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用药速查
1253100000034

第34章 抗分枝杆菌药 (2)

第三节 抗分枝杆菌药 (2)

口服:抗结核。成人每次0.6g(体重<55kg者应酌减),每日1次,空腹时(餐前1h)用水送服;1周服药1~2次。需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肺结核初始患者其疗程一般为6~9个月。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比利福平轻微,少数病例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谷丙转氨酶升高;皮疹、头晕、失眠等。胃肠道反应较少。应用本品未发现流行性感冒症候群和免疫性血小板降低,也未发现过敏性休克样反应。如果出现这类不良反应须及时停药。

用药提示

①本品在5岁以下小儿应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②本品与其他利福霉素有交叉过敏性。③肝功能减退患者必须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④服用本品后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进行拔牙等手术,并注意口腔卫生,剔牙需谨慎,直至血象恢复正常。⑤应用本品过程中,应经常观察血象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⑥如曾间歇服用利福平因产生循环抗体而发生变态反应,如血压下降或休克、急性溶血贫血、血小板减少或急性间质性肾小管肾炎者,均不宜再用本品。⑦本品应在空腹时(餐前1h)用水送服;国外推荐给予高脂和少量糖类的早餐后服用本品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如服利福平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者可改服本品。⑧本品单独用于治疗结核病可能迅速产生细菌耐药性,必须联合其他抗结核药治疗。⑨患者服用本品后,大小便、唾液、痰液、泪液等可呈橙红色。

异烟肼/利福平

别名卫肺宁,卫非宁规格片剂:卫非宁150(利福平150mg,异烟肼100mg);卫非宁300(利福平300mg,异烟肼150mg)。

适应证

结核病。

用法用量

卫非宁150mg:体重<50kg:3片,每日1次;卫非宁300mg:体重>50kg:2片,每日1次。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贫血,流感样综合征,月经紊乱,可致尿液、汗液、痰和眼泪呈红色,多发性神经炎,大剂量可引起惊厥,可增加癫发作频率。

用药提示

①利福平可降低抗凝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菌素、洋地黄制剂、奎尼丁、口服避孕药、口服降糖药、氨苯砜、麻醉药、止痛药、巴比妥、地西泮、异搏定、β受体阻滞药、氯贝丁酯、孕激素、双异丙吡胺、慢心律、茶碱、酮康唑、氯霉素和抗惊厥药的药效。②与氯烷同服可增加肝脏毒性。③异烟肼可增强苯妥英钠的药效。④营养不良、有神经疾病倾向者及青少年患者应同时服用维生素B6。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别名卫非特,异福酰胺规格片剂:每片含利福平120mg,异烟肼80mg,吡嗪酰胺250mg。

适应证

结核病的短程化疗时加强其使用。

用法用量

在头2个月加强治疗中,体重50kg或以上者,每日5片;体重40~49kg者,每日4片;体重30~39kg者,每日3片;餐前1~2h顿服。加强治疗后,至少应继续使用4个月的利福平和异烟肼。

不良反应

①利福平:易耐受,很少发生严重的反应,每日或间歇方案出现的副反应为皮肤反应较轻并能自愈,典型的包括皮肤潮红、可伴有丘疹或不伴丘疹,较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腹泻。假膜性结肠炎曾有报道。可引起肝炎,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紫癜,常发生于间歇方案,紫癜出现后立即停药常可恢复,紫癜出现后继续服用可发生脑出血致死已有报道。少数病人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水肿、肌肉无力和肌病。下列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间歇方案,多与免疫方面有关。流行性感冒样综合征,包括发热、寒战、头痛、眩晕和骨痛,多发生于治疗的第3~6个月。发生频率差异很大,应用利福平25mg/kg或以上,每周给药1次,50%的病人可发生该反应:气短和气喘,血压降低和休克,急性溶血性贫血,由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急性间质性肾炎所致急性肾衰竭。

