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辨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4)
疔毒很厉害,初起的时候,局部起个小水疱或者脓疱,发痒,用手挠挠,还很疼,身上有些恶寒,发热不明显。紧接着,就要发热恶寒,局部局限性的小范围红肿发热,开始疼痛加剧,局部坚硬。继续发展,就要高热为主,严重的,是寒战高热,或者四肢厥逆。其他伴随症状,还有全身发沉,头痛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易惊。要是出现了呕吐神昏,就绝对是内陷了。疔毒内陷,有生命危险,因此他说呕逆者,难治。
2. 凡疗疔肿,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边十余下,令血出,去血敷药,药气得入针孔中。若不达疮内,疗不得力。针刺四边及中心,涂雄黄末立愈,神效。(千金方)
这是外治法。用圆针,就是比较粗的那个针,从疔肿的中心刺入,刺到根部。之后拔出来,再在四周多刺个十多针,放血减压排毒。然后,可以用雄黄,研极细末,用香油调稀,敷到疮口上,一般的轻症,一两天就好。
雄黄,辛苦平。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肿,胜五兵。这个药,通闭杀毒。注意,药性主治里,凡是有“精物恶鬼”字样的,都是指恶性病。
学生:口服的量一般是多少呢?多入丸散吗?
也可以入汤剂,汤剂,可以用10克,砸成小碎块就行,入散剂,一日量1克左右。
学生:煎过后就没毒?
就是要那个微毒呢。
3. 治一切疔肿方
用苍耳根、茎、苗、子,但取一色烧为灰,醋泔淀和如泥涂上,干即易,不过十度,根即拔出,神良。余以贞观四年,忽口角上生疔肿达耳,……十日不瘥。余以此药涂之,得愈。以后常作此药以救人,无不瘥者,故特论之以传后人。疔肿方千首,皆不及此,虽齐州荣姥方亦不能胜此物之造次易得也。(千金方)
这个很简单,也很神奇。我们目前常见的药物,是苍耳子。用它烧成灰,用米醋调和外敷,干了就换新的,不过十多次就好。但是,最好还是先用针放血后再用比较好。这是孙思邈的验方。“忽口角上生疔肿达耳”,这是比较严重了,发展蔓延了。孙思邈不骗人,看来这个药对严重的疔毒很有特效。
学生:平常见到的都是很轻的吧?我脸上就经常起,特别是前几年。
你那是青春痘吧?谁敢脸上总是连绵不断的长疔?你要注意疔毒的症状。初起就症状很明显,发展很迅速。你的估计是小痤疮。
4. 玉山韩光方
韩光,治疔肿人也。贞观初,衢州徐使君访得此方。用艾蒿一担烧作灰,于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石灰如面浆,以针刺疮中至痛,即点之,点三遍,其根自拔,亦大神良。贞观中用治三十余人,得瘥。故录之。(千金方)
艾蒿,烧成灰,可以用水搅拌之后,取清汁,把生石灰研细末,两者调和成稀面浆,用针刺破疔肿后,拿毛笔沾着,涂到疔肿上,干了再点,三遍就彻底痊愈。生石灰是有腐蚀性的,可以拔疔毒。孙思邈看来真的是实践家。
5. 灸方
灸掌后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七壮即瘥。已用得效。疔肿灸法虽多,然此一法甚验,出于意表也。(千金方)
这是个疔疮奇穴。腕横纹后五指,一巴掌的距离。男左女右,有些牵强,最好两侧都灸。连灸七炷就可以痊愈。艾炷可以用枣核大小。这些,都是特效的外治法。
学生:腕横纹后五指,一巴掌的距离。范围很大。定位不清啊?
怎么不清?厥阴经,中间,清楚吗?手腕的那个横纹,向上取五横指的距离。用病人自己的手去量。你要是用你的手去量10岁的孩子,就要到胳膊肘了不是?
