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用中药配伍与禁忌
1252700000019

第19章 理气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1)

第12章 理气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1)

陈皮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福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入药以陈者为佳,故名陈皮。

【性味功用】辛、苦,温。入脾、肺经。功能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主治:①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少吐泻;②痰湿阻滞,胃气上逆之呃逆、呕吐;③痰湿壅滞之胸膈满闷、咳嗽气逆、痰多色白;④解鱼、蟹毒。

【药理作用】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苷、甲基橙皮苷等。有祛痰、平喘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兴奋作用,能使心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消化系统,有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抗胃溃疡、保肝、利胆溶石的作用;此外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杀虫的作用。

【用药禁忌】

1.性温,凡外感热病、火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

2.性燥,长期服用易伤津液。凡自汗、干咳、吐血等有津液耗伤性疾病患者忌大量长期服用;失眠患者慎用。

3.味辛,功能行气,消除积滞,凡气虚,乏力、气短等证者忌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

4.有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大便秘结者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5.内服陈皮煎剂,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并对心脏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心律失常以及血压波动(高、低起伏)者忌过量久服陈皮;脑动脉硬化患者忌单味药大量服用。

6.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7.功能行气,并对子宫平滑肌有一定作用,孕妇不宜大剂量长期服用。

【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不宜与呋喃唑酮等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同用,会发生“胺毒反应”;②不宜与酚妥拉明、妥拉苏林、酚苄明等α受体阻滞药同用,这类药会阻断陈皮的升压作用;③不宜与洋地黄等强心苷类同用,能增强强心苷的作用和毒性;④不宜与一些西药制剂如碳酸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碳酸铋等同用,陈皮中含黄酮类成分可和这些药物形成络合物影响药物吸收。

【炮制用法用量】

1.用法入煎剂或入丸、散。陈皮含有挥发油,忌久煎。水煎过久,可以破坏有效成分,影响药力。

2.用量3~9g。陈皮煎剂副作用较小,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饮食禁忌】忌性生冷、黏腻、易生痰的食物。

附橘红、橘络、橘核、橘叶

橘红(《本草纲目》):为上述多种橘类的果皮的外层红色部分。味辛、苦,气温。入手足太阳、太阴、阳明经。本品香燥,下气消痰之力较橘皮为强,兼能散寒发表。临床常用于咳嗽痰多、胸闷腹胀的痰湿证或外感风寒、咳嗽有痰者。橘红也常用盐或蜜制后入药,名为盐橘红或蜜橘红。盐橘红味咸性降,治痰之力尤胜,每多用于顽痰难消之证。蜜橘红可防其苦燥消伐太过,具有一定的健脾调胃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者。内服宜入煎剂;或入丸、散。常用量3~10g。但阴虚燥咳及久嗽气虚者不宜服。

橘络(《本草求原》):为上述多种橘类的果皮内层的筋络。味甘、苦,性平。入肝、脾经。功能通络,理气,化痰。临床常用于治疗痰滞经络的咳嗽、胸痛等证。因其性不燥烈,故虚劳咳血而见胸痛者亦可内服:煎汤,3~10g。

橘核(《日华子本草》):为上述多种橘类的种子。味苦,性平。入肝、肾经。功擅理气散结止痛,临床常用于虚寒疝痛或睾丸肿痛等证。若用盐水拌炒后入药者称盐橘核,擅入肾经,常与杜仲、菟丝子等补肾助阳之品配伍以治肾冷腰痛。内服宜入煎剂3~10g,或入丸、散。橘核味苦,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不宜单味药服用。临床服用须中病即止,不可过量长期服用。

橘叶(《本草纲目》):为上述多种橘类植物的叶片,亦称青橘叶、绿橘叶或南橘叶。味苦、辛,性平。入肝经。功善舒肝理气、消肿散结。临床常用以治疗胁肋胀痛、乳痈肿痛或乳房结块等证,可与瓜蒌、青皮等配伍使用,方如瓜蒌橘叶汤。内服入煎剂6~10g。气虚者不宜大量久服。

青皮

【来源】出自《珍珠囊》,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性味功用】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适用于:①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癥瘕积聚,乳痈肿痛,疝气作痛等;②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药理作用】含有挥发油、黄酮苷(橙皮苷)等成分。青皮有升压、抗休克作用,所含挥发油有祛痰、平喘的作用;作用于平滑肌,可降低子宫的紧张性收缩,使膀胱平滑肌兴奋,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出肠内积气,也有拮抗肠管痉挛性收缩的作用。

【用药禁忌】

1.本品性温,凡外感发热、火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

2.性燥,长期服用有伤津耗液之弊,经常自汗、盗汗、吐血、咯血等患者,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3.行气破气,消积化滞力强,气短、乏力等气虚患者忌单味药服用。老年体弱者忌用;子宫脱垂患者忌用。

4.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刺激作用,长期腹泻的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恐加重症状。

