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药新用途
1256800000011

第11章 镇静药催眠药及抗惊厥药 (1)

第六节 镇静药、催眠药及抗惊厥药 (1)

苯 巴 比 妥

【别名】鲁米那。

【药理】苯巴比妥为长效巴比妥类药,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作用,并可抗癫,对癫大发作与局限性发作及癫持续状态有良效;对癫小发作疗效差;而对精神运动性发作则往往无效,且单用本药治疗时还可能使发作加重。苯巴比妥有增强解热镇痛的作用,能诱导肝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降低血浆胆红质浓度,用于新生儿脑核性黄疸。临床上主要用于焦烦不安、烦躁、癫大发作、顽固性失眠症以及高热、破伤风、脑炎等病引起的惊厥。

【制剂】片剂:每片0.01g,0.015g,0.03g,0.1g。注射用苯巴比妥钠:每支0.05g,0.1g,0.2g。

【注意】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和肝硬化者禁用。

2.对严重肺功能不全(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颅脑损伤中枢受抑制者慎用或禁用。

3.应用本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少数患者还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临床新用途】

1.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据报道,有人应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均获痊愈。用法:苯巴比妥2~4mg/kg体重,以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溶解为10%的浓度静脉注射,6h 1次,至抽搐停止或刺激时不再引起伸肌反应后,将剂量减半,肌内注射,8h 1次,延用1d停药。一般用药2~4d。应用苯巴比妥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必须与包括使用东莨菪碱在内的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乙型脑炎呼吸衰竭除脑水肿因素外,还有炎症损害所致,这种情况则要慎用苯巴比妥钠。

2.治疗胆道蛔虫病据报道,张峰应用苯巴比妥(鲁米那)治疗胆道蛔虫病患者20例,效果显著。用法:口服苯巴比妥,每次100mg,待腹痛消失后,再服左旋咪唑驱虫。结果:20例服药后5~10min内腹痛消失,且未再发作[张峰.鲁米那治疗胆道蛔虫症.中华消化杂志,1991,11(3):40]。苯巴比妥口服后被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蛔虫体部分吸收,通过抑制其神经活动使之处于安静状态,消除因虫体蠕动反射性引起乳头括约肌痉挛性收缩,达到止痛目的,也便于虫体从胆道排出。[张声远,柴中平.老药新用几则(鲁米那治疗胆道蛔虫).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7):319]

3.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宜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钠。对有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者更为适用。方法:苯巴比妥钠4~8mg/kg,肌内注射,2/d,疗程1~19d。用上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率为74%,总有效率为84%。明显优于仅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苯巴比妥钠可抑制儿茶酚胺引起的高代谢,防止脑内酸中毒;提高Na+-K+-ATP酶活性,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抑制脑脊液产生,降低颅内压。此外,尚有抗自由基作用。(黄延祚.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

4.治疗眩晕症苯巴比妥钠每次100~200mg,肌内注射;利多卡因50~60mg(1mg/k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缓慢静脉注射。均1/d。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用上药治疗眩晕症者,经1~3次治疗后,症状消失率为100%。其中用药1次症状消失者为61%。优于单独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原因所致眩晕,均可应用。严重肝功能障碍、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肺心病等患者禁用。感冒、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宜同时对因治疗。苯巴比妥钠与利多卡因,可能与调节自由神经系统功能或改善内耳循环障碍有关。二者合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故用于治疗眩晕症患者,收到显著效果。(黄延祚.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子引起脑细胞损伤、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脑水肿加重等有关。在应用苯巴比妥前,宜在吸氧、保温、常规护理、支持疗法、对症处理以及应用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细胞正常代谢功能药物和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本药。用法:苯巴比妥第1日20~25mg/kg,分2次静脉注射;第2日起苯巴比妥4~5mg/(kg·d),维持治疗。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症状消失而愈。与用地西泮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可明显缩短病程,加速治愈。苯巴比妥清除自由基,减少儿茶酚胺释放,提高葡萄糖运转率,降低脑细胞代谢和氧耗量,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发挥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黄延祚.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

