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肝胆病对证自疗
1253600000022

第22章 肝炎 (3)

第一节 肝炎 (3)

服药7剂,肝区胀痛、口苦、尿黄诸症明显减轻,饮食好转,面色转润,守方加减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ALT降到28U/L,再与上方加减进退,巩固疗效。其后多次化验肝功,ALT值稳定在正常水平。

按:病毒性肝炎多由“湿热毒邪”内侵所致,先病肝之气分,继而由气及血,病入血分。本案患者为肝火病在气分,其临床特征是:肝区胀满疼痛,纳呆,恶心,恶闻腥荤气味,倦怠嗜卧,小溲黄赤,大便不爽,脘腹胀满,面生尖浊,如蒙油垢,舌体大,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或弦数。血液化验检查一般可见转氨酶与,对此应用“柴胡解毒汤”治之,疗效非凡。

医案出处:《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2

杨某,女,36岁。1978年10月3日诊。

2个月前在某大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甲、乙混合型),虽经中西医反复调治,然体质日趋衰弱,肢体枯瘦如柴,肌肉尽削,状极骇人。右胁下痛无休止,饮食日少,溺如浓茶,腹中热如火烘。神疲气奄,弱不禁风。肝区压痛明显,触之肝大如掌,舌红有紫点,脉象弦细。

辨证为肝胆木郁,脾土大伤,湿热交困,正虚邪实。治宜先用固阴解毒,兼清实邪。

金钱草30g,滑石30g,沙参15g,石斛15g,车前子12g,半夏12g,鸡内金12只,茵陈15g,麦芽15g,丹参30g,扁豆20g,青皮9g。

10月7日二诊:服药4剂,胁痛大减,已思饮食,腹热亦除,溺转淡黄,脉较柔和,舌质仍红。治当续用实脾阴以柔润肝木。

石斛15g,鳖甲10g,石韦15g,何首乌20g,合欢皮15g,丹参30g,玉竹12g,大麦芽15g,玫瑰花10g,白芍15g,鸡内金12g,白蒺藜10g,山药30g,太子参15g,炒莱菔子15g。

10月28日三诊:服上药10剂,舌转淡红,肌肉稍充,胁痛不作,肝大缩小,食欲旺盛。遵上方去鳖甲、石韦、何首乌;加白术、茯苓、党参、莲子、山楂以健脾助运,巩固疗效。上方连服7剂,诸症痊愈。4个月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木克土为肝强脾弱,抑肝扶脾本为正治,然多有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以补土之阳者,而忽略在辨证基础之上,应该益脾之阴。殊不知补土之阳,易有助肝邪之虞;而补土之阴,正可柔肝滋肝,以利病痊。