病情一旦出现内陷,有了呕吐、神昏、高热的阳明病表现,直接用大承气汤加双花350克。要是寒热往来或者寒战高热,可以大柴胡汤加双花。要是一派三阴虚寒厥逆,用四逆汤先救逆。一般病在头部的,服药后会呕吐的更厉害,吐完就好。病在下面的,服药后要腹泻,泻完也会马上就好。如果没入里,有阳明或少阳表证的,可以对证用方,人参白虎汤或者小柴胡汤,都要加双花,可以加200克。单纯初起的太阳表证,外治就行。
痈疽
1. 论曰:夫痈疽初发至微,人皆不以为急,此实奇患,惟宜速治。稍迟缓即病成。以此致祸者不一。但发背,外皮薄为痈。外皮厚者,为疽,宜急治之。(千金方)
痈疽疮毒,刚得的时候,很轻微,都不在乎。但是一定要注意,因为搞不好,会发展的十分严重,会有生命危险。发背,指的是背部的疮痈,最典型。看外观,肿起高突而鲜明的,发于皮下的,叫做痈,肿起平塌而蔓延的,在于深部的,叫做疽。
2. 凡肿,根广一寸以下名疖,一寸以上名小痈,如豆粒大者名疱子,皆始作。(千金方)
初起的肿毒,像豆粒大的,叫“疱子”,范围不足一寸的,叫疖肿,超过一寸的,就叫小“痈”。要是超过两寸的,那可就是大痈了。
3. 凡痈,高而光大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者,不须攻之。(千金方)
凡是痈肿,虽然高肿突起,发红紫,局部和全身没有大热,疮肿的头部平而无尖的,是还没有化脓,更要注意是否为虚证,不要用攻泻药。人家要是虚证,气血不足,你用了寒凉攻泻,有可能转为阴性而内陷。
4. 手按之,随手即起者,疮熟也,宜针之,针法要得着脓,以意消息,胸背不过一寸。(千金方)
疮肿,高肿突起,有了脓头了,用手按按,发软,并且表皮绷紧有弹性,这是化脓了,就是老百姓说的“熟了”。这个时候,要用粗针刺破放脓,注意深浅,不要伤到好肉,尤其胸背部,这个地方肌肉薄弱,不要刺入胸腔。
5. 凡痈疽始发,或似小疖,或复大痛,或复小痛,或发如米粒大白脓子,此皆微候,宜善察之,见有小异,即须大惊忙,急为攻治及断口味,速服诸汤,下去热毒。若无医药处,即灸当头百壮。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壮,复敷以冷药种种救疗,必速瘥也。凡用药贴,法皆当疮头处开孔,令泻热气。亦当头以火针针入四分即瘥。(千金方)
痈疽肿毒,初起就要重视,要用清热解毒药内服,以及饮食上要清淡。如果没有药呢,可以用艾灸,在疮头上灸百壮。灸一百次。如果是大痈,灸四周和中间头上二三百壮!然后用清热解毒药外敷。要让开疮肿头尖部,让毒热能够发散。也可以用火针刺破脓头,深度别超过半寸。然后敷药。灸法和火针,能够促进疮肿化脓成熟,很灵的。
6. 漏芦连翘汤
治伤寒热毒,变作赤色痈疽、丹疹、肿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方。兼治天行。
漏芦(二两) 连翘(二两)黄芩(二两) 麻黄(去节,二两)白蔹(二两) 升麻(二两) 甘草(二两,炙)大黄(二两,切) 枳实(三两,炙)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相去二食顷更服。热盛者,可加芒硝二两。忌海藻、菘菜等物。(小品方)
这个方子很厉害,是太阳阳明兼顾了。并且是阳明的里证和外证都包括了。包括温病的热毒发斑,都很有效。虚寒证用不得。漏芦这个药,古时候是疮疡专用药,和双花差不多。
漏芦,寒、咸涩。主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它还能下乳。阳明实热,产后没奶的,它可以清热通乳。
连翘,也是疮家圣药。味辛苦。主寒热鼠漏,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白蔹,辛甘而凉。主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黄芩也去表里的滞热,升麻清阳明毒火。枳实,理气通滞,也去皮肤风邪。甘草温中养津液。大黄,从里面攻,麻黄从外面排,表里分消。因此啊,说阳证,先解表后攻里,不是绝对的,要辩证地看。防风通圣散的配伍,也是取这个方义。这是古代治疗阳性疮疡的名方,是攻逐法。要看前面的主治,要广用。很有特效。对一些瘟疫高热,阳性的紫癜,都可以用。
