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画说千古中医
1254900000024

第24章 杏林传奇 (10)

第六章 杏林传奇 (10)

清朝,某富翁中年得子,1周岁时,忽然整天啼哭,乳食不进。多医会诊,因为药难下咽而无法,先后离去。只有某医,素精儿科,留下未走,但也始终不明小儿病因。偶游后园,见一妇人为小儿洗衣服,脸上泪流满面。问因何而泣,答曰:“我一家老小十口,全赖我乳此小儿维持生计,今小儿若治不好,一家难以生存,怎得不哭。”某医告曰:“我是医生,反复观察小儿指纹,并无病象,但不知小儿啼哭不乳原因,你若知道,可告于我,我会设法治好他,你家温饱也可保全了。”妇人说:“前天我抱小儿在池边玩耍,小儿抓起石上生螺放入口中,我急用手抠,结果卡住咽喉。此事只有我知,先生当须保密。”某医去见富翁,笑曰:“我想出一个妙法,可愈儿疾。”令购肥鸭百只,用绳绑好,鸭头朝下挂起来,再以大肚盛器接收鸭嘴流出的涎水,用壶灌入病儿口中,不到一顿饭工夫,小儿哭止,并进乳食。

[按]此事见于陆晋笙《医谈录旧》,属怪症奇治传闻,虽非完全可靠,但鸭以螺为食故而容易消化,此格物致知精神颇可借鉴。

白菜

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的功效,经常吃白菜可防止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民间还有用白菜治感冒的验方,其方法是用白菜干根加红糖、姜片、水煎服,或用白菜根三个,大葱根七个,煎水加红糖,趁热饮服,盖被出汗,感冒即愈。

萝卜

萝卜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莱菔的根。莱菔,又称芦菔。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冬季挖鲜根,去茎叶,洗净用。味辛、甘,性凉;熟者甘平。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熟者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扫叶庄”与“踏雪斋”

清朝,江苏吴县出了几位名医,最有名的一位叫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还有一位差不多和叶天士齐名,叫薛雪,号生白。两个人看病各有自己遵循的医路,并自成一家,在当地诊治病人,几乎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这一年,苏州一代疫病流行,官府设置了医局免费为百姓们治病,医生们都来应诊,这两个人也在此列。一个全身水肿、肤色发黄的患者来到薛生白面前,薛生白诊断后,叹了口气,说:“你这水肿病太重了,很难治好。”这名患者便走了,经过叶天士诊病的门前,叶天士说:“这不是那位打更的伙计么?”更夫点头,叶天士给他诊断了一下,说:“你是不是燃烧柴草熏蚊了?”更夫又点头。叶天士说:“那就对了,你受了熏毒。”更夫转脸看了看不远处的薛生白说:“那位先生说我的病医治不好了。”叶天士并不看薛生白,只说:“我给你开两付药,你回去服用,会好的”。薛生白见状非常生气,认为叶天士是有意给他难堪,心中又恼又恨,回家后把自己的书房改成了“扫叶庄”。叶天士听后也大为不悦,把自己的书房改成了“踏雪斋”。两个人从此以后相互排斥,在前来就诊的病人面前互相说对方的医术不好,久而久之,两个人的门前就冷落起来。

后来,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叶天士小心翼翼地开了处方,可母亲吃了不见好转。这事传到薛生白那里,薛生白笑笑说:“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就没办法了。”薛的一个弟子插话说:“白虎汤性重,他是怕老人受不了。”薛生白说:“她这病有里热,正是白虎汤症,药性虽重,非用不可。”这些话传到叶天士耳边以后,叶天士很佩服薛生白的见解。他确实想到了白虎汤,也确实是担心母亲年高承受不了。听了薛生白的话后,就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病很快好了。这件事教育了叶天士,觉得名医更应心胸宽阔,互相学习,就主动地去薛生白家登门道歉。二人煮茶共饮,从此结为好友,相互尊敬,取长补短,二人的医术都大有长进。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中医医案专著,其原撰者为清代名医叶天士,后由其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而成。全书共十卷,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

