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54300000040

第40章 儿科疾病 (3)

第十二章 儿科疾病 (3)

附记:程爵棠经验。一般1或2个疗程即效或痊愈。

配穴方二大椎、大抒、膏肓俞、神堂。配穴:气海、三阴交、命门、关元、足三里、肾俞、次髎。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配穴。每日1次,继用补法刮配穴。

主治:遗尿。

附记:金春乐经验。一般1次即效。久治可愈。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肾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二为气海、关元、中极。并随证配穴:下元虚寒配腰阳关、中极;脾肺气虚配脾俞、肺俞、气海;肝经湿热配肝俞、章门和太冲穴(以针点刺不刮)。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均较轻,操作范围较局限。

主治:小儿遗尿。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有器质性病变所致者,则非本疗法所宜。同时,一定要控制饮水量;二是按时提醒小儿排尿,养成自行排尿习惯。

配穴方四脊椎(自长强至大椎,颈部风府)。

治法:用捏痧法。患儿裸露脊背俯卧于检查床上,医者先用手掌按摩背部,然后沿小儿脊椎自长强穴开始,用双手示指及拇指将皮肤捏提起,沿督脉上行,边推边捏提至颈部风府穴,反复5遍,每遍捏推3次时,将两手之间的皮肤向后提一下(起三提一),当推捏至风府穴时,再用两拇指在每个椎棘突处按摩3下,尤在肾俞、关元俞及膀胱俞处重点按揉。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遗尿。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治疗486例。结果:痊愈286例,有效140例,无效60例。

配穴方五分2组:一为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三阳交、神门;二为气海、关元、太渊、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背部肾俞至膀胱俞,再刮腹部关元至中极,然后刮前臂神门,最后刮下肢三阴交。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腹部气海至关元,再刮前臂太渊,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遗尿(第1组主治肾气不足型,第2组主治脾肺气虚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又穴取肾俞、关元、中极、三阴交、尺泽、足三里。隔日1次。依顺序刮治,10次即愈。

小儿呕吐

呕吐是小儿常见病症,尤以婴幼儿为多。

(病因)多因外邪犯胃,内伤饮食,蛔虫侵扰,跌仆惊吓等因而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

(症状)呕吐。致因不同,兼证亦异,治当详察。

(疗法)

配穴方一分2组:一为身柱、脾俞、胃俞和足三里;二为中脘、天枢。并随证配穴:伤食呕吐配中脘、天枢、璇玑、腹结和四缝穴;胃热呕吐配中脘、内关、合谷、内庭;胃寒呕吐配中脘、内关、章门、关元;虚火呕吐配中脘、三阴交、太溪;惊吓呕吐配内关和太冲穴。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点揉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伤食、胃热、惊吓3型的均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四缝穴和太冲穴以针点刺(不刮);胃寒、虚火2型的均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局限。

主治:小儿呕吐。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轻证单用此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重证者当配以适当的药物疗法,方可取得满意效果。

配穴方二内关、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法。先轻刮内关至出现痧痕为止,若呕吐未止再加刮足三里或刮后再加按压,必效。

主治:儿小呕吐。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确有一定的疗效。若配合其他疗法,则治疗效果更佳。

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属中医“纳呆”、“恶食”范畴,是指因消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消化性疾病。一般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病因)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损伤脾胃,过饱则积食停滞,过饥则营养不充;或脾胃素虚,脾气不振;或先天不足,脾失温照,脾虚失运,湿困脾阳,湿郁气滞,升降失调所致。

(症状)食欲减退或缺乏,不思饮食,或食之无味而见食不贪,甚则拒食;或饮食停滞,脘腹胀满;或伴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或呕吐、泄泻。长期厌食可影响小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胸11、12及其两侧,上腹部,脐侧区,膝眼下。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椎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于胸11、12及其两侧轻刮7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上腹部、脐侧区及膝眼下。每日1次。

主治:小儿厌食症。

附记:程爵棠经验。坚持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脾俞、胃俞、身柱、足三里;二为天枢、中脘。并随证配穴:脾失健运配章门、公孙;胃阴不足配内庭,太溪;脾胃气虚配章门、中脘、公孙。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均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小儿厌食症。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疗效。若配合针灸、药物疗法,则效果更佳。同时应注意调养,少食肥甘厚味及生冷食品,限制零食,以免影响食欲。还应保持大便通畅,增食水果、蔬菜。

