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药新用途
1256800000029

第29章 拟肾上腺素药及抗休克药

第六节 拟肾上腺素药及抗休克药

去甲肾上腺素

【药理】本品是肾上腺素受体兴奋药,主要兴奋α受体,可使小动、静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休克。

【制剂】注射液:每支2mg(1ml)(以重酒石酸盐计);10mg(2ml)(以重酒石酸盐计)。

【注意】

1.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无尿者禁用。

2.出血性休克者忌用。

3.本品不宜与偏碱性药物如磺胺嘧啶钠、氨茶碱等配伍注射,以免药物失效。

【临床新用途】

1.治疗术中胆管内出血有人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术中胆管内出血患者,效果颇佳,其止血率高达100%。方法:先将导尿管插入胆管内,再将去甲肾上腺素4~6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40~60ml,经导尿管1次注入,保留3~4min。若出血未止者,可重复使用,止血后可继续手术。

2.治疗胃大部分切除后大出血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胃大部分切除后大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为 94%。方法:先从胃管内尽量吸出积血与积液,然后将去甲肾上腺素6~8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60~100ml,由胃管1次注入,保留30min后吸出,每1~2h重复1次,共用2~6次。如有效,以后用药的间隔时间可逐渐的延长。在应用本药的间隔期内,可用云南白药1/3瓶从胃管内注入,能增强疗效。

3.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人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止血率为 80%。方法:①口服法: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生理盐水40~60ml中,1次服下,1~2h 1次,共4~6次,以后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②胃管法:用药剂量及间隔同口服法,由胃管注入。据作者观察证实,胃管法止血效果优于口服法,且可随时了解出血情况,调整用药间隔时间。

4.治疗重度直立性低血压6例特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顽固性重度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晕厥史,且仅能耐受倾斜实验不足15min,经常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无效,其中3例长期卧床不起,1例仅能靠轮椅活动。研究者通过临时静脉留置导管以便携式持续注泵给予去甲肾上腺素20ng/(kg·min)治疗,并根据体位变化后血压改变程度来调控药物浓度。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能自由坐、立和行走,长达45min而无低血压或相关症状发生。2例不愿坚持治疗者分别于停药后9个月、5年后死于脑梗死;余4例坚持治疗者皆能自由变换体位与活动,分别达7,9,10,19个月,且倾斜试验正常,灌注系统亦无感染或栓塞发生。作者认为,对于特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顽固性重度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持续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灌注至少提供了一项全新的治疗方法;然而适应证、可靠性、安全性均有待今后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袁志敏.持续去甲肾上腺素灌注治疗重度直立性低血压.新医学,2001,32(12):731]

间羟胺

【别名】阿拉明。

【药理】主要直接兴奋α受体,升压效果比去甲肾上腺素稍弱,但作用较持久,有中等度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无局部刺激,供皮下、肌内及静脉注射。间羟胺可增加脑、肾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肌注后5min内血压升高,可维持1.5~4h之久。静脉滴注1~2min内即可显效。本品适用于各种休克及手术时低血压。在一般用量下,不致引起心律失常,因此,也可用于心肌梗死性休克。

【制剂】注射液:每支10mg(间羟胺)(1ml),50mg(间羟胺)(5ml)。

【注意】

1.对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慎用。

2.不宜与碱性药物共同使用,因为可引起药物的分解。

3.本品不可与环丙烷、氟烷等药品同时使用,因易引起心律失常。

【临床新用途】

1.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颤有人用间羟胺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颤患者,效果明显,出现窦性停搏后,即可转为窦性心律。用法:①间羟胺5mg加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速度4ml/min;②间羟胺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每分钟20滴。均在突然出现窦性停搏时立即停止用药。作者认为,间羟胺使血压升高,直接刺激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的结果。此外,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颤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不利于一般药物转复。间羟胺短时间升压的作用,有助于转复成功。

2.治疗小儿喘憋型肺炎据有人用间羟胺治疗小儿喘憋型肺炎患者,收到明显的效果,可使喘鸣消失,肺部啰音减少,有效率达98%。用法:间羟胺0.5mg/kg体重,酚妥拉明1mg/kg体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慢静脉滴注,1/h,可连用1~5次。作者认为,间羟胺兴奋α受体作用被酚妥拉明阻断,而此药具有的β兴奋作用可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配合酚妥拉明,解除肺微循环障碍,改善通气功能和心功能,从而获得治疗效果。

3.治疗小儿腹胀据报道,有人用间羟胺治疗小儿腹胀患者,可使腹胀消失或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5%。用法:①间羟胺0.75mg/kg体重,酚妥拉明1.5mg/kg体重,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每分钟6~10滴,2~4h滴完;②间羟胺0.25~0.5mg/kg体重,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酚妥拉明0.5~1.0mg/kg体重(1次不超过10m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0.5~1h 1次。对原发病支气管肺炎、小儿肠炎、新生儿疾病、脓胸、气胸、病毒性脑炎、急性坏死性肠炎、白血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败血症、肾病综合征合并腹膜炎等疾病的腹胀患儿均可试用。用药过程中出现鼻塞,用低浓度鼻眼净多可缓解。如用药后出现面色苍白、心搏加快、头晕等症状,应即停用,一般停药后症状可消失。(黄延祚.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第2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5)

