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54300000012

第12章 刮具与刮法 (1)

第八章 刮具与刮法 (1)

(一)刮具

本疗法的刮具制造简单,也很经济,而且取材方便,多可取用代用品。

1.制造刮具的材料一般最常用的有棉线、木质、竹质、药材(如沉香、檀香木和水牛角等)、银、铜、陶瓷、贝壳等材料。

2.刮具种类历代所用刮具种类甚多,如春秋战国时期用石器,汉代用陶器,至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年间用铜器、银器、沉香木、檀香木、水牛角、贝壳等做成刮痧工具。后来因便于取用,民间则常用银元、铜钱、木梳背、陶瓷调羹等作工具用于刮痧,至今还流传于一些边远山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述刮具有的已被淘汰,有的沿用至今,或创制一些新型刮具。由于施术部位不同,因而对刮具也有不同要求。就目前常用的刮具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

(1)植物团:常用的植物,如丝瓜络、八棱麻,取其茎叶粗糙纤维,除去果肉壳等,捏成一团,使之柔软而具有弹性。刮痧时,医者用右手握着植物团具在介质中蘸湿,在患者的特定部位进行刮抹,边蘸介质,边刮抹,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本具适用于人体肌肉薄弱处(如肋间骨区等),现已很少使用。但在民间一些偏僻地区,一时找不到其他刮具时,仍不失为应急之措施。

(2)贝壳刮具:如以小贝壳等制成的刮具。要选取大小不一的边缘光滑(或磨成钝圆形的)的贝壳。在刮痧时,医者右手持贝壳上端,在患者的特定部位上,边蘸介质,边刮抹,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此为沿海或湖泊地区渔民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

(3)棉纱线团:一般应取纯棉纱线(或头发),揉成一团即可使用。此刮多用于儿童或头面部等皮肤较薄弱的部位刮抹。用法同(1)。

(4)硬币:一般分铜、铝2种。铜质的为古铜钱、铜板,取材、携带比较方便。一般应选用边缘较厚(边缘太薄、太锋利的易刮破皮肤)而没有残缺的大铜钱或铜板。铝质的分角币、圆币,为近代较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取材方便。如用分币(因边缘有齿痕),刮痧手法要特别轻,以防刮破皮肤。用法均同(2)。硬币刮具,多适用于小面积(如腘窝、肘窝等)部位的刮拭。其余部位也可酌情使用。如没有硬币,也可用小铜勺柄(选取边缘较厚而光滑的)1只代用。

(5)木竹质刮板:要取质地较硬、坚韧,边缘光滑、圆润、大小不一,边角圆滑,便于握持的即可。如取用中药材木质(如沉香木、檀香木等)制成的刮板更佳。此刮板适用人体各部位。只以患者疾病的性质取材,如温胜的则取热温类药材,热胜则选寒凉类药材等。用法同(2)。

(6)动物角质刮板:如羚羊角、水牛角等,尤以水牛角为常用。用角质制成的刮板,要制成边缘光滑、圆润的即可。具体规格要根据刮拭部位不同,制成不同的边和弧度及不同厚薄、大小不一的刮板,施于人体,对各部位能曲尽其妙。这种刮板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且具有不导电、不传热等特点。用法同(2)。此种刮板为目前医疗部门所常用。

(7)代用刮具:根据取材方便的原则,一般常取下列物类代用,如瓷类的小盏、瓷杯、汤匙等(要取边缘较厚而光滑且无破损的),取其边缘刮拭。又如药匙(医院药房取药片、药粉工具),再如有机玻璃钮扣(应取其边缘光滑且较大的纽扣)等,以上均为较常用而理想的刮痧工具,且取材方便,消毒处理容易,不易破损,便于捏拿的。可按人体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大小的代用刮具。用法同(2)。

(8)手指:医者以手指代刮具,即以手指相对用力,做捏、挤、提、点、按等动作。此法主要用于摄痧法。

(9)针具:一般用于挑痧、放痧。凡圆铜针、棉线针、三棱针等针具均可,但要质地坚硬,尖部锋利、无锈、无弯曲的针具即可。

以上刮具可因地、因人、因材而异选用。一般而言,民间多用硬币或代用刮具,医疗部门多用水牛角刮板,或自行特制的铜质、银质刮板,渔民多用贝壳,山区多用木竹质刮板等。总之便于操作和适用即可,一般无严格要求。