配穴方三脊柱(大椎至长强)、合谷、四横纹、天枢、足三里及脐部。

治法:用撮痧法。医者先指压或轻按轻揉足三里、合谷、天枢穴,以得气感为佳。推患儿双手四横纹穴各1侧,以和胃增强食欲,若兼见虫积伤脾者,加抖脐、摩脐推拿手法。再以右手置于患儿背部,以示指、拇指提捏其脊柱皮肤肌肉,以皮肤潮红为度。操作范围由大椎至尾椎,范围广泛,但不失脊柱为中心轴,不必过分追求痧痕出现,手法力度宜适中,因小儿肌肤娇嫩。若脾胃功能虚损严重,可以撮痧法中抓、拧法作用于脾俞、胃俞、足三里、天枢,以出现痧痕为宜,但注意皮肤损伤,力度以出现潮红程度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小儿厌食。

附记:王平经验。此法对于预防和解除小儿厌食症效果明显。对神经性厌食亦效果较好。

配穴方四分2组:一为脾俞、胃俞、胃仑、天枢、中脘、足三里;二为四缝穴。

治法:用刮痧、挑痧法。先轻刮第1组穴至出现潮红为度,再以不锈钢缝衣针挑刺第2组穴(四缝穴)以出黏液或微出血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小儿厌食症兼治小儿积滞。

附记:程功文经验。临床屡用,效果均佳。

小儿疳积

疳积,又名“疳症”。现代医学称营养不良,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性疾病。各年龄皆可罹患,尤以1~5岁小儿为多见。

(病因)多因禀赋较弱,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损伤脾胃所致,或由积滞、厌食,或病后失调,“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也”。脾胃内伤,百病丛生,疳积的形成此乃关键。

(症状)进行性消瘦,全身虚弱,面黄发枯,食欲欠佳,嗜食异物,甚则腹部胀大如箕,青筋暴露,生长发育缓慢等。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肾俞、脾俞。

治法:用撮痧法。医者双手半握拳,用两示指抵于脊背之上,再以双手拇指伸向示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尔后示指向前,拇指后退,做翻卷动作,双手同时向前移动,自大椎穴脊柱走行以出现痧痕为宜。指压或按揉中脘、足三里、天枢穴,以胀热感得气为宜。对脾肾阳虚者当以扯法、抓法撮痧,施术于脾俞、肾俞、足三里穴,操作范围局限,手法宜适中,注意不必为追求出现痧痕而致小儿娇嫩肌肤受损。每日1次。

主治:疳积。

附记:王平经验。坚持长期治疗,效果甚佳。

配穴方二脊柱两侧,胸11、12至腰1、2及其两侧,上、下腹正中线,脐侧区,膝眼下。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长强穴)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于胸11至腰2及其两侧轻刮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上、下腹正中线(任脉),脐侧区及膝眼下。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小儿疳积。

附记:程爵棠经验。耐心治疗,久治效佳。

配穴方三脾俞、胃俞、中脘、天枢、章门、气海、足三里、鱼际、四缝。

治法:用刮痧、放痧(刺血)法。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胁部中脘、章门、天枢、气海,然后放痧鱼际、四缝,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小儿疳积。

附记:王富春经验。

小儿积滞

小儿积滞在现代医学中称之为慢性消化不良,是指小儿宿食不化,气滞不行,停聚中脘所致的一种慢性消化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多因乳食不节,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以致脾胃不和,消化功能障碍,脾虚失运,积滞中脘所致。

(症状)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腥臭或大便时秘时溏,久之必成疳积。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胸5~12及其两侧,下腹部,脐侧区。配穴:中脘、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长强穴)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于胸5~12及其两侧轻刮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脐侧区、下腹部。或加刮配穴。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单纯性消化不良。

附记:程爵棠经验。临床屡用,久治效佳。

配穴方二胃仓、中脘、天枢。腹泻配建里、气海;完谷不化配足三里;吐乳食配内关。

治法:用刮痧法。用补法轻刮,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随证加刮配穴。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小儿积滞(消化不良)。

附记:程功文经验。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配穴方三分3组:一为脾俞、胃俞;二为中脘、天枢;三为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以有得气感为度,然后刮第3组穴。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消化不良。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屡用多效。同时应注意饮食有节,不可过饱,忌食肥甘厚味及苦寒之品。

小儿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又称“软骨病”,属中医“五迟五软”、“龟胸龟背”范畴。尤以缺乏户外活动的小儿为多见。

(病因)先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亏损所致。现代医学认为缺乏维生素D而致钙磷失调所致。

(症状)骨骼生长发育障碍(软化、畸形)、肌肉松弛、易惊、多汗、齿迟或龟胸龟背,或伴夜惊、多哭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尾椎至大椎)、肾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