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保健食品研发与制作
1251200000042

第42章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第十三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赤芍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性味归经】味酸、苦,性凉,入肝、脾经。

【功效】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赤芍通过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赤芍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使中、低切速下全血黏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草芍药浸膏片能使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赤芍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对抗血栓素A2(TXA2)的促聚集作用有关。给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静滴赤芍可使扩大聚集型血小板的百分数与聚集数显著减少,表明能使增高的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明显降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及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等有关。

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使高脂血兔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同时使高脂血症所致血栓烷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值趋于正常,此外并可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动脉壁脂质、钙和磷脂及主动脉斑块面积。赤芍抗动脉硬化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蛋白组分比值、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减少钙沉积于动脉壁、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TXA2/PGI2平衡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增加动脉壁内cAMP浓度等有关。此外,赤芍还具有以下功效。

1抗肿瘤赤芍正丁醇提取物1~2g/kg腹腔注射,对小鼠S180(小鼠肉瘤腹水肿瘤细胞系)实体瘤的抑制率为31%~49%。赤芍可分别增加S180实体瘤、S180腹水癌或Lewis肺癌组织中的cAMP水平,此作用可能与抗癌或抗癌增效作用有关。

2保肝赤芍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有良好影响。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急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模型动物肝线粒体膜脂质流动性,增加肝线粒体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钙离子摄取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通过对抗乙醇的毒素作用,缓解肝线粒体膜结构的急性损伤。

3其他赤芍成分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没食子酸丙酯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能明显抑制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等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川赤芍提取物对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和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受体有显著抑制作用,赤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有显著镇静和一定的镇痛作用,还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

【特别提示】阳虚、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

川芎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性状】川芎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具波状环纹形成层,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郁而特殊,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入肝、胆、心经。

【功效】对心脏的作用。活血化瘀,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代谢。川芎水提液及其生物碱能扩张冠脉和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川芎嗪也能明显增加大鼠的心排血量,降低外周阻力,并降低肺血管阻力。

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液黏滞度的影响。川芎嗪延长在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时间,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还有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作用。 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和川芎嗪能使麻醉犬血管阻力下降,使脑、股动脉及下肢血流量增加。川芎生物碱、酚性部分和川芎嗪能抑制氯化钾与肾上腺素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川芎浸膏、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出液和生物碱对犬、猫、兔等麻醉动物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此外,川芎还具有以下功效。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对延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2对平滑肌的作用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微量时能刺激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受孕,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终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

3抗菌作用等体外试验川芎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4抗放射作用川芎煎剂对动物放射病实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5其他作用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肾血流量,并能利尿。川芎有某些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能保护雏鸡避免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营养性脑病。

【特别提示】月经过多、孕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服,阴虚火旺者禁服。

丹参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

【性状】丹参根茎粗短,顶端有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长10~20cm,直径3~10mm,表面棕红色或暗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脆,断而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放射状排列,黄白色,气微,味微苦涩。以条粗壮、色紫红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微寒,入心、脾、肝、肾经。

【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黏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并改善微循环。此外,丹参还具有以下功效。

1抗氧化丹参酮Ⅱ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药。它对DNA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消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DNA加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后者的细胞毒性。丹参酮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

2抗菌消炎对丹参10种成分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其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B、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酮ⅡA和二氢丹参酮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耐药菌株有较强抑菌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菌株有较强抑菌作用。

3抗肿瘤丹参酮通过对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及诱导凋亡等机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4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促进坏死心肌清除,成纤维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瘀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对过度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

【特别提示】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服。

苦碟子

本品为菊科野苦荬属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Bunge)Hance,以全草入药。

【性状】根呈倒圆锥形,具有少数分支。茎呈细长圆柱形,上部具分枝,直径15~4mm,表面呈绿、深绿色至黄棕色,有纵棱,无毛,节明显;质较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尖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外圈黄绿色,髓部呈白色。叶互生,多皱经空、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2~5cm,宽05~2cm。先端急尖,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片2层。舌状花,黄色,雄蕊5枚,雌蕊1枚,柱头2裂,子房上端具多数丝状白色冠毛。瘦果,黑色,类纺锤形。气微,味微、甘苦。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心、大肠经。

【功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苦碟子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对脑血管的作用主要在于扩张脑血管,降低其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此外,苦碟子还具有下列功效。

1抗血栓苦碟子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溶酶活性,减少血栓形成。

2活血化瘀苦碟子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血管内皮素水平,证明苦碟子有确切的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3降血脂苦碟子能降低由乙醇引起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水平的升高。

【特别提示】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病者,也可用于脑梗死者。

葡萄籽

本品为葡萄科葡萄届葡萄(Vitis vinlfera T)的种子。

【功效】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可以对抗KHB(血红蛋白钾盐)缓冲液再灌注引起心肌缺血的损伤,可以恢复缺血心肌收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