6.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是临床上较麻烦的一个问题。尹氏应用苯巴比妥联合藏茵陈(系青藏高原特有种属植物川西獐牙菜、抱茎狼牙菜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含有芒果苷、黄酮及齐墩果酸等活性成分,青海产)治疗36例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法:治疗组36例,取苯巴比妥30mg/次,藏茵陈每次4片,均3/d,疗程半个月。对照组32例,口服小飞蓟宾每次17mg,3/d,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d,疗程半个月。结果:两组分别显效23,4例;有效11,7例;无效2,21例;总有效率为94%,3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尹有美.苯巴比妥和藏茵陈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36例.新医学,2003,34(11):699]

7.预防新生儿惊厥甘波报道,47例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年龄6个月至7.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行退热对症治疗。治疗组于发热<24h加用苯巴比妥5~7mg/kg,肌内注射;对照组未加用苯巴比妥。观察再次出现惊厥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仅1例复杂性热性惊厥再次出现短暂惊厥,经静脉注射地西泮及积极退热处理未再发生;对照组有7例再次出现惊厥,后经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退热及抗炎治疗后未再出现惊厥。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肌内注射苯巴比妥未见不良反应。说明苯巴比妥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有效、安全的方法。[甘波.肌注苯巴比妥预防热性惊厥再发26例.医药导报,1999,18(2):102]

第七节 抗癫药

丙 戊 酸 钠

【别名】二丙二乙酸钠、α-丙基戊酸钠、敌百痉、抗癫灵、二丙基乙酸钠。

【药理】本品为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药。动物实验证明,丙戊酸钠对多种方法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人的各型癫如对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局限性发作、大发作和混合型癫均有效。其抗癫的作用原理是能竞争性地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和激活谷氨酸脱羧酶,从而提高脑中GADA含量增加。

【制剂】片剂:每片100mg,200mg。糖浆:1ml含50mg。

【注意】

1.孕妇慎用。

2.国外有中毒致死病例报道,多死于肝功能衰竭,多数死亡发生于儿童。

3.极少数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无力、嗜睡、脱发、共济失调。

4.可引起谷草转氨酶增高。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临床新用途】

1.治疗心律失常有人用丙戊酸钠每次0.4g,3/d,疗程2~4周,治疗34例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的冠心病、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预激综合征等所致的室性早搏,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31%。作者认为丙戊酸钠可能与改善心肌膜对Na+,K+,Ca2+转移,影响电生理特性有关。

2.治疗偏头痛有人用丙戊酸钠治疗22例偏头痛患者(普通型16例,经典型6例),效果,头痛发作完全停止11例,发作频率显著减少6例,无效1例,4例欠合作未统计,总有效率83%。方法:丙戊酸钠1.2g/d,分3次口服,以后根据发作频率逐渐加量,最大量为1.4g/d,疗程3个月。

3.治疗躁狂症丙戊酸钠对躁狂症疗效显著。据报道,用该药0.6g/d,分3次口服,以后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1d或2d酌情增加剂量。治疗12例,总有效率为75%。作者认为,躁狂症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减少所致。丙戊酸钠为GABA激动药,可提高脑中GABA水平而起治疗作用。

4.治疗下肢不宁综合征应用丙戊酸钠治疗下肢不宁综合征患者,可使症状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为87%。用法:口服丙戊酸钠,每次200mg,3/d。疗程2周。若停药后复发者,可再服仍有效。作者认为,采用丙戊酸钠治疗下肢不宁综合征获效,可能与本品能增加GABA合成有关。

5.治疗偏侧舞蹈症63例经临床和头颅磁共振确诊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男42例,女21例,年龄60~81岁,临床表现:突然发病,伴或不伴有偏瘫,局限一侧上下肢不自主快速、大幅度、不规则的舞蹈样运动,且不伴有智能衰退。随机将其分为丙戊酸钠治疗组32例,对照组(氟哌啶醇)31例,两组年龄、性别与发病频度均具可比性。丙戊酸钠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丙戊酸钠0.2g,口服,3/d,逐渐加量,直至控制发作或出现中毒,最大剂量为2.0g/d,观察8d;氟哌啶醇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氟哌啶醇2mg,口服,3/d,逐步加量直至控制发作或出现不良反应,最大剂量12mg/d,疗程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