(二)介质

在进行刮痧、撮痧操作时,要选用介质作润滑剂,一则利于施术操作,二则避免损伤皮肤,三则或用药类介质,还可增强治疗效果。一般通常使用的介质可分为液体、固体、药剂等3种。例如:①液体:选用能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如水(以蒸馏水、凉开水为佳),植物油(如香油)等;②固体:选用质地质软、细腻的软质固体,如凡士林、面霜、板油等;③药剂:根据病情,可选用一些中草药制剂。

笔者临床常用的几种刮痧药物制剂是:

1.透解刮痧油薄荷、荆芥、防风、石膏、金银花、连翘、蝉蜕、白芷、葱白、甘草。依法制成油剂。本油剂具有辛平透表作用,适用外感表证。

2.清解刮痧油黄芩、黄连、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水牛角、石膏、雄黄、甘草。依法制成油剂。本油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热证。

3.活血刮痧油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穿山甲、苏木、三七粉、冰片。依法制成油剂。本油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适用于痛证。

4.通络刮痧油丹参、红花、血竭、乳香、没药、穿山甲、蜈蚣、地龙、细辛、延胡索、麝香。依法制成油剂。本油剂具有散风通络,活血止痛作用。适用于痛证。

此外,在进行挑痧、放痧法时,首先要用75%乙醇或1‰的苯扎溴铵等对相应部位做常规消毒。

(三)刮法

刮法(即操作手法)就是用来治病的刺激强度。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刮痧操作手法,是达到刮痧治疗效果的关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不同的刮治部位要选择相应的操作手法,才能发挥刮痧治病的最好治疗作用。

因医者所用刮具不同,故刮痧方法又可分刮痧法(用刮具)、撮痧法(用手指)、挑痧法(用针具)和放痧法(用针具)四大类。同时又因手法不同,4法之中又各分若干法。特分述如下:

1.刮痧法这是本疗法的最常用的方法。刮痧是选用上述刮具,在人体相应体表进行刮动,使皮肤出现“痧痕”的一种操作方法。要按顺序刮治。刮动时,用力要均匀,一般采用腕力,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刮动的力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刮痧方法,根据临床应用不同,又分为直接刮和间接刮2种:

直接刮法:一般均用此法。先让患者取相应体位。如以刮背部为例,嘱患者取俯伏坐位(即坐后双手俯伏在桌面上),背对医者,医者先用热毛巾擦洗患者准备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再以右手持刮痧工具,先在患者颈项正中(凹陷处),刮抹,刮出一道长形“痧痕”,然后再让患者取俯卧位,在脊椎正中刮1道(如果患者瘦弱或脊椎骨生理性突起,可以刮其两旁),再在左肩胛下左右背第7~9肋间隙处各刮1道,以刮出“痧痕”为止。如刮完上述几处,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可于脊柱棘突两旁上下各刮1或2道,则收效更佳。

也可按下列部位和方法刮治:①背部:先从颈7沿脊椎从上向下刮至腰5为止,然后从胸1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左刮1道痧痕,右刮1道痧痕,一般左右各刮出5~7道痧痕即可。②颈部:颈部两侧各刮1道痧痕,双肩胛骨部各刮1道痧痕。③胸部:从胸骨向外侧在第2、3、4肋间各刮1道痧痕。乳房禁刮。④四肢:于肘弯、腘弯、上下肢双侧各刮出1道痧痕。

也可按上述“常用刺激部位”顺序和方法刮治。

(2)间接刮法:此法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患者高热或中枢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先在患者要刮部位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进行刮动,此称为间接刮法。它除了具有刮痧功效外,还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间接刮法具体方法是:于刮痧前先在刮痧部位放上干净的手绢(或大小适当、洁净柔软的布一块),用消毒好的刮痧工具在手绢或布上以每秒钟2次的速度,朝一个方向快速刮拭,每处可刮20~40次,即掀开布检查一下,如皮肤出现痧痕即止,再换另一处。如果患者闭眼不睁,轻度昏迷或高热不退,可加刮两手心和两足心及颈7上、下、左、右4处,每处加刮至100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