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用药速查
1253100000084

第84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 (1)

第18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 (1)

复方氯化钠

别名林格液规格注射剂:500ml;1000ml(本品为复方制剂,内含氯化钠0.85%、氯化钾0.03%、氯化钙0.033%)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因某种原因不能进食或进食减少而需补充每日生理需要量时,一般可给予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因本品含钾量极少,低钾血症需根据需要另行补充用法用量治疗失水时,应根据其失水程度、类型等,决定补液量、种类、途径和速度。(1)高渗性失水:高渗性失水时患者脑细胞和脑脊液渗透浓度升高,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水肿。故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48h内,血浆钠浓度下降不超过0.5mmol/(L·h)。

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mOsm/L,可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待血浆渗透浓度<330mOsm/L,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总量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作为参考:所需补液量(L)= [血钠浓度(mmol/L)-142]/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一般第1天补给1/2量,余量在以后2~3d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2)等渗性失水:原则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后者氯浓度为107mmol/L,并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补给量可按体重或血细胞比容计算,作为参考。

①按体重计算:补液量(L)=[体重下降(kg)×142]/154;②按血细胞比容计算:补液量(L)=[实际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体重(kg)×0.2]/正常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男性为48%,女性为42%。(3)低渗性失水: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0.5mmol/(L·h),不超过1.5mmol/(L·h)。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一般要求在6h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

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或以上时,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4)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500~1 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不良反应①输注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左心衰竭。②不适当地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③过多、过快给予低渗氯化钠可致溶血、脑水肿等用药提示①儿童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②随访检查:血清钠、钾、氯浓度;血液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血压和心肺功能。

氯化钾缓释片

别名补达秀,乐甲规格片剂:0.25g,0.5g;缓释片:0.5g;颗粒剂:1.6g(相当于钾0.524g)适应证治疗低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等。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以患者危害较大时(如使用洋地黄药物的患者),须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综合征等。

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多源性期前收缩或快速性心律失常用法用量大多采用口服,①片剂:常规剂量成人每次0.5~1g,每日2~4次,饭后服用,并按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6g/d。②控释缓释片:成人每次0.5~1g,每日2次,饭后服用。③颗粒剂:常规剂量成人每次0.5~1g(6.7~13.4mmol)用温开水溶解后服用,每日1~3次,饭后服用,并按病情调整剂量不良反应口服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咽部不适、胸痛(食管刺激),腹痛、腹泻、甚至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在空腹、剂量较大及原有胃肠道疾病者更易发生。原有肾功能损害时应注意发生高钾血症。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滴注速度较快或原有肾功能损害时,应注意发生高钾血症。一旦出现高钾血症,应紧急处理用药提示用药期间需做以下随访检查:血钾;心电图;血镁、钠、钙;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和尿量。

氯化钠

规格注射剂:0.9%;10%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洗涤伤口等,还用于产科的水囊引产用法用量①高渗性失水:高渗性失水时患者脑细胞和脑脊液渗透浓度升高,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水肿。故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48h内,血浆钠浓度下降不超过0.5mmol/(L·h)。②等渗性失水:原则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

③低渗性失水: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0.5mmol/(L·h),不超过1.5mmol/(L·h)。④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1 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⑤外用: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洗涤伤口、冲洗眼部不良反应①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左心衰竭;②过多、过快给予低渗氯化钠可致溶血、脑水肿等用药提示①儿童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②根据临床需要,检查血清中钠、钾、氯离子浓度;血液中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和心肺功能。

葡萄糖

规格液体药剂:5%,10%,25%,50%适应证补充能量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如呕吐、腹泻等)全静脉内营养,饥饿性酮症。低糖血症。高钾血症。高渗溶液用作组织脱水剂。配制腹膜透析液。药物稀释剂。用法用量①补充热能:患者因某些原因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时,一般可予10%~2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并同时补充体液。葡萄糖用量根据所需热能计算。②全静脉营养疗法:葡萄糖是此疗法最重要的能量供给物质。在非蛋白质热能中,葡萄糖与脂肪供给热量之比为2∶1,具体用量依据临床热量需要而定。③低糖血症:重者可先予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推注。

④饥饿性酮症:严重者应用5%~2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00g/d葡萄糖可基本控制病情。⑤失水:等渗性失水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⑥高钾血症:应用10%~25%注射液,每2~4g葡萄糖加1U正规胰岛素输注,可降低血清浓度。⑦组织脱水:高渗溶液(一般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快速静脉注射20~50ml。但作用短暂。临床上应注意防止高血糖,目前少用不良反应本品可引起静脉炎、电解质紊乱;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原有心功能不全者,小儿及老年人补液过快过多,可致心悸、心律失常用药提示①儿童补液过快过多,可致心悸、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左心衰竭。②如需要长期注射治疗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并定期进行实验检测病人体液平衡、电解质浓度及酸碱平衡的变化。③高渗溶液应缓慢注射。

葡萄糖氯化钠

规格注射剂:500ml(葡萄糖25g与氯化钠4.5g)适应证补充热能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用法用量应同时考虑葡萄糖和氯化钠的用法用量,具体按临床需要,根据说明书规定使用。通常成人每次500~1 000ml,给药速度成人300~500ml/h,小儿50~100ml/h不良反应输注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左心急性衰竭。不适当地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过多、过快给予低渗氯化钠可致溶血、脑水肿等。静脉炎、高浓度溶液注射若外渗可致局部肿痛、电解质紊乱用药提示随访检查:血清钠、钾、氯浓度;血液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血压和心肺功能。

乳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