多巴胺

【别名】3-羟酪胺、儿茶酚乙胺。

【药理】多巴胺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前体,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本品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轻微加快心率作用;可升高动脉后,扩张内脏血管(冠状动脉、肾、肠系膜);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从而促使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多。本品还能改善末梢循环,明显的增加尿量,对心率则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休克。

【制剂】注射液:每支20mg(2ml)。

【注意】

1.应用本品前,宜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2.静脉滴注本品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和一般状况。

3.大剂量应用本品时,可使呼吸加快,心律失常,停药后即迅速恢复。过量应用本品,可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

【临床新用途】

1.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人应用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患者,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在使用多巴胺时,宜在纠正酸中毒及扩容、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进行。多巴胺1mg/kg体重,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多巴胺1mg,加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滴速5~8μg/(kg·min)。1~2/d,连用2~7d。另有人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患者,效果显著。方法: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均给予常规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复温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加用多巴胺3~5μg/(kg·min)、多巴酚丁胺3μg/(kg·min)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应用12~20h,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直至硬肿消失,一般3~6d。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放弃治疗1例,死于DIC,肺出血3例;对照组治愈1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于DIC、肺出血、休克等9例。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酯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状改善内脏血灌流,防止并发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林祥副,何新荣.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分析,儿科医药,2001,7(3):19]

2.治疗顽固性腹水运用多巴胺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效果满意,可使腹水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用法:①多巴胺4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中,静脉滴注,1/d,连用2周,并配合应用呋塞米、螺内酯。血浆蛋白低者,宜适当补充血浆、人血白蛋白等。②6%右旋糖酐-40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加多巴胺40mg,静脉滴注,1/d;氢氯噻嗪25mg,2/d;螺内酯50mg,3/d。③多巴胺20mg,呋塞米40mg,于左下腹或右下腹部注入腹腔,每隔48h重复注射1次;螺内酯40mg,3/d。以后根据利尿反应及腹水消减的情况,增加多巴胺与呋塞米的剂量。一般多巴胺可增至40~60mg,呋塞米逐渐增至80~240mg,48~72h 1次。在应用本品腹腔注射用药时,必须预防感染。并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

3.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多巴胺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明显缓解呼吸困难,使心率减慢,有效率达97%。方法:取多巴胺10~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10~15滴,1/d,连续用药5~7d。

4.治疗顽固性肾病水肿运用多巴胺治疗顽固性肾病水肿患者,总有效率为86%。方法:多巴胺50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d;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1/d,连用5~25d。在应用多巴胺期间,偶可出现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血压上升趋势,减慢滴速后上述症状即可缓解。

5.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巴胺40~60mg,酚妥拉明20~4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1ml/min。本品对心功能为Ⅳ级的心衰患者,可有利尿消肿,改善症状的作用。作者认为,多巴胺有强心,增加心排血量,并扩张肾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而利尿,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在单用多巴胺静脉滴注时,需警惕在治疗开始30min内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时不宜用多巴胺,因其可加快房室传导而使室率更快,心衰加重。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变心力衰竭,宜慎用多巴胺,以免引起二尖瓣严重狭窄,导致肺水肿。[黄延祚.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8]

6.腹膜透析中应用在透析液中每次加入多巴胺5mg,5~15mg/d。在腹膜透析中,可明显提高肌酐、尿素氮、K+等的清除率。

7.对烧伤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60例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均超过50%,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烧伤面积55%~92%,平均78%(Ⅲ度烧伤面积平均41%)。对照组28例,烧伤面积58%~95%,平均79%(Ⅲ度烧伤面积平均43%)。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进行输液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从烧伤后第2个24h开始,予多巴胺20~4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1/d,连续7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d,7d的24h平均尿量分别为(2685±564)ml,(2742±552)ml,对照组相应为(1274±328)ml,(1684±476)ml;治疗组治疗后4,7d的血尿素氮分别为(4.0±1.6)mmol/L,(4.6±2.1)mmol/L,对照组相应为(11.6±4.0)mmol/L,(13.4±4.4)mmol/L。

两组的平均尿量、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对照组出现急性肾衰竭分别为2,1例;死亡分别为1,5例。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具有兴奋肾上腺α,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小剂量[2~10μg/(kg·d)]可兴奋肾血管的多巴胺受体,使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并作用于心脏的肾上腺β受体,使心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而心率增加不明显。用多巴胺治疗休克和防治肾衰竭,作者有以下的体会:①越早应用效果越好,最好在烧伤后第2个24h开始使用;②疗程应持续1周以上,持续应用至少尿期以后,一旦多尿期到来即可停止;③静脉滴注速度不能太快,一般维持2~3μg/(kg·min),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多巴胺将导致肾血管收缩而加重肾损害。[陈晓武,黄静,万里,等.早期小剂量多巴胺持续应用对烧伤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03,23(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