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画说千古中医
1254900000008

第8章 张仲景 (3)

第三章 张仲景 (3)

(治疗方法)首先要认真区分究竟是何种情志引起发病和现主要表现为哪一情志状况,再根据“五行生克关系”选择“相胜”的积极情绪调理。如用语言作为治疗手段,金代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对语言情志相胜法的具体运用作了总结:即“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误之;恐可以治喜,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治此之言夺之”。这就是说,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到调和。

(注意事项)情志相胜法的核心在于用一种情绪转移,制约与平衡另一种病理性的情绪。因此具体应用时不必拘泥于机械地固守古典的五行模式。亦可以用文学阅读,欣赏美术和音乐作品,养鸟种花等文雅的方法来达到移情变气的目的。

编者的话

这是一则喜胜忧疗法的案例,也是中医情志疗法中的“移情易性”疗法。忧伤肺,忧虑愁闷可令人形容憔悴,悲观失望,沮丧,长嘘短叹,咳嗽气喘,生痰生瘀,毛发枯萎等。火克金,故愉快、喜悦的情绪可以驱散忧愁苦闷的情绪。张仲景采用荒诞无稽的治疗方法,意在逗乐,让患者移情易性。又据《医苑典故趣谈》载,清朝一位巡抚抑郁寡欢,家人请来名医为其治病,名医沉思良久,诊断的结果说巡抚患了“月经不调”。巡抚认为这个诊断荒唐可笑,一想起名医的诊断就大笑不止,于是心情逐渐好转。此案也是巧用“喜胜忧”的典型病例。

名家评说

现代医学认为,情绪与情感是脑的功能。它通过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等对人的健康产生双重影响。不良情绪与情感成为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并导致疾病恶化,影响治疗与康复的效果。而积极的情绪与情感可作为一种调适手段,用于很多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这一理论,其实早在古代医典《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提出,并在其后长达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被运用,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疗法。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部心理教研室 张颖

博采众芳 茅山再拜师

据史载,张仲景的第一个师傅是同郡叔父张伯祖;第二位师傅是襄阳同济药堂的名医王神仙。张仲景尽管学成后医术已高明,但他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只要听到哪里有好医生或者有治病的好方子,总是不顾远近,不辞劳苦地赶去求教。下面就是张仲景决心第三次拜师的故事:

张仲景有一个好友叫宁远,在郡府里当书办。一天闲暇无事,到张仲景家中下棋闲聊。谈兴正浓,张仲景忽然望着宁远脸上的气色,半晌不说话。宁远惊问其故,张仲景为他仔细诊了脉息,然后说:“你患了消渴之症,现在初发,不易觉察,三个月之后,头痛不眠,尿量增频,谓之上消;六个月后,饥渴难忍,小便浓稠,谓之中消;一年之后,背发疽疮而死,谓之下消。现在幸亏发现的早,还可以治疗。”于是就为他开了一个“肾气圆”的药方,宁远从张仲景家中告辞出来,大笑不止,心中想道:“人人都说医生善于大惊小怪,故弄玄虚,想不到仲景也学会了这一套。我哪里有什么消渴之症!我且不吃他的药,等将来无病时,来给他开个大玩笑。”便将药单扯碎,顺风撒掉了。

三个月后,宁远虽然感到有些头痛失眠尿量增多,但他仍不在意。六个月后,病势来得厉害了,每日饥渴难挡,并且小便浓稠。宁远这才慌了手脚,急忙去拜望张仲景。仲景见状,长叹一声说:“病已进入中消,毒已入内,气血全消,非人力所能挽回了,我劝您还是早日准备后事吧!”

宁远凄凄惶惶回到家中,心中好不愁闷,心想:反正六个月后难免一死,倒不如出门去游名山大川,乐得快活半年。况且听说茅山有一道士,医术通神,只是不肯轻易给人看病,我顺便去寻访他,或许还有得救的生机。于是他就到郡府辞了职务,回家变卖了田产,独自往深山之中去了。

一年之后,宁远回到郡府,前去拜见张仲景,张仲景一见宁远,不仅照样活着,而且气色极好,脉息平和,甚至还年轻了许多,不由大吃一惊,说:“宁远,你一定是遇到了神人了!”宁远把这一年中自己如何到茅山,如何在清玄观当童仆,老道如何给自己治病,一五一十地给张仲景讲了个仔细。仲景听完感叹地说:“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我差的太远了!”说罢便焚香朝茅山拜了三拜,然后对家人说:“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决心到茅山去一趟,拜师学医。”就这样毅然离开了家乡,第三次上茅山拜师。

肾气丸

(异名)八味肾气丸(《金匮要略》卷上)、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附方)、金匮肾气丸(《内科摘要》卷下)、桂附八味丸(《医方集解》)、桂附地黄丸(《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等。

(功能主治)温补肾气。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现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气不足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遵医嘱服用。

