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54300000015

第15章 操作方法 (2)

第九章 操作方法 (2)

(3)作用与主治:人体颈部有6条阳经通过,其中精髓直接通过督脉灌输于脑,颈部是必经之路,所以经常刮拭颈部具有滋阴潜阳、补益人体正气、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颈、项病变还可治疗头脑、眼睛、咽喉等病变,如感冒、头痛、近视、咽炎等病。

(4)注意事项

①后颈部正中线,刮痧时尤其在颈7大椎穴处,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以防损伤脊柱。

②若患者颈椎有棘突突出,可用刮板棱角点按在两棘突之间刮拭,即点按。忌刨刮。

③颈两侧到肩上刮拭时,一般应尽量拉长刮拭,即从风池穴一直刮到肩井附近,中途不作停顿。颈部到肩上肌肉较丰富,用力可稍重,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较多,即用力量重、频率慢的手法。

4.背部的刮痧顺序与方向

(1)刮法要求:本部包括胸椎部、腰椎部和骶椎部的刮痧。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患者的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刮拭背部(2)顺序与方向

①刮拭背部正中线:从大椎穴至长强穴,即由上向下刮拭,用轻柔手法,用补法,用力宜轻而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②刮拭背部两侧(膀胱经脉位于督脉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由上向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刮拭,手法可稍重些,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补泻手法。

(3)作用与主治:具有调整脏腑,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作用,可主治全身五脏六腑的病症。如刮拭心俞穴可治疗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若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以此类推。说明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疾病。又刮拭胆俞穴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穴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刮拭肺俞穴可治疗肺脏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等。

(4)注意事项

①背部正中线(督脉循行部分)刮拭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身体瘦弱、脊椎棘突突出者,可由上而下用刮板棱角点按两棘突之间刮拭。

②背部两侧刮拭可视患者的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或平补平泻手法,用力均匀,尽量拉长刮拭。

③背部刮痧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还可诊断疾病。

5.胸部的刮痧顺序与方向

刮拭胸部(1)刮法要求:胸部由心、肺二脏所居,外有骨骼护之,故刮拭时,前正中线(任脉循行部分)由上向下刮拭,两侧按肋间隙走向分别由内向外刮拭。用力要轻柔,用平补平泻法。乳头处禁刮。

(2)顺序与方向

①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②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或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3)作用与主治:具有宽胸理气,扶正祛邪作用。主治心、肺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还可预防和治疗妇女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癌等。

(4)注意事项

①刮拭胸部正中线时,不可用力过大、过猛,以防伤及内脏。

②胸部两侧刮拭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对于久病体弱,胸部肌肉削瘦的患者,刮拭时可用刮板棱角沿两肋间隙之间刮拭。

刮拭腹部6.腹部的刮痧顺序与方向

(1)刮法要求:刮拭时,用力要轻柔、均匀,频率快而次数多,以出痧斑为度。可每日1次。

(2)顺序与方向

①腹部正中线(任脉循行部分):从鸠尾穴至水分穴,从阳交穴至曲骨穴刮拭。

②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不容、日月向下,经天枢、盲俞至气冲、横骨穴,从上向下刮拭。

(3)作用与主治:具有调整脏腑,扶正祛邪作用。可主治肝胆、脾胃、肾与膀胱、大小肠病变。

(4)注意事项

①空腹或饭后半小时以内禁在腹部刮拭。

②神阙穴(脐中)禁涂油和刮痧。

③肝硬化腹水、胃出血、腹部新近手术、肠穿孔等急腹症患者禁刮腹部。

7.四肢的刮痧顺序与方向

(1)刮法要求:刮拭四肢(上、下肢)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一般部位可稍加用力刮拭30~50次以出现痧斑为度。且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可每日或隔日1次。

(2)顺序与方向

①刮拭上肢内侧部:从上向下(经过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刮拭。

1刮拭上肢

②刮拭上肢外侧部:从上向下(经过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刮拭。

③刮拭下肢内侧部:从上向下(经过足三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刮拭。

2刮拭下肢

④刮拭下肢前面部、外侧部、后面部:从上向下(经过足三阳经,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刮拭。

(3)作用与主治:具有补虚泻实,调节阴阳作用。可主治全身性病症。如手太阴肺经主治肺脏病症,手少阴经主治心脏病症,足阳明胃经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四肢肘、膝以下穴位,可主治全身疾病,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主治应用可参见本书总论特定穴部分。

(4)注意事项

①四肢刮拭应尽量拉长,遇关节部位应用力轻柔,不可强力重刮。

②四肢皮下若遇有不明原因之包块、感染病灶、皮肤溃疡破损、痣瘤等处,应避开刮拭。

③四肢多见的急性关节创伤、挫伤之处,不宜刮痧。

④下肢静脉曲张、水肿患者,刮痧时应从下向上刮拭。

8.膝关节的刮痧顺序与方向

(1)刮法要求:膝关节结构复杂,刮痧时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便掌握刮痧的正确部位、方向,而不致损伤关节。刮拭操作要轻柔,用力要均匀,以出现轻痧或发热感即可。

(2)顺序与方向

①刮拭膝眼:先用刮板的棱角点按、刮拭双膝眼,由里向外,宜先点按深陷,然后向外刮出。

刮拭膝关节

②刮拭膝关节前面部(足阳明胃经经过膝关节前面部分):膝关节以上部分从伏兔经阴市至梁立,膝关节以下部分从犊鼻至足三里,从上向下刮拭。

③刮拭膝关节内侧部(足三阴经经过膝关节内侧部分):刮拭穴位血海、曲泉、阳陵泉、膝关、阴谷等穴。

④刮拭膝关节外侧部(足少阳胆经经过膝关节部分):刮拭穴位有膝阳关至阳陵泉等穴。

⑤刮拭膝关节后面部(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膝关节后侧部分):刮拭穴位有殷门、浮郄、委中、委阳、合阳等穴,可重刮。

(3)作用与主治:具有疏通经络,解除粘连作用,可主治膝关节的病变,如增生性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肌腱劳损,膑骨软化等。另外对腰背部疾病、胃肠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注意事项

①年老体弱、关节畸形、肌肉萎缩者,刮拭时宜用补法,即力量小、速度慢的刮法刮拭。

②膝关节内有积水者,局部不宜刮,可取远端穴位刮拭。

③膝关节后方及下端刮痧时易起痧疱,疱起时宜轻刮或遇曲张静脉时可改变方向,由下向上刮。

(四)刮痧时限与疗程

一般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及患者体质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每个部位或穴位刮20次左右,刺激强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初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手法力度不宜太重,治疗1次病就好了,即中止治疗。若病未愈,第2次应间隔5~7天或患处无痛感时再实施,直到患处清平无斑块,病症自然就痊愈了。其间亦可改刮其他部位或穴位。通常连续治疗7~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天再进行下个疗程。如果刮治完成2个疗程仍无效者,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应修订治疗方案或配用、改用其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