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07

第7章 泻下药 (1)

第3章 泻下药 (1)

一、攻下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大黄

别名:黄良、大参、肤如、将军、锦纹

大黄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泻下攻击,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血热妄行之出血,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证

1.口疮及疖肿:大黄30g,加水250ml,煎沸,取200ml药液,饭后温服,每日煎服2次。

2.新生儿不吃奶:取生大黄10g,放在茶杯或碗中,沸水100ml左右浸泡10分钟后,少量分次频频喂服,一般喂服1天即可吃奶。

3.上消化道出血:制大黄3.0~5.0g,研碎放入300~500ml开水中浸泡0.5小时左右,液体变成黄色即可服用,每次30~50ml,每隔1小时服用1次。

4.肠梗阻:生大黄研末,成人每次9g,老幼减半,用开水冲服或胃管注入,每日2次。

5.急性肝炎:生大黄50g(儿童20~30g),煎汤约200ml,顿服,每日1次,6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1天,年老体弱者隔日1次,一般治疗2疗程,平均用药16天。

6.急性胰腺炎:生大黄30~50g,加开水120~200ml,浸泡15~30分钟,分3次口服,疗程3~5天,大便保持每日3~5次。

7.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并发症:生大黄30g,开水浸泡放凉,过滤后口服或胃管内注入,以保证大便每日3~4次为宜,并酌情使用氨基酸及抗生素。

8.脑动脉硬化症:服用生大黄片(每片含大黄0.6g),开始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以保持每日2~3次微软溏便为度,逐渐加量,最大剂量每次15片,分3次服,连服3个月

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心率加快等

妇女怀孕,月经期及哺乳期应 忌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芒硝

别名:盆消、芒消、风化硝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内服10~15g,冲入药汁或开水溶后服用,外用适量

泻下,软坚,清热。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毒

1.血肿外伤肿胀:芒硝500g,凉水调敷血肿处或外伤肿胀处,3小时更换1次,一般24小时即可见效。

2.静脉炎:芒硝200g,加温水500ml,溶化后局部外敷,每6小时1次,每次30分钟,连续2~5天。

3.皮肤瘙痒:芒硝150~200g,溶于2 500ml开水中,待温度下降至20~30℃时洗浴,每日 1次。

4.痄腮:芒硝50~100g,研末,凉水拌匀后外敷肿大的腮腺处,每日1~2次,连续3天,或者芒硝30g,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3次,连服3~5天。

5.大骨节病:取芒硝内服,成人每次2~4g,每日2次。

6.退乳:取芒硝200g,纱布包裹,分别放置于两侧乳房上,用胸带固定,24小时取下,如1次未见效,可继续敷1~2次。

7.乳腺炎:芒硝40g,平铺于两层纱布的夹层中,将四周缝合后覆盖患处,绷带固定,每日敷药2次

大剂量或者连续使用能克伐正气,严重者可造成脱水

本品入汤剂,应以药液或开水溶化兑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番泻叶

别名:旃那叶、泻叶、泡竹叶

甘、苦、寒,归大肠经

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5~9g,宜后下

泻下导滞。用于便秘,腹水肿胀

1.便秘:新嫩番泻叶100~150g(包括叶和叶柄),洗净后加水约800ml,煮沸10分钟,去叶取水温服,成人首次顿服500~600ml,小儿酌减,8小时后未解大便可再服1次,可加少许白糖调味。

2.急性胰腺炎:单味番泻叶10~15g,开水冲服,每日2~3次,重者除口服外再配15g开水冲成20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

3.流行性出血热:取番泻叶30~60g,煎至200~300ml,代茶饮,1日饮完,连服3~5天,以排出粪便为度。

4.回乳:取番泻叶4g,加开水200~300ml,浸泡10分钟,为1日量,分2~3次口服

可引起消化系统反应,呕吐,腹痛,神经毒性反应,成瘾性,焦虑,失眠,厌食,呼吸频率加快及发冷,口唇发绀等反应

不可大剂量服用。急慢性消化道炎症、消化道溃疡、胃扩张、白血病患者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芦荟

别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

苦、寒,归肝、大肠经

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泻下、清肝、杀虫。用于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证,小儿疳积

1.小儿百日咳:按小儿年龄大小,选择芦荟叶长短(如普通2~3岁小儿,需长20~23cm的叶1张,短小的叶可用2张),用冰糖煎炖去渣,取汁饮用,日服1叶,连服4~5天。

2.银屑病:10%芦荟注射液,每日肌注1次,每次3ml。

3.鸡眼:取适量芦荟置于鲜童尿或自己的尿液中,浸泡1~2小时,取清水漂洗备用,首次贴药前将患处用温水浸洗,使皮肤软化,用刀刮去角质层,然后将芦荟切去表皮,贴于患处,胶布固定,每晚睡前换药1次

服用过量,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出现显著的腹痛和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孕妇可造成流产

脾胃虚寒,便溏及孕妇忌用

二、润下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火麻仁

别名:麻子、麻子仁、大麻仁、白麻子、火麻子

甘、平,归脾、大肠经

煎服10~15g,打碎先煎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1.神经性皮炎:火麻仁馏油每日早晚2次外涂皮损处,7天为1疗程

2.产妇大便秘结:火麻仁炒香,研为细末,每次3~5g,加入适量蜂蜜,以开水冲服,每日1次

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肢体麻木,烦躁不安,重者可发生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

临床用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加工火麻仁时,应将果皮除净以防中毒

郁李仁

辛、苦、甘、平,归大肠、小 肠经

煎服6~12g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用于肠燥便秘,水肿胀满及脚气水肿

大便干燥秘结:郁李仁10g,大米50g,先将郁李仁捣烂,水煎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连服3~5天

过量食用可导致中毒,表现为数秒后不省人事,轻度中毒。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呼吸困难, 发绀,痉挛,昏迷

阴虚液亏者及孕妇慎用

三、峻下逐水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甘遂

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陵泽、化骨丹、肿手花、头 痛花、猫 儿眼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入散剂,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风痰癫,疮痈肿毒

1.胸腔积液:用生甘遂末,每日1次,每次1.5~2g,冲服(用散剂不能入煎),连续服用7~10天。

2.肠梗阻:用甘遂末1g,口服或胃管灌入,2~4小时重复1次。

3.妊娠中期引产:用50%甘遂注射液行14~26周妊娠中期引产,常用剂量为0.5~0.6ml(相当于甘遂250~300mg),用自身羊水稀释后注入羊膜腔内,一般给药后6小时胎儿死亡,9~18小时动产,25~29小时流产。

4.淋巴结核:以生甘遂50g(研末),鸡蛋20个,煮熟去壳,用筷子从中穿透,再将甘遂与鸡蛋入水中同煮15分钟捞出,每次进食鸡蛋1个,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