长期接受含利福平方案治疗的妇女,可出现月经不调。应事先告诉病人利福平使尿、大便、痰和泪液变成红色,隐形眼镜片可被着色。②异烟肼:异烟肼治疗时可出现严重的有时为致死性的肝炎。异烟肼所致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麻木、肌肉无力、腱反射消失等。使用异福酰胺胶囊推荐剂量不出现多发性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或贫血。胃肠系统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不适。大剂量异烟肼可致惊厥,常规剂量不引起其他神经毒性反应如中毒性脑病、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记忆力丧失和毒物性神经病。异烟肼可使癫病人增加癫发生次数。③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引起的副作用(除肝反应外)有活动性痛风(吡嗪酰胺可减少尿酸的排泄)、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关节痛、厌食。肝反应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可无症状只有肝功能异常或表现为轻度发热、乏力和肝区压痛,临床也可出现严重黄疸,罕见的个别病例发生急性黄疸性肝萎缩和死亡。

用药提示

①本品任一组份可致肝功能损害,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肝功能。利福平有肝功能损害的病人,只有必要时和在医务人员严密监督下使用。异烟肼慢性肝病和肾功能异常的病人应慎用异烟肼。严重的甚至致死性肝炎可发生在开始异烟肼治疗的病人,也可发生于治疗数月后。发生肝炎与年龄有关。凡有肝炎的前期症状如疲劳、无力、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和呕吐的病人均应细致检查随访,凡出现以上症状或有肝损害体征,异烟肼应立即停止使用。如继续使用可致严重后果。有痛风病人本品要慎用,如出现尿酸过多伴有急性痛风关节炎时,病人应使用不含吡嗪酰胺的治疗方案。②有精神病或癫病史者慎用。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

别名百生肼,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结核清,对氨水杨酸烟肼,帕司烟肼规格片剂:100mg。

适应证

各型肺结核的初治和复治,各种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生殖泌尿道结核、消化道结核,还可以作为肺及肺外结核的手术保护药和预防结核病。

用法用量

①治疗:儿童每日2~4片[20mg/(kg·d)],分3次服用。疗程不得少于3个月。本药用于治疗肺结核,既可单用,也可用于替代各种肺结核治疗方案中的异烟肼。②预防每日4片。

不良反应

轻度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炎和肝功能损害。

用药提示

①本品至少应连用3个月,如无不良反应,中途不宜停药,经临床确诊痊愈后方可停药。②用药期间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少数病人在用药的前2个月可出现一过性氨基转移酶升高,在保肝治疗下继续使用,氨基转移酶可恢复正常。若继续升高,则应停药。③如治疗期间出现视神经炎症,须立即进行眼部检查,并定期复查。④同服维生素B6可防治周围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二、抗麻风病药

氨苯砜

别名DDS,双位氨基双苯砜,二氯苯砜,二氯二苯砜 规格片剂:50mg;100mg。

适应证

本品与其他抑制麻风药联合用于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各种类型麻风和疱疹样皮炎的治疗,也用于脓疱性皮肤病、类天疱疮、坏死性脓皮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环形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某些皮肤病变、聚会性痤疮、银屑病、带状疱疹的治疗。

用法用量

①抑制麻风:口服,与一种或多种其他抗麻风药合用。成人每次50~100mg,每日1次;或按体重每次0.9~1.4mg/kg,每日1次,最高剂量200mg/d。可与开始每日口服12.5~25mg,以后逐渐加量到每日100mg。小儿按体重每次0.9~1.4mg/kg, 每日1次。由于本品有蓄积作用,故每服药6d停药1d,每服药10周停药2周。②治疗疱疹样皮炎:口服,成人起始50mg/d,如症状未完全抑制,每日剂量可增加至300mg,成人最高剂量500mg/d,待病情控制后减至最低有效维持量。小儿开始按体重每次2mg/kg,每日1次,如症状未完全抑制,可逐渐增加剂量,待病情控制后减至最小有效量。③预防疟疾,本品100mg与乙胺嘧啶12.5mg联合,1 次顿服,每7d服药1次。