(注意事项)如有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不宜用。孕妇禁服。

编者的话

消渴与糖尿病:糖尿病因其常见多饮、多尿、多食或消瘦等特征,与我国历代医籍中所述消渴病类同。古代没有糖尿病的病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一书将其归于消渴(瘅)范畴,并指出“消渴”的病因为饮食精细、过多、过甜及肥胖造成体内满而溢,因而表现为烦渴多尿的症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立“消渴”专篇论其症状治法,所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消谷饮食,大便必坚,小便必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圆(丸)主之”。有论有治,说明我国是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

名家评说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消渴专篇,从而开创了消渴病有论有治的先河,后世医家又从不同角度对消渴病的病因病理和治法作了许多补充和发展,尤其是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三消”之说,千百年来在中医界成了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和治疗大法。

——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赵宏逵

巧“治”府台

东汉年间,南阳有个府台,他干了很多坏事,人们气恨他,巴不得找个出气的机会。

这年,府台的女儿病了,一连几个月,遍求名医,也治不好病。这天,府台派家人去请张仲景,不巧,张仲景每天早出晚归,出诊去了,只有儿子在家。他们就把张仲景的儿子请了去。

张仲景的儿子当时也是个知名的郎中。他来到府衙,经询问得知小姐面黄肌瘦,茶饭不进,还不住歇地呕吐。接着为那女子悬丝诊脉,诊察后心里明白了:原来府台的女儿是怀孕啦!可他并不知道“病人”还是个没出阁的姑娘,就高声朝着府台说:“恭喜大人!小姐没有啥病呀,他是喜脉!你快要当姥爷了!”府台一听气得浑身乱颤,嚎叫道:“混帐东西!纯是一派胡言,快把他赶出去!”家人一拥而上,把他痛打一顿,赶出了府门。

晚上,张仲景回来知道了此事,心里十分气愤,他询问儿子是否看得真切,儿子说:“确确实实是怀孕,已经六七个月啦!”张仲景沉吟片刻,随即决定:明天找他出气去!

第二天,张仲景来到府衙,正赶上全城绅士和名流在那里议事。张仲景见府台施一礼,说:“不肖之子医理不明,口出不逊之言,望大人海函!今天,一来赔礼道歉,二来我要亲自给令爱诊脉医病!”府台一听大喜,忙说:“不敢!不敢!”说着就要设宴款待。张仲景说:“还是先给令爱诊病要紧。”府台忙叫佣人把女儿请出来。

张仲景观那女子气色,早已明白了几分。暗用右手的小拇指甲剜了一点药,藏在宽大的袖中,然后端坐给小姐抚脉。张仲景一抚脉,果然此女怀孕六七个月啦!就对病人说:“张开嘴巴,看看舌态!”小姐刚张开嘴,他就弹动右手小拇指,把药弹进小姐嘴中,这就吞下去了。张仲景这才笑呵呵地对府台说:“药到病除,送令爱到耳房观察,一会儿就会好的。”

府台十分感激,刚摆上酒宴,耳房边就传来了小姐的呻吟声,府台有些诧异,张仲景说:“这是药力到了,你放心,令爱顷刻就会痊愈的!”话音未落,只听哇哇的婴儿哭声从耳房传来。府台和夫人猛地惊呆了,一时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那些绅士名流也惊奇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头接耳暗暗发笑。

张仲景拍案而起,哈哈大笑,指着府台说:“现已真相大白,你们口口声声礼义廉耻,干的却是男盗女娼呵!”府台和夫人听了,气得晕了过去。张仲景为百姓们出了气,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妊娠脉

(原文) 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词解)平脉:是平和无病之脉。阴脉:指尺脉而言。

(释义) 育龄妇女,停经之后,切脉时诊得平和的脉象,而尺脉较关脉稍见小弱,同时见口渴,并有呕吐、不能食等症,身无外感寒热之象的,当为妊娠反应。

编者的话

张氏父子是如何判断妊娠月份的呢?《脉经》妊娠脉法源出《伤寒论》,载称:“妊娠初时……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以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指出了妊娠3个月与5个月的脉象差别。现代医家认为,身有病而无邪脉,尺脉按之不绝,在妊娠30~40天就出现;出现六部脉充盈滑利流畅,一般多以40~60天时最为显著;到60~90天及以后,两尺脉尤其充盈滑利,更加显而易见,与寸脉比较,也已经明显不同。

中医常识

中医问诊·问妊娠 如已婚妇女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而无病理表现,脉象滑数冲和者,应考虚妊娠。妊娠妇女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甚则反复呕吐不能进食者,称为妊娠恶阻。如症见神疲倦怠、口淡腹胀者,是因胃气素虚,妊娠后冲脉气盛上冲,胃失和降所致;如症见抑郁易怒、口苦吐酸者,是肝郁化火、肝火犯胃所致;如症见脘闷纳呆、呕吐痰涎者,是痰浊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妊娠后小腹部下坠疼痛,腰部痛,或兼见漏红者,称为“胎动不安”,为堕胎或小产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