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08

第8章 泻下药 (2)

第3章 泻下药 (2)

消化道刺激症状,腹痛腹泻,水样大便及里急后重,严重者可出现霍乱样米汤大便,恶心呕吐剧烈,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发绀等

控制剂量,煎服最大剂量不大于4g,临床用药注意炮制,尽量勿生用,口服时应特别 注意

大戟

别名:邛钜、红芽 大戟、紫 大戟、下马仙、京大戟

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煎服1.5~3g,入丸散剂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肾炎:用大戟根(去皮)切片,取500g和食盐10g,加水适量搅拌,吸盐后晒干或烘干,呈淡黄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口服,每次0.45~1g,隔日1次,空腹温开水送服,6~9次为1疗程

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刺激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应严格控制剂量,体质虚弱的患者及孕妇忌用,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芫花

别名:芫、赤芫、毒鱼、闷头花、老鼠花、棉条花、大米花、九龙花、银腰带

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煎服1.5~3g,入散剂服,每次0.6g,外用适量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用于胸胁停饮,水肿臌胀,头疮,白秃,顽癣

1.乳腺炎:用芫花根刮去表皮和剔除中心木质,捣烂搓成小团塞入鼻孔,产生热辣感后再待5~10分钟取出,每日1~2次。

2.腹水:每日服1.5~2.5g芫花根皮粉,连续4~5天。

3.牙痛:芫花根2层皮(鲜品)250g,用开水或75%乙醇250ml浸泡3~5天,用棉球蘸药液放在患处上3~5分钟。

4.鼻炎:取芫花根30g,切碎,加入75%乙醇100ml,浸泡2周,过滤备用,使用时以黄豆大小干棉球浸吸芫花酊2~3滴,外面用消毒棉花包裹,塞在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

5.传染性肝炎:将芫花制成水煎膏片(每片含干浸膏0.35g),成人每服5片,每日3次。

6.白头秃疮:芫花研末,猪油调匀,涂抹局部,每日1次。

7.瘰疬:取适量干净芫花置瓦上,用文火焙,边焙边往芫花上喷醋,拌匀,直至芫花放在手指上捻动成细末为度,每晚睡前用黄酒送服1~1.25g,然后盖被取微汗为宜,15日为1疗程,停药1周,可服第2疗程

寒战发热,头痛头晕,心悸等

控制剂量,一般剂量不大于3g,并注意配伍大枣减少芫花的不良反应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商陆

别名:见肿消、山萝卜、牛萝卜、春牛头、湿萝 卜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泻下利水,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臌胀,疮痈肿毒

1.消化道出血:取商陆干品15~24g,或鲜品30~60g,水煎成200ml,分2次服用。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100%商陆煎剂,首次服用30ml,以后每次10ml,每日3次。

3.水肿:商陆1 000~2 000g,鲜姜适量。将商陆研末过100目筛,用时取1~1.5g商陆粉和鲜姜泥加适量水调成糊状,敷满脐部固定,每日更换1~2次,7天为1疗程。

4.淋巴结核:商陆10g,红糖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

5.慢性支气管炎:以商陆鲜根1 250g洗净切片,加水1 500ml,文火煎2小时,去渣加蜂蜜200ml,浓缩成600ml蜜浆,或将鲜根洗净切片,放入蒸笼蒸1小时,晒干或烘干,碾粉炼蜜成丸,每丸重9g,每次服蜜浆20ml或蜜丸1粒,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连服2~3疗程。

6.银屑病:商陆片每次9g(每片含生药1g),每日3次,糖开水送服,儿童酌减

多表现为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泻,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神志模糊,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心跳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切勿当作人参误食。应炮制后入药,切勿生食,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牵牛子

别名:草金铃、金铃、黑牵牛、白牵牛、黑丑、白丑、丑牛子、 二丑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煎服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用于水肿臌胀,痰饮喘咳,肠胃湿热积滞,大便秘结,虫积 腹痛

1.蛲虫及蛔虫:取牵牛子10g(儿童减半),将上药研为细粉,加入面粉100g,烙成薄饼,空腹一次吃净,半个月后重复治疗1次。

2.肝硬化腹水:先将黑丑白丑各30g,炒至能咬碎为度,研为细末,另取黄豆水适量,煎至水开时加入黑丑白丑粉末,搅拌均匀,熬至黄豆熟烂时取出1剂,每剂1次服或早晚服,连服4~5天为 1疗程。

3.小儿夜啼:黑牵牛子7粒,捣烂,温水调服,睡前敷脐后以胶布固定。

4.腰扭伤:生牵牛子,炒牵牛子各4.5g,混合粉碎,分为2份,晚上睡前及早饭前温开水各冲服1次

泄泻,脓样便,尿血,高热,神志不清,四肢发冷,发绀,心跳加快,脉沉细,昏迷,甚至死亡

严格控制剂量,对肾功能不全及肾脏疾病患者慎用或忌用,体弱多病及脾胃气虚者忌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巴豆

别名:巴菽、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入丸散服,每 次0.1~0.3g,外用适量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腐蚀疮。用于寒积便秘,腹水臌胀,寒实结胸及喉痹痰阻,痈肿成脓未溃

1.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巴豆去油,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做成枣核大小栓剂,中间留一小孔,外敷一层薄棉,根据病情需要,放入一侧或两侧后鼻腔内,每日1次,每次放置1~2小时,7天为1疗程。

2.小儿腹泻:用白蜡烛少许熔化,将巴豆一粒去壳研末掺入,敷脐6小时,1次不愈可连续用1~2次。

3.骨髓炎:巴豆(去壳取仁)60g,猪蹄一对(小孩及体弱者减半),将巴豆仁包好,同猪蹄置于大瓦钵内,加水3 000ml,炖至猪蹄熟烂,浓缩至800ml,除去巴豆仁和猪蹄骨,不加盐,每日2次,空腹服用。

4.神经性皮炎:取食醋适量倒入粗土碗内,用去壳的巴豆仁磨浆,以稠为度,患处先用1%盐水或冷水洗一下,再用棉球擦干,然后棉签蘸药浆涂抹患处,每周1次。

5.疟疾:巴豆4粒去壳,捣烂,置于黑药膏中,用白纸将巴豆盖上,钻孔,当疟疾大发作前,贴于双侧内关及大椎穴

食管、胃部烧灼感,腹泻,初泻时为黄水样便,后转为黏液性便,其次为恶心,呕吐,腹痛等

注意炮制降低其毒性,剂量不宜过大,孕妇及年老体弱者慎用,用药前应询问其病史及过敏史

千金子

别名: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百药解、千金药解、小巴豆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内服制霜入丸散,0.5~1g,外用适量

泻水逐饮,破血消。用于水肿臌胀,瘕,经闭,攻毒杀虫

1.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取新鲜千金子去壳捣成泥状装入胶囊,根据腹围大小决定用量,腹围较大者每次6~10g,早晨空腹服用,5天服药1次。

2.毒蛇咬伤:千金子20~30粒(小儿减半),捣烂,用米泔水调服。

3.去疣赘:千金子熟时破坏之,以涂其上,便可使之脱落

头痛头晕,恶心流涎,剧烈呕吐,心悸发热,面色苍白,尿量少,严重者血压下降,精神不振,脉细欲绝

加强卫生宣传,防止误食,严格控制用量,注意规范化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