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1254000000020

第20章 桃仁承气汤

第十四章 桃仁承气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桃仁五十个(9克),大黄四两(12克),甘草二两(6克),桂枝二两(6克),芒硝二两(6克)。

【用法】 水先煎诸药去渣,再入芒硝放火上微沸溶解后,一次温服。

【主治】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

【方解】 方中桃仁行血,大黄推陈致新,以芒硝清热消瘀,甘草补中,桂枝辛能行气,气行则血行。

【应用】 躁狂症:躁狂症多因精神因素,但此处所指是“因外伤所引起者”,患者一般多有外伤史。祖国医学认为是血瘀化热,热扰心神,其人如狂。症见躁狂不安,骂詈不避亲疏,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大便油黑,如外伤后而发病者,配合精神科治疗,用本方破血下瘀,清热行气。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则躁狂自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柴胡一两半(4.5克),生龙骨一两半(4.5克),黄芩一两半(4.5克),生姜一两半(4.5克),人参一两半(4.5克),茯苓一两半(4.5克),铅丹一两半(4.5克),生牡蛎一两半(4.5克),桂枝一两半(4.5克),半夏一两半(4.5克),大枣六枚(2枚),大黄二两(6克)。

【用法】 水煎诸药,后入大黄再煎,一次温服。

【主治】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方解】 伤寒八九日,邪气错杂,表里未分,而误下之,则虚其里而伤其表。胸满烦惊是胸心中有热之故,小便不利是里虚津液不行,谵语是胃有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是阳气内荣于里而不行于表。方中柴胡以通表里之邪而除胸胁满,以人参、半夏助之,加生姜、大枣以通津液,加龙骨、牡蛎、铅丹收敛阳气而镇惊,加茯苓以利小便而行其津液,加大黄以逐胃热而止谵语,加桂枝以行阳气而解身重错杂之邪。合而为救伤坏逆之法。

【应用】 躁狂症:躁狂症多与精神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是情志病变。症见情绪高昂,表情丰富、生动而有感染力,话多而乱闹打,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配合精神科治疗,若伴有大便干燥者,可用本方以镇惊安神、清泄实热。

病案举例

李某,男,42岁,通渭县冉家山坪人,农民。1952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于半月前因受精神刺激突然大吵大闹,发为狂躁,骂詈不休,通宵不眠,乱跑乱跳,毁物打人,赤身露体,不避亲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脉弦数。

方用本方治疗:柴胡4.5克,生牡蛎4.5克,生龙骨4.5克,黄芩4.5克,生姜4.5克,党参4.5克,茯苓4.5克,铅丹4.5克,桂枝4.5克,半夏4.5克,大枣2枚,大黄6克(另包后下)。水煎诸药后入大黄再煎,一次温服。二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变为安静,但心烦通宵不眠之症仍在,脉细数。又用黄连阿胶汤:黄连12克,阿胶9克(另包烊化),白芍6克,黄芩3克,鸡子黄1枚(化服)。水煎分二次服。二剂。

服上药半年后追访,病情痊愈,再未发作。

誅 体会:本方仲景为治“胸满烦惊,谵语”而设,余取《伤寒论》中“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之意,借治狂躁之证而兼有大便秘结者,在临床实践中,也颇有疗效。二诊时,由于患者症状大部已解,唯有心烦通宵不眠一症尚在,故又取《伤寒论》中“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之意而用之,也取得疗效。可见仲景之方,不仅能治本条文之病,若能体会用方之精神,也常可借以治其他病变。

黄连阿胶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黄连四两(12克),黄芩一两(3克),芍药二两(6克),阿胶三两(9克),鸡子黄二枚(1枚)。

【用法】 水煎二次去渣,入阿胶烊化,放少冷,入鸡子黄搅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

【方解】 少阴病以但欲寐为提纲,今心中烦不得卧,是但欲寐之病情一变而为心中烦,以知水阴之气不能上交于心火;心烦之而不得卧,以知心火之气不能下交于水阴,此为少阴热化之证。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脾肾之阴,使心肾得交,水火既济,则心中烦、不得卧自愈。

【应用】

1. 躁狂症 躁狂症的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少数有躯体因素存在。本症最基本的表现是病态的情绪高涨,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喜悦和兴奋。常因一件小事而暴跳如雷,甚至骂詈不休,严重时可以通宵不眠,三跑三跳,又唱又叫,以致损物伤人。祖国医学认为属阳邪为患,症见骂詈不分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脉数而无大便干燥者,配合精神科治疗同时,可用本方以滋阴抑阳。

2. 失明 失明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此处所指是由大出血后引起突然失明而眼底无改变者。症见失明、烦躁者,可用本方治疗。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疾病中的常见症,系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可有弥漫性、结节性及混合性甲状腺肿大,临床表现为易激动、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多汗、心悸、脉数等。治疗时,用本方以滋阴抑阳。

4. 失眠 失眠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若失眠伴有热象,彻夜不眠而烦躁、脉数者,可用本方治疗。

病案举例

例一:贺某,女,34岁,酒泉县人,营业员。1968年4月6日初诊。

患者于1965年因高热住院,治疗半月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双目失明,经眼科会诊,眼底正常。继而发生阴道流血不止,呼吸摇肩,手足冰凉,神志不清,心中痛热。脉若有若无,危在旦夕。后经各方治疗,诸症有所好转,唯双目失明一症尚在,故来兰州诊治。经询问与检查,其症如上,脉细无力,辨证为血不足,目不得濡养而失明。曾用补肝血之药治疗,但效果不佳。患者表现为双目失明而烦躁,故又用本方:黄连12克,黄芩3克,白芍6克,阿胶9克,鸡子黄一枚。水煎前三味,去渣后烊化阿胶,稍凉后入鸡子黄,搅匀服。一剂。

二诊:服上药后,患者当晚疼痛难忍,直到夜半才入睡,于次晨即能看见大的物体,不再烦躁。改用六味地黄汤加生牡蛎(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牡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生牡蛎12克),三剂。

誅 体会:《内经》谓“目得血而能视”,又说“肝气和目能辨五色矣”。根据患者有发热和失血病史,是为精血不足所致。精血相依,故出现心肾不交之烦躁症。肾主精,心主血;瞳孔属肾,肾精不足,不能上注于目;心血不足,亦不能上注于目,故目不能视。故用本方以交通心肾,使阴阳相济,精血相依,则能上注于目,目得濡养而能视物。

例二:李某,男,26岁,秦安县人,工人。1980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心慌气短,出汗多,双手有细小的颤抖,心率140次/分,伴有烦躁易怒。检查:甲状腺轻度肿大,左侧甲状腺上极可闻及血管杂音,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方用本方治疗:黄连12克,黄芩3克,白芍6克,阿胶9克,鸡子黄一枚,生牡蛎24克。水煎四味,去渣入阿胶烊化,稍凉入鸡子黄,搅匀服。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自感心慌气短大为好转,出汗减少。检查:甲状腺血管杂音不清,双手仍有颤抖。心率74次/分;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继用上方,五剂。

三诊:患者服上方五剂之后,已不心慌气短,不再出汗,双手颤抖亦减轻。由于患者经济较困难,不能做其他化验检查,西医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嘱其间断服用本方治疗。

誅 体会:该患者烦躁,仍为心肾不交所致。汗为心之液,脉数为心阳亢,阳亢迫阴液外出而汗多,使心阴耗伤,累及肝阴。肝阴不足,不能养筋,故手颤抖。急治之法,宜抑心阳而救心阴,故用本方以清火滋阴而获效。加生牡蛎者,取其较坚散结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