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肝胆病对证自疗
1253600000005

第5章 瘀血阻络证

(三)瘀血阻络证

1.指导方药

(症状)

①主症: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

②兼症:胁下或见癥块。

③舌脉:舌质紫暗,脉沉涩。

(指导方药)

①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②血府逐瘀汤化裁:跌打损伤积瘀肿痛,加炮山甲(炮穿山甲)、酒军(酒大黄)、瓜蒌根破瘀散结止痛;胁下积块,酌加三棱、莪术、土鳖虫破瘀散结消积,或配用鳖甲煎丸。

2.重点方药解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赤芍、枳壳各6g,川芎、桔梗各5g,柴胡、甘草各3g。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析)瘀血在胸,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故胸胁刺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至胃,胃气上逆,故呃逆;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燥易怒;瘀久化热,瘀热扰心,故内热烦闷,入暮潮热心悸失眠;唇、舌、脉均为血瘀之表现。

君:桃仁,破血行滞润燥;红花,活血祛瘀止痛。

臣:川芎、赤芍,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

佐:当归,活血止痛;生地黄,凉血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枳壳、桔梗,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桔梗尚可载药上行,兼使药之用。

使:甘草,调和诸药。

(要点)

①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②本方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剂,以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为证治要点。

③方中活血祛瘀药物较多,故孕妇忌服。

④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属血瘀气滞者,现代常以此方化裁治之。

⑤冠心病、中风等均为高血压常见并发症。高血压基础证即有痰血瘀阻之病机,若并发冠心病、中风,则血瘀更重。本方是治疗血瘀病症的基础方,在高血压治疗的临床应用极其广泛。

(加减)

①化裁为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②方药加减可成“通窍活血方”,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

③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癥化积。

④血瘀经闭、痛经者,可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按语)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创制的著名方剂,全方不仅散血分瘀滞,又善行气分郁结,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寓行气于活血之中,为气血兼顾之剂。本方的治疗范围较广泛,不仅用于胸膈瘀血,而且可治疗多种瘀血病证,可视为治疗血瘀病证的基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