医案出处:《张鹳一医案医话集》

验案3

张某,男,32岁。1980年11月5日初诊。

病7月余,曾患黄疸型肝炎,现目肤黄已消退,但小便色黄,胁腹间胀痛至今,神疲,刷牙时出血已2年,苔薄黄前半部薄嫩,脉细弦尺数。诊为慢性肝炎。

此属肝脾不调,湿热与气互滞,肾经虚火上炎,治宜滋阴养肝,佐以清热利湿。

当归炭10g,炒白芍18g,生地黄21g,怀山药18g,焙牡丹皮10g,墨旱莲18g,茯苓15g,泽泻15g,淡鳖甲18g,牡蛎30g,生麦芽30g。21剂。

12月3日二诊:胁腹间胀痛大减,刷牙有血减少,纳启便调,当再养肝滋阴,凉血软坚。前方去生麦芽,加仙鹤草15g。20剂。

1981年1月2日三诊:近7天来饮食不佳,刷牙出血未除,晨起尿黄,苔薄黄尖边薄腻,乃湿郁气滞,脾胃运降不及,法当前意之中佐入燥湿,引火归原法。

女贞子12g,怀山药18g,墨旱莲15g,当归炭10g,羊乳18g,茯苓12g,陈苍术10g,炒陈皮10g,煨葛根10g,谷芽12g,肉桂3g。6剂。

1月11日四诊:肝功能复查黄疸指数7U,余均正常。胃纳较启,刷牙仍有血不多,胁腹间时或略痛,法当和中益气,佐以滋阴凉血。

炒党参15g,白术10g,炒白芍18g,炙甘草6g,炒当归10g,女贞子18g,怀山药18g,墨旱莲18g,仙鹤草18g,茯苓12g。7剂。

1月24日五诊:牙血已止,上恙消失,时或尿黄,肝肋下刚触及,再来养肝和中,益气渗湿。前方去墨旱莲、仙鹤草、女贞子、党参;加炒川芎6g,陈皮10g,海金沙15g,太子参18g。7剂(隔日1剂)。

按:本例病程较长,虽然经治疗后黄疸已消退,但尚有胁腹间胀痛,小便色黄等症,说明还有气机阻滞,湿热残留之象。同时本患者肾阴较虚,虚火上炎,血热妄行,刷牙出血达2年之久,而舌质薄嫩、脉象细弦尺数,证属虚实交错,故用当归、白芍、生地黄等滋阴养肝,牡丹皮、鳖甲、牡蛎、墨旱莲等养阴凉血止血,软坚缓消破积,茯苓、泽泻等渗利湿热,以生麦芽疏理肝气,治疗中始终以补益正气为主,佐以清利湿热以除余邪而收效。

医案出处:《吴士彦临证经验集》

验案4

许某,男,56岁。1963年1月15日初诊。

2个月来腹胀,右肋下隐痛,不思食,不知饥,厌油腻,口苦,口渴思饮,下肢股内外廉时有颤动,睡眠不佳,常服安眠药,大便不成形,每日二三次,小便黄少,1个月前曾在某医院检查肝大;肝功能化验血清谷丙转氨酶较高(270U),昨日复查为680U(该院正常范围在100U以下),眼白珠青,微带黄色,面色微黄,舌质红,苔微黄白腻,脉弦细数,素性急,过劳。

辨证属脾胃失调,湿聚热郁,肝失疏泄,三焦不和。治以调脾胃,清湿热,疏利三焦之法。

茵陈、茯苓各10g,猪苓6g,滑石10g,焦栀子4.5g,大豆黄卷12g,大腹皮6g,通草3g,防己4.5g,厚朴6g,炒枳实3g,郁金6g,石斛12g,炒麦芽9g。服7剂,隔日1剂。即日午后入某医院住院仍服此中药。

2月5日二诊:服药后口苦及腹胀见轻,食欲好转,小便仍色黄,大便每日2次已成形,经该医院进一步检查(胆囊有炎症,谷丙转氨酶已降至125U),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脉转弦缓,舌质红稍退,苔薄白黄腻,仍宜和肝胆,调脾胃。

原方去防己、大腹皮,加陈皮4.5g,竹茹6g,法半夏6g,焦栀子改为6g。7剂。隔日1剂。

2月23日三诊:服药后病情稳定,食欲增强而知饥,口苦见轻,二便同上,血清转氨酶近来检查为140U,舌质正常,腻苔见退,脉弦缓,仍宜继续调肝脾、清湿热。

茯苓10g,生白术4.5g,泽泻4.5g,猪苓4.5g,茵陈9g,滑石9g,通草3g,大豆黄卷9g,薏苡仁15g,扁豆衣6g,海金沙9g,麦芽6g。7剂。隔日1剂。

3月4日四诊:服药后饮食、二便皆恢复正常,已无口苦及腹胀,稍有疲乏感,近来谷丙转氨酶87U,舌质正常,苔已退净,脉缓有力,左关弦数,仍以和脾胃,调肝胆以资稳固。

党参4.5g,白术4.5g,茯苓9g,炙甘草15g,山药9g,莲子9g,薏苡仁12g,石斛9g,鸡内金6g,炒谷芽6g,大枣9g。5剂。隔日1剂。

以后检查,一切正常,遂出院停药,以饮食调理而恢复健康。

按:蒲氏以调脾胃,清湿热,疏利三焦之法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方中茵陈、猪苓、滑石、栀子、大豆黄卷、通草、防己、泽泻、扁豆衣、海金沙清热利水,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解,以大腹皮、厚朴、枳实行气除满,以郁金疏肝解郁,以茯苓、白术、薏苡仁、石斛、麦芽健脾益胃。药后病情好转,谷丙转氨酶渐复正常。后又以四君子汤加减和脾胃,调肝胆以巩固疗效。