5.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慎用。

6.降泄破气,多量久服,易损胎气。孕妇、先兆流产者忌多量久服。

【炮制用法用量】入煎剂或入丸、散。用以疏肝止痛,宜醋炒。青皮忌久煎,水煎过久,有效成分易降解,降低药效。

大腹皮

【来源】出自《药谱》,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

【性味功用】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适用于:①湿阻气滞,脘腹胀闷;②水湿内停,水肿胀满,面目虚浮,脚气水肿,小便不利。

【药理作用】含大量鞣质及α儿茶素。能使肠管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减少,有抗凝血作用,对体外纤维蛋白有溶解作用,有抗补体活性。

【用药禁忌】

1.辛散耗气,破泄下降,善治气滞水壅、水湿下注之症。凡属久病气虚、体质衰弱症见自汗、气短、乏力、喘息等不宜单味药服用;腹胀因气虚者忌单味药服用。

2.功能利水,遗尿患者以及阴虚血虚患者忌用,以免更加耗伤津液。

3.破泄下降之力较强,脱肛、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者慎用。

4.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消化不良以及长期腹泻的病人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

5.功善破气,孕妇慎用。

【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大腹皮含有鞣质和α儿茶素,不宜与维生素B1、抗生素、强心苷类、生物碱、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同用,可以产生沉淀、影响吸收。不宜与异烟肼同用,容易分解失效。不宜与酶制剂同用,可以改变性质、降效或失效。不宜与维生素B6同用,可以形成络合物,降低疗效。

枳实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

【性味功用】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适用于:①胃肠积滞、水肿、便秘;②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③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而兼有痞满者。

【药理作用】主要成分:果实中含橙皮苷,酸橙幼果含维生素C、辛福林、N甲基酪胺。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和忍冬苷等黄酮化合物。有强心和升高动脉血压的作用。能增加脑和肾血流量。有利尿作用。能增强小肠平滑肌兴奋,促进胆汁分泌。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和兴奋的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抗变态反应和抗炎的作用。

【用药禁忌】

1.性味苦寒,消积破气之力猛烈。不宜用于脾胃虚弱而无积滞以及体质虚弱者;久病体虚、食少、纳呆者忌大量久服枳实。

2.枳实水煎剂和醇提取液均有显著持久的升压作用,高血压者忌过量或单味药久服。

3.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昏迷以及嗜睡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慎用;智力障碍儿童忌用;老年痴呆患者慎用。

4.能增强小肠平滑肌兴奋,消化不良、长期腹泻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5.能显著地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甚至引起强直性收缩。孕妇、先兆流产者禁服枳实。

【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①枳实含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同用,会发生“胺毒反应”;②不宜与α受体阻滞药同用,这类药会阻断枳实的升压作用;③不宜与强心苷类同用,能增强强心苷的作用和毒性;④不宜与一些西药制剂如碳酸钙、维丁胶、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碳酸铋等同用,以防形成络合物影响药物吸收;⑤枳实注射液是酸性溶液,不宜与碱性溶液或青霉素钾配伍。

【炮制用法用量】内服宜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或炒热熨。入煎剂不宜久煎,久煎容易破坏枳实所含的挥发油成分,降低药效。

枳壳

【来源】出自《雷公炮炙论》,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未成熟果实。

【性味功用】苦,微寒。归脾、胃、大肠、肝经。功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适用于:①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②脱肛、子宫脱垂等;③与槐角、地榆等配伍,可用于痔瘘肿痛、大便下血。

【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苷等物质。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苷;果实成熟时,新橙皮苷消失而柚皮苷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药理作用:参见“枳实”。

【用药禁忌】

1.本品味苦性微寒,功能行气消胀。不宜用于脾胃虚弱而无积滞以及体质虚弱者。久病体虚、食少、纳呆者忌大量久服枳实。腹胀因气虚而致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2.枳壳水煎剂和醇提取液均有升压作用,高血压者忌过量或单味药久服枳实。

3.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昏迷以及嗜睡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慎用。

4.能增强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消化不良、长期腹泻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5.能兴奋子宫平滑肌,孕妇、先兆流产者忌用。

【炮制用法用量】内服宜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或炒热熨。入煎剂不宜久煎,久煎容易破坏枳壳所含的挥发油成分,降低药效。

香附

【来源】出自《本草纲目》,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亦名香附子。

【性味功用】辛、微苦、微甘,平。入肝、三焦经。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适用于:①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②肝郁气滞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

【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含葡萄糖、果糖、淀粉、挥发油,亦含三萜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等。具有解热、降温、抗菌、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有镇痛作用。可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肝细胞。此外还有强心、降低血压的作用。

【用药禁忌】

1.本品辛香气浓,为血中之气药,善走能降。主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而疼痛者,气虚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胸胁胀痛、腹胀因气虚而致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2.辛苦燥散,有耗血伤阴之弊。凡有阴虚、血虚证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有助热升火之弊,月经先期属阴虚火旺,症见经血色红或紫,心烦,舌红,脉数者忌内服香附。

4.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5胆道蛔虫病患者忌单独应用,因其有松弛胆道括约肌的作用,可能引起蛔虫进入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