7. 人有背心发瘰痒甚,已而背肿如山者,隐隐发红晕如盘之大者,此阴痈初起之形象也,最为可畏,非前症阳痈可比。盖阳症有可救之术,而阴岂无可生之理,亦在救之得法否耳。盖阴痈之症,必正气大虚,邪得而入之也。设正气不虚,邪将安入?故救阴痈之症,必须大用补气补血之药,而佐之散郁散毒之品,则正旺而邪自散矣。
变阳汤
金银花(八两) 人参(二两) 黄芪(二两) 附子(一钱) 黑荆芥(三钱) 天花粉(五钱) 甘草(五钱) 白芍(一两) 柴胡(二钱)
水十碗,煎汁二碗,先服一碗后,少缓,再服一碗,服后阴必变阳而作痛;再一剂而痛亦消,再服一剂而痊愈,竟消灭于无形也。(青囊秘诀)
他说的这个证,就是阳证不足,气血亏虚的阴疽,面积很大,十分凶险。还有红晕,说明还没有成为纯阴证,纯阴证是惨白、塌陷、漫肿。这是什么证?厥阴的疮疡证。寒热夹杂,偏于阴。看看药物组成,有阳明药、少阴药、少阳药。这个方子的用量,是清代的计量法,一两合30克就可以。金银花,用了八两。这个药,用量少了不行,是后世的疮家神药。放心大胆地用,没毒,没危险。
金银花,寒甘苦。主杀败毒疮痈热肿,推陈出新,脓血从便中出。人参补里,黄芪补外,柴胡清中间,花粉生津排脓,荆芥发散邪毒,附子温阳,白芍通血痹。要是加个当归,就完美了。
8. 黄芪竹叶汤
治痈疽发背方。
黄芪 甘草 黄芩 芍药 麦冬(各三两) 当归 人参 石膏 川芎 半夏(各二两) 生姜五两 生地八两 大枣三十个 竹叶一握
上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竹叶,取一斗,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日三夜一。(千金方)
这条的主治,和上一条的变阳汤是一样的。是厥阴的痈疽发背。这个发背,可是了不得。一般都长在背心部位,大的,如大号的盘子。一般像小饭碗那么大,就已经了不得了。很容易变成阴证,即使溃破了,也是流脓不断,不愿意收口,溃烂的像蜂窝孔一样,甚者,烂穿后背而见脏腑,毒气攻心,解放之前,这个病很多。死的也有不少。那个时候,这个病就没几个中医能治好,更别提肺结核了。所以,难怪那个时候要取缔中医。
变阳汤,是治疗痈疽发背,以解毒为主。而这个方子,是治疗发背,以津血亏虚的虚证和湿热为主的。也就是,一个偏于治疗实邪而解毒,一个是偏于治疗虚证而祛湿。这个厥阴范畴的方证,里面有阳明、太阴、少阴三家合病。补营卫气血,清热除烦,养津液胃气,降逆去水饮。临床要分别清楚。
一切方剂的服法,没有特殊的,我就不交代了,按说明服用,服用二周无效或有加重者,马上去医院治疗。副作用:尚未发现。
9. 王不留行散
治痈肿不能溃,困苦无赖方。
王不留行子(三合,《千金翼方》作一升) 龙骨 当归(各二两) 野葛皮(半分) 干姜 桂心(各一两) 栝蒌根(六分)
上七味治下筛,食后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习习为度,不知稍加之,令人安稳,不觉,脓自溃,即着疮痂平复,神良。《千金翼方》云:治痈疽及诸杂肿已溃,皆服之。(千金方)
长了痈疽,就是疼痛而不化脓,或者已经要化脓了,就是不彻底,那个人呢,被折腾的受不了。就像牙疼一样,折磨人。这个王不留行散,和后面治疗金创的那个同名,我怀疑那个有点问题,认为这个方子很对证。暂时存疑吧,因为我毕竟没有临床使用过那个方子。
王不留行,是疮疡药。主金创、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出刺,拔毒的力量很大。通经脉,时方派愿意用它治疗乳腺病和通乳下奶。什么叫出刺?比如,针扎到肉里,断在里面了,出不来了,用它内服外敷,可以拔出来。野葛皮,我考证了一下,可以用雷公藤的皮代替。主金创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注蛊毒。它的皮,外用可以治疗疮疡,很有效。内服也可以,皮的毒性很大。龙骨、当归、干姜、桂枝,这都是温养、发散、生肌的药。栝楼根,就是天花粉,可以清热排脓生津液。他说,要内服,四肢有像风行一样的感觉,脓自然就成熟溃烂而收口,不起瘢痕。这个药,外用也可以。
10. 内补散
治痈疽发背,妇人乳痈、诸疖未溃者,便消不消者,令速溃疾愈方。
木占斯 人参 干姜(一云干地黄) 桂心 细辛 厚朴 败酱 防风 栝蒌根 桔梗 甘草(各一两)
上十一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药入咽觉流入疮中。(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