医案出处:《蒲辅周医案》

五、肝肾阴虚

验案1

莫某,女,26岁。

2年前因肝区不适,乏力,查血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215U,麝浊、锌浊均增高,HBsAg血凝法1∶128,经用左旋咪唑、肌苷、肝舒乐、黄芩苷、黄芪针及中药治疗10个月,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SGPT一度下降,旋又回升,HBsAg始终阳性;近查SGPT121U,HBsAg对流法(+),麝浊11U,锌浊13U,蛋白电泳(28.1%,乃转来治疗。

现症:肝区时有不适,口干,唇红,或见齿、鼻衄,面颧部红,有赤缕布露,腿酸乏力,大便干,少行,尿黄,舌苔中后部黄腻,质红,脉细弦滑。

辨证属湿热结不化,肝阴耗伤,病渐及肾。治以化肝解毒,以治其标,佐以滋柔肝肾兼顾其本。

矮地茶、虎杖、红藤各20g,贯众10g,黑豆、石斛、生地黄、墨旱莲各12g,甘草3g。连服20剂。

因面部散发颗粒,瘙痒不适,上方加炒黄柏6g,紫草、牡丹皮各10g,大青叶、半边莲各15g,以清血解毒。再服15剂。复查HBsAg(-),SGPT正常,麝浊8U,锌浊13U,蛋白电泳(23%,自觉症状亦逐渐改善,肝区不适感消失,衄血渐止,面颧红赤消退,口干已不显著,舌苔薄黄腻,质红,脉小。肝经湿热瘀毒渐化,但阴伤难以骤复,防其湿热复萌,再予化肝解毒、滋养肝肾、标本兼顾。

矮地茶、虎杖、红藤各20g,黄柏6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石斛、墨旱莲、麦冬、炙黄精、制何首乌各12g,甘草3g。

再服30剂。复查肝功能正常,HBsAg对流法、血凝法均(-),蛋白电泳(19%,守原方断续服药以求巩固,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及HBsAg、蛋白电泳,先后共7次,均属正常,病情无反复。

按:湿热结不化,肝阴耗伤,病渐及肾,故治疗上解毒与滋柔肝肾并施,以标本兼顾。慢性肝炎的治疗必须持之以恒,本案患者坚持服药共60余剂而终能获效,故临床治疗时需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医案出处:《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

验案2

杨某,男,25岁。1971年5月28日初诊。

胁肋隐隐作痛,5年有余。5年多来,常有两胁隐隐作痛,头昏目眩,夜热盗汗,腰膝酸软,纳差,大便干,小便色黄。迭进清热疏肝之剂,收效甚微,而来诊。诊见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部柔软平软,肝肋下2cm。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50U。余项正常。面色微青,两颧潮红,精神倦怠,形体消瘦。舌质红,少苔,脉象弦数无力。

辨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内热。治以滋肝肾,养阴血,疏肝郁。方用一贯煎加味。

沙参12g,生地黄15g,麦冬12g,枸杞子12g,当归6g,川楝子6g,栀子9g,白芍9g,酸枣仁12g,甘草6g。3剂。水煎,分3次服。

6月1日二诊:胁肋隐痛减轻,头昏目眩好转,余症同前,原方加山萸肉12g,连进5剂,用法同前。

6月6日三诊:胁痛已不明显,头昏耳鸣及口干舌燥减轻,夜能安卧,手足心发热及腰膝酸软好转,盗汗已止,别无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略数。守上方再进5剂,用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