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保健食品研发与制作
1251200000018

第18章 口服固体制剂 (2)

第二节口服固体制剂 (2)

(1)提取:因为物料含有效成分不同,因此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一般多用煎煮法提取有效成分,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和回流提取法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物料可用双提法。

煎煮法是将加工炮制合格的物料置于煎煮容器内,加水,按煎煮法常规进行煎煮。滤过,合并滤液,静置澄清或用“DZY-50型碟片分离机”除去悬浮性杂质后,采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成稠膏状备用。

(2)精制: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吸湿性,常采用水提醇沉淀法。除特别规定外,即将水煎煮液浓缩至一定浓度时(一般相对密度约为105或浓度为1∶1),加入等量乙醇,充分混合均匀,静置冷藏12h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再继续浓缩至稠膏,相对密度为130~135(50~60℃)。或者继续干燥成干浸膏备用。

(3)制粒

① 赋形剂。主要是糖粉和糊精,糖粉应选择结晶性蔗糖(俗称白砂糖),于60℃干燥数小时,粉碎,过四号筛。糖粉应在临用前制得,或者制成糖粉后密封贮藏,临用前于60℃烘1~2h,以提高吸水率。颗粒剂也有应用乳糖为赋形剂,但价格高。糖粉用量应视膏中所含物料成分的性质及膏中含水量而定,一般稠膏和糖粉的比例为1∶3~1∶4,为了减少糖粉的用量,可酌用部分高溶性糊精。赋形剂的总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5倍。

② 制粒法。取干燥的糖粉与糊精,置于适当容器中,混合均匀,加入稠浸膏搅拌混匀,必要时加50%~70%乙醇,调整湿度制成软材,软材的软硬度一般以手捏能成团,轻压则散为宜,然后以制粒机挤压过一号筛(1~14目)成颗粒,或以干浸膏细粉加适量乙醇制成颗粒,也可以干浸膏(真空干燥法)直接通过颗粒机碎成颗粒。

稠膏或干浸膏细粉制软材时可用槽形混合机,制颗粒时可用摇摆式或旋转式颗粒机,干浸膏细粉也可用干式制粒机,直接挤成颗粒。

(4)干燥:制得的湿颗粒应迅速干燥,放置过久湿粒易结块或变形。干燥温度一般以60~80℃为宜。干燥温度应逐渐上升,否则颗粒的表面干燥过快,易结成一层硬壳而影响内部水分的蒸发,并且颗粒中的糖粉骤遇高温时会熔化,使颗粒变得坚硬,尤其是糖粉与枸橼酸共存时,温度稍高更易粘结成块。

颗粒的干燥程度,一般应控制水分少于2%。生产中常用设备有烘箱、烘房、沸腾干燥、振动式远红外干燥机等。

(5)整粒:湿粒用各种干燥设备干燥后,可能有结块、粘连等,需再通过摇摆式颗粒机一号筛(12~14目)整粒,大颗粒磨碎,再通过四号筛(60目)除去细小颗粒或细粉。筛下的细小颗粒和细粉可重新制粒,或并入下次同一批号粉末中,混匀制粒。

颗粒剂处方中若含有挥发性成分,一般宜溶于适量乙醇中,用雾化器均匀地喷洒在干燥的颗粒上,然后密封放置一定时间,穿透均匀吸收后,方可进行包装,也可以制成包合物混入。

(6)包装:颗粒剂含有浸膏和糖粉,极易吸潮软化,故应及时包装、密封和干燥贮藏。目前多用复合铝塑袋分装,不易透湿、透气,储存期内一般不会出现吸潮、软化现象,也有用塑料袋装,塑料筒及金属盒装,吸湿情况各不相同,根据具体条件选用。

2酒溶颗粒的制备酒溶性颗粒剂加入白酒后即溶解成为澄清的酒剂,可代替酒剂服用。

(1)要求:①处方中物料的有效成分应易溶于稀乙醇中;②提取时所用溶剂为乙醇,但其含醇量应与待饮白酒的含醇量相同,以使颗粒剂溶于白酒后保持澄明。一般约以60度左右的白酒计算;③所加赋形剂应能溶于待饮白酒中,通常加糖或其他兼有矫味物质的可溶性物质;④每包颗粒剂的量,一般以能冲泡成酒剂025~05kg为宜,由患者根据规定用量饮用。

(2)制法:①采用渗漉法、浸渍法或回流法等提取方法,以约60%乙醇为溶剂(或待饮白酒的含醇度数),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状备用;②制粒、干燥、整粒及包装等同水溶性颗粒剂。