不良反应

①本品治疗初期,部分患者可产生轻度不适,如恶心、上腹不适、纳差、头痛、头晕、失眠、无力等,但不久均可自行消失。②贫血,可由于溶血、缺铁或营养不良所致,一般见于治疗初期,且能自行纠正。亦可有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③药疹,严重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如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肾功能损害和单核细胞增多,称为“氨苯砜综合征”。④急性中毒,一次服用大剂量本品可使血红蛋白转为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发绀、中毒性肝炎、肾炎和神经精神等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可致死亡。

用药提示

①儿童用量酌减,一般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②本品可在乳汁中达有效浓度,对新生儿具预防作用。但砜类药物在G6PD缺乏的新生儿中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采用,如确有应用指征者应在严密观察下应用。

醋氨苯砜

别名二乙酰氨苯砜规格注射剂:0.225g(1.5ml);0.45g(3ml);0.9g(6ml)适应证用于麻风病的预防以及不能口服砜类药物者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0.225g,隔60~75d肌内注射1次,疗程长达数年不良反应①注射局部有疼痛感,时久还可发生局部硬块。②偶见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背、腿痛,胃痛,食欲减退;皮肤苍白、发热、溶血性贫血;异常乏力或软弱、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精神紊乱、周围神经炎、咽痛、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砜类综合征或肝脏损害等。③下列症状如持续存在需引起注意: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用药提示儿童用量酌减,一般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氯法齐明

别名氯苯吩嗪规格胶囊剂:50mg。

适应证

①作为治疗瘤型麻风的选用药,通常应与氨苯砜联合使用。②与利福平或乙硫异烟胺联合用于治疗耐砜类药物的菌株所致的感染。③本品也可用于红斑结节性麻风反应和其他药物引起的急性麻风反应。④本品亦可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并发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但临床疗效常不满意。

用法用量

①耐氨苯砜的各型麻风:口服,每次50~100mg,每日1次,与其他一种或几种抗麻风药合用。②伴红斑结节麻风反应的各型麻风:有神经损害或皮肤溃疡凶兆者,口服100~300mg/d,有助于减少和撤除泼尼松(40~80mg/d)。待反应控制后,逐渐递减至100mg/d。为使组织内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用药2个月后才逐渐减少泼尼松的用量。无神经损害或皮肤溃疡凶兆时,按耐氨苯砜的各型麻风处理。③治疗氨苯砜敏感的各型麻风:本品可与其他两种抗麻风药合用。如可能三药合用至少2年以上,直至皮肤涂片查菌转阴。此后,继续采用一种合适的药物。④成人最大量不超过300mg/d。小儿剂量尚未确认。

不良反应

①皮肤黏膜着色为其主要不良反应。服药2周后即可出现皮肤和黏膜红染,呈粉红色、棕色、甚至黑色。着色程度与剂量、疗程成正比。停药2月后色素逐渐减退,1~2年才能褪完。本品可使尿液、汗液、乳汁、精液和唾液呈淡红色,且可通过胎盘使胎儿着色,但未有致畸报道。应注意个别患者因皮肤着色反应而导致抑郁症,曾有报道,2例患者继皮肤色素减退后,因精神抑郁而自杀。②70%~80%用本品治疗的病人皮肤有鱼鳞病样改变,尤以四肢和冬季为主。停药后2~3个月可好转。③本品可致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④个别患者可产生眩晕、嗜睡、肝炎、上消化道出血、皮肤瘙痒等。⑤个别患者可产生皮肤色素减退。⑥个别报道发生阿斯综合征。⑦偶有服药期间发生脾梗死、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而需进行剖腹探查者。因此应高度注意服药期间出现急腹症状者。

用药提示

本品能透过胎盘并进入乳汁,使新生儿和哺乳儿皮肤染色。

沙利度胺

别名酞胺哌啶酮,酞谷酰亚胺,酞咪哌啶酮,反应停规格片剂:25mg。

适应证

皮肤病治疗药。用于控制瘤型麻风反应症。

用法用量

口服:100~200mg/d,分4次服。

不良反应

口鼻黏膜干燥、头晕、嗜睡、倦怠、恶心、腹痛、便秘、面部水肿、面部红斑、过敏反应及多发神经炎等。

用药提示

①儿童慎用。②非麻风病病人不应使用此药。③近年发现本品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