《临证指南医案》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不仅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而且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对中医温热病学、内科病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编者的话

史载,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为师。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一旦他打听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学成才离去。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仅仅六年,他除继家学外,先后登门求教过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叶天士活了八十岁,临死时,还谆谆告诫他的孩子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沈德潜《香岩传》)。

中医常识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辨白等方法。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后学指南,而且是弥补了仲景书之残缺。其功劳很大。

叶天士巧用南瓜蒂安胎

相传,清代江南名医叶天士行医来到东阳、磐安的大盘山区一带,在弯曲僻静的山道上,遇到一女子,脸色苍白,眼睛无神,柴担重压一旁,双手捧着凸起的小肚,斜躺在地,嘴里轻轻地呻吟。叶天士上前询问,得知她家就在山下,男人还在山上,自己怀孕已有几个月,为帮助丈夫砍柴而来到此处,现在感到胎位不稳,恐有不测,正处于万分痛苦与不安的境地。

叶天士为了安定这女子的情绪,便说:“不必惊慌,把心放宽,在这里安神静待片刻。我是个医生,会采药给你吃,你只管放心好了!”

“这深山野岭到哪里去采药啊?”这女子叹息了一声,便又哼哼起来。“是啊!到哪里寻药去呢?”叶天士略一思索,拿眼环顾四周,眼睛最后落在路旁地里一只只大南瓜上。这些大南瓜,小则七八斤,大则十多斤,只只都还连在南瓜藤上。叶天士心想:“南瓜藤上长南瓜,就靠南瓜蒂。这南瓜蒂从根藤那儿一点点地吸取营养,一点点地输送给南瓜,让南瓜从小长到大,从青变成黄……这瓜熟蒂落,岂不正是十月怀胎吗?”想到这里,叶天士高兴起来,说声:“对!我何不拿这南瓜蒂来安胎呢?”叶天士随即摘下三只大南瓜,取下南瓜蒂,用自己随身带的药钵,架起一个炉灶,拾来枯柴枝,煎起了南瓜蒂汤来。

一会,叶天士把南瓜蒂汤送到女子的面前,那女子便喝了下去,不久奇迹出现了,那女子小肚不痛了,并且还能站起来走动。她便拜倒在地,感谢在这深山遇上了“神仙”。

在常人眼里,南瓜被认为没什么药用价值。但是,最新研究表明,南瓜能防治糖尿病、高血压、肝脏及肾脏的一些病变。里面含有钠元素,能消除亚硝铵的突变,因此也可以防癌。南瓜子以及南瓜蒂则是可以入药的。南瓜子可以杀绦虫,据说有效率达40%,并且还可以降血压。南瓜蒂可以治哮喘,对痰多剧喘者相当有效。用时,将南瓜蒂洗净,焙干,研成细末,用水调成糊状服用。

南瓜蒂

(释名)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瓜蒂。秋季采老熟的南瓜,切取瓜蒂,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主治)治痈疡,疔疮,烫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说能“排痰、安胎。”《安徽药材》载:“焙末用麻油调涂,治疔疮、背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克;或煨存性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中医常识

南瓜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其瓜蒂为“南瓜蒂”,晒干后入药。医籍记载:南瓜蒂有安胎、疗疮等功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说它能“排痰、安胎。”治习惯性流产、安胎,可每次用老南瓜蒂30克,煎水代茶饮。《安徽药材》记载:“焙末用麻油调涂,治疔疮、背疽。”近代临床研究还发现,南瓜蒂对晚期血吸虫病程度较轻的腹水有一定的疗效。用法:取带柄的南瓜蒂(柄长1寸左右),置于瓦片上焙焦存性,研末吞服;每次0.5克左右,每日3次,连服2~3周。服药期间忌盐,注意休息及补充营养。

精方简药

◎治滑胎(习惯性流产):南瓜蒂5~10个,洗净切片,置新瓦上焙干研末。粳米30克加水煮粥;加入南瓜蒂粉 5克调服。自受孕第2 个月起,每周服1次,超过以往流产期2个月以上才停服。(民间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