3混悬颗粒的制备混悬性颗粒剂系将处方中部分物料提取制成稠膏,另一部分物料粉碎成极细粉加入制成的颗粒剂,或是物料提取物加入不溶性赋形剂制成的,用水冲后不能全部溶解,而成混悬性液体。这种颗粒剂应用较少,只有当处方中含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物料量较多,并且是主要物料,将这部分物料粉碎成极细粉加入,既是物料起治疗作用,又是赋形剂,节省其他的赋形剂,降低成本。混悬颗粒的制法是将含挥发性、热敏性或淀粉较多的物料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备用,一般性物料以水为溶剂,煎煮法提取,煎液浓缩成稠膏备用。稠膏与物料细粉及部分糖粉混匀,制成软材,制颗粒,60℃以下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4泡腾颗粒的制备泡腾性颗粒剂是利用有机酸与弱碱遇水产生CO2气体,使料液产生气泡呈泡腾状态的一种颗粒剂。由于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CO2,使颗粒疏松、崩裂,具有速溶性,同时,CO2溶于水后呈酸性,能刺激味蕾,因而可达到矫味作用。若配有甜味剂和芳香剂,可以得到碳酸饮料的风味。常用的有机酸有枸橼酸、酒石酸、苹果酸等;弱碱有碳酸氢钠、碳酸钠等。在设计此类处方组成时,酸的用量往往超过理论用量,以利于制品稳定及口味。

泡腾颗粒的制法是将物料按一般水溶性颗粒剂提取、精制,得稠膏或干浸膏粉,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有机酸制成酸性颗粒,干燥备用,另一份中加入弱碱制成碱性颗粒,干燥备用,再将酸性与碱性颗粒混匀,包装,即得。

5块状颗粒剂的制备目前块形冲剂的制法有两种,一是模压法,二是机压法。

(1)模压法:类似于中药锭剂、糕剂及食品工业中咖啡块的生产方法,即将物料提取物、物料粉、糖粉或其他辅料充分拌匀,制成软粒状,控制一定的含水量,用模具压印成块,干燥,即得。

(2)机压法:将物料提取物或物料粉与糖粉或其他辅料,混合均匀后制成颗粒,干燥,加水溶性润滑剂,然后采用压力较大的花篮式单冲压块机冲压成块,即得。

【质量控制与包装、贮藏】

1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颗粒剂(冲剂)通则要求检查颗粒剂外观、粒度、水分、溶化性、硬度、装量差异及重量差异,卫生部还规定了卫生标准。

(1)外观: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2)粒度:除另有规定外,取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5袋(瓶)或多剂量包装颗粒剂1包(瓶),称定重量,置于药筛内过筛。过筛时,将筛保持水平状态,左右往返轻轻筛动3min。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0%。

(3)水分:①颗粒剂。取供试品,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50%。②块形冲剂。取供试品,破碎成直径3mm的颗粒,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30%。

(4)溶化性:取供试品颗粒剂10g,块形冲剂1块,称定重量,加热水20倍,搅拌5min。可溶性颗粒剂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混悬性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并均不得有焦屑等异物;泡腾性颗粒剂遇水时应立即产生CO2,并呈泡腾状。

(5)硬度:取供试品5块,从1m高处平坠于厚度2cm松木板上,不得有破碎(缺角、缺边不作破碎论)。

(6)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表32规定。

(7)重量差异:块形冲剂的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表33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块,分别称定每块内容物的重量,每块的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有含量测定项的块形冲剂与平均重量相比较),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块,并不得有1块超出限度1倍。表32颗粒剂装量差异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0g或10g以下±10%10g以上至15g±8%15g以上至60g±7%6g以上±5%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5g以上至60g±7%6g以上±5%(8)卫生标准:颗粒剂每克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活螨及螨卵,不含物料原粉颗粒剂细菌每克不得超过1 000个,真菌每克不得超过100个,含物料原粉的颗粒剂细菌数每克不得超过10 000个,真菌数每克不得超过5 000个,其检查方法按卫生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查。

颗粒剂每克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活螨及螨卵,不含物料原粉颗粒剂细菌每克不得超过1 000个,真菌每克不得超过100个;含物料原粉的颗粒剂细菌每克数不得超过10 000个,真菌数每克不得超过5 000个。其检查方法按卫生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查。

2颗粒剂的包装、贮藏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物料与辅料应均匀混合,凡属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物料,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受热损失。

(2)配制颗粒剂时可加入适宜的矫味剂、芳香剂、着色剂和防腐剂等。

(3)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4)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应密封贮藏,在干燥处保存。

【举例】

1灵芝颗粒

(1)主要原料:灵芝子实体、人参、维生素B1、维生素B2。

(2)制备方法:原料粉碎过筛,煎煮提取,重复数次后,原料浓缩至膏状。向精制过的原料中加入水溶性赋形剂,混匀,再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过筛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3)功效: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

2参胶颗粒

(1)主要原料:西洋参、阿胶、大枣、硫酸亚铁。

(2)制备方法:原料粉碎过筛,煎煮提取,重复数次后,原料浓缩至膏状。向精制过的原料中加入水溶性赋形剂,混匀,再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过筛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3)功效:改善营养性贫血。

3乳酸菌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