服,服后宜站立15~20min。对茶苯海明等无效者,服用本药仍可收效。

11.残胃排空延迟禁食期间用甲氧氯普胺每次10~20mg,肌内注射,3/d;饱胀消失可进食时,用甲氧氯普胺5~10mg,餐前30min口服。服药后,一般2d左右可收到效果,症状随之消失。(黄延柞.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1)

12.剖宫术后镇痛将60例剖宫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用1.73%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行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Ⅰ组(30例)吗啡1.5mg加注射用水至5ml;Ⅱ组(30例)甲氧氯普胺10mg加注射用水到5ml,两组均在皮下埋缝前5min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两组镇痛时间和镇痛效果无差异。但是甲氧氯普胺组仅1例恶心,而吗啡组有10例恶心呕吐、5例瘙痒。甲氧氯普胺剖宫术病人硬膜外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而且安全,几乎无不良反应,是硬膜外剖宫术病人值得推广的术后镇痛方法。[李玉珍,郑丽萍,赵岩.硬膜外应用胃复安做剖宫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02,23(4):228]

13.治疗偏头痛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在偏头痛发作时,治疗组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静脉注射(2~5mg/min);对照组皮下注射马普坦6mg。结果:两组分别有效率为77.5%,80.0%。给药后0.5h时,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4h时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作者认为,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治疗偏头痛起效快、疗效确切。[刘建光,阎平建,李亚新.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40例.医药导报,2003,22(2):88]

西 沙 必 利

【别名】普瑞博思。

【药理】西沙必利是一种胃肠道动力药,可加强并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留与反流。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轻瘫、神经性厌食、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以及便秘等。

【制剂】片剂:每片5mg,10mg。

【注意】

1.早产儿慎用本品。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哺乳期妇女忌用。

4.本品无胚胎毒性,也无致畸作用,但<34周的早产儿应慎重用药。

【临床新用途】

1.腹部手术后应用内服西沙必利,每次10mg,3/d,从术后第1日开始口服。结果:使用西沙必利后,可明显促进手术后病人肠蠕动早期恢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本品只适宜用于非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对胃肠道手术,特别是胃肠吻合术者,则禁止应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2.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西沙必利可以通过对5-羟色胺不同受体的多重作用,实现其促动力效应,增强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强度,减少膀胱残余尿,减少排尿次数。故用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用法:内服西沙必利,每次5~10mg,3/d,连续用药2~4周,直至症状消失时止。在应用本药时,宜严格控制血糖,并配合针刺按摩及膀胱训练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效果更佳。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的表现之一,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严格控制血糖为主,辅以功能训练和按摩、针灸等方法,而长期连续导尿引流则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不利于控制血糖。常宇翔应用西沙必利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24例,取得明显的疗效。治疗方法:全部病人继续原治疗方案以控制血糖,其中口服降糖药48例,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23例。

治疗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西沙必利30mg/d,持续8周;对照组24例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到康复科进行手法按摩膀胱治疗,2/d,持续8周。结果;两组分别显效(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消失,排尿能够控制,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下)15,5例;有效(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改善,排尿比较通畅,能够部分控制,残余尿量100~200ml)8,5例;无效(排尿仍不能控制,残余尿量无改变)1,14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6%,42%。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作者认为,使用西沙必利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良好,其作用机制考虑为西沙必利 作用于膀胱肌间神经丛,促使乙酰胆碱的生理性释放,从而改善膀胱肌无力,使膀胱收缩,有利于排尿。另外,也可能与肠蠕动加快,间接刺激膀胱有关(沈雅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68)。西沙必利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常宇翔.西沙必利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24例分析.新医学,2003,34(10):625]。

3.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将101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口服甘露醇50g兑水1000ml;治疗组口服甘露醇50g兑水1000ml,西沙必利10mg。结果:西沙必利组肠道清洁度为佳者26例,清洁度差者1例;对照组肠道清洁度为佳者28例,清洁度差者9例[唐佳新,刘竹君.西沙必利增加甘露醇清洁肠道的临床效果.中国内镜杂志,1999,5(4):45]。另有84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于检查前口服全肠道标准电解质灌洗液(ELS)。治疗组于口服ELS前15min另外口服西沙必利10mg。结果:治疗组肠道清洁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初次排便时间提前了近15min[方青流,宋汉明,王河.西沙必利在肠道清洁准备中的作用.临床消化病杂志,2000,11(4):186]。

4.治疗新生儿溢乳将76例溢乳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用法:治疗组口服西沙必利每次0.2mg/kg,奶前0.5h服用,3~4/d,疗程4周;对照组予保守治疗。结果:两组分别极好20,4例;好6,17例;尚好4,7例;差8,10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卢筱蓉,王愚珍.西沙必利混悬液治疗38例新生儿溢乳疗效观察.临床儿科杂志,2001,19(4):25]

5.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将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用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每次0.2mg/kg,3/d,餐前15~20min口服。结果: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49.95±23.55)μmol/L,与对照组(35.25±19.65)μmol/L相比差异显著(P<0.01);胆红素<103μmol/L时治疗组所用天数(5.8±3.2)d短于对照组(8.2±5.5)d(P<0.05)。治疗组中仅1例患儿有轻度腹泻。[轩振宇,卫中华,朱崇峰,等.西沙必利混悬液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血症40例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2,9(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