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阳毒升麻汤 (4)
“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发汗更亡阳。则恶寒甚。用火针,更要劫伤津液,或者导致火毒内入,就要发热,是病情更复杂。如果认为有里热而用下法,津液也会更伤,尿不出尿了。
189.(三阳合病),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219.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这都是鉴别的对象。而中暍这个第一条,我们看看《桂本》怎么搞的: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数下之,则淋甚;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一两 人参三两 芍药二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他《桂本》给来了个方子,《脉经》和宋本金匮没有方子。桂本的这个方子对不对?
21.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个证候,是因为中暑伤热后,津液流失,脱阳,出现了少阴证了。要桂枝汤加人参附子才对!用白虎汤,想整死人家不成?这个证候,已经开始向“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这个看齐了!中暑就都是有热吗?出现了少阴病、厥阴病证候,你还按照热病治疗?人家都四逆、亡阳了,你还给白虎汤?不整死几个你就不舒服?
学生:那为什么温针又不可以呢?
火针,扎的大窟窿眼,泄气亡阳,邪火内入。那个21条,就是这条的“试验模型”,汗多亡阳。今天这条,又证明了一下,桂本是个伪书。
2.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人参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才是真正的有热。发热恶寒汗出,还渴。太阳中暍,和那个温病一个意思,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看似太阳表证,实际是阳明问题。伤了暑热后,津液虚了,要怕风或者怕冷,还汗出,类似太阳中风,这个时候,阳明外证也因为津液不足而出现了。他没有手足冷,也没有脉迟芤。说明还不算厉害,没有入阴。治疗就用白虎汤清阳明表证,津液亏而口渴,加个人参。
3.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一物瓜蒂汤
瓜蒂(二七个)
上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太阳中暍,就是说外受暑热之邪,多吃冷饮,或者洗冷水澡,水湿停聚不化了。发热身疼体重。水行皮中所致,就是水湿停在表位。脉微弱,是水湿阻滞而涣散的征象。以后天热的时候注意点。他书上用瓜蒂水煎顿服。
瓜蒂,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肝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这是夏月伤了寒饮水湿了,这个人身体一定壮实,得的是个阳明那个所谓“中寒”实证水饮。阳明篇不是有个“中寒不能食”这么一句嘛。胡老说瓜蒂水煎不会吐。不但会吐,还会泻!这个东西,是治疗阳明实证水饮的。用它研末,往鼻子里吸,可以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或者肝腹水轻症,很灵的。
《桂本》: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者,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猪苓加人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亦主之。
猪苓加人参汤方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给利尿去湿也行,但是人家没入血,有阿胶不行,助湿。还加个人参,更加重水湿。这个方子要不得。人家猪苓汤是治疗水热波及于血络的,膀胱炎、急性尿道炎,尿血的,用上就好。
总之,中暑伤热,出现痉证的,按照痉证去辨,有少阳证的,按照少阳去辨,三阴证,按照三阴去辨。随证而已。这个东西,没什么特殊要讲的了,课后再了解一下现代医学的那段知识,思考一下就行了。
辨霍乱转筋脉脉证并治
霍乱这一篇实在是乱得很,错误多。《脉经》原文就三条,整的糊里巴涂的。
霍乱是个急性肠道传染病,症状就是剧烈的腹泻呕吐,肚子还没有明显典型的疼痛,拉的吐得都是像淘米水一样的东西,腹泻每日十余次,甚至难以计数。呕吐多在腹泻后出现,常为喷射性和连续性,呕吐物先为胃内容物,以后为清水样。严重者可为“米泔水”样,轻者可无呕吐。严重的可以便血。少数在发病前1~2天有头昏、疲劳、腹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还有的病人出现肌肉痉挛,那是因为剧烈吐泻导致的津液脱失的痉证,叫做转筋。常见于小腿肚子和腹部筋肉的痉挛抽搐疼痛。
《金匮要略》里面的这篇内容,分霍乱部分和鉴别部分。搞的有错简,有阙文。这个问题反而被《桂本》给修正了一部分,呵呵,《桂本》也有不少可取的地方,不能因为他是后人重编的而一眼不看,可以作为参考和批判的。
1.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他问,霍乱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呢?这医生就回答说是“呕吐而利”,叫做霍乱。呕吐而利,就是上吐下泻,这就是霍乱。古人说什么东西都喜欢简略,大概想当贵人,贵人话少嘛。这话一少可就坏了,后人就不理解了,就乱解。有人问了,太阴病也是有呕吐下利啊,怎么不叫霍乱?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太阴病症状群,是个疾病辨别的纲要。它是广义的,当然涵盖这霍乱证。而霍乱病证呢,是太阴病中的特殊证,特殊在外感传染性、急骤性、剧烈吐泻性、危险性。因此,书中把这个病单提出来论述,同时要和别的吐利病相鉴别。
你看他回答的,就是呕吐而利四个字,简单到家了。也不提肚子疼不疼,也不提其他症状。大概这个老师看学生不好好学了,就不想把问题说详细了,就给了这四个字,自己悟去吧?
这个呕吐而利大有文章。呕吐,是张嘴就吐,喷射样的,很厉害的。先把吃的东西吐干净,之后吐淘米水一样的东西。那个下利,就是腹泻呢,是先拉水,之后也拉淘米水一样的水液,严重的,拉血,像洗肉水一样。拉的也没次数。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屎啊,拉个两三次就走路晃悠了。很厉害的。它不像拉痢疾,或者急性肠炎,肚子疼得厉害,它反而肚子疼的症状不是很明显。
学生:吐得多了,会不会吐苦胆水?那就是绿色,不是淘米水了?
等不到这样时候,人就完蛋了。
外感的症状有没有?也不明显,就是身体酸痛而已。发热恶寒的也很少的。所以他干净利索的来了四个字,“呕吐而利”。除了呕吐和下利,基本没别的症状。霍乱,霍有霍然的意思,很快很急很重的意思。病名加症状那四个字,就说明问题了。古医书处处这么藏机关,不细看细读来品悟,就搞不清。
病名加症状那四个字—很快很急很重的气机逆乱,升的不升,降的不降,严重的呕吐和下利。也就是“霍乱,呕吐而利”的解释。
2.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这条就出现错误了,自相矛盾了。“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先说那系列症状是霍乱,之后又说霍乱自吐下。自吐下,就是只有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这句是错简,该放到下一条去衔接的。
我们看看《桂本》怎么改的:
问曰:病有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今恶寒身疼,复更发热,故知非霍乱也。
我们还是尊重原文,修改一下: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
那么,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是什么病?是普通的太阳太阴合病而已。这是在教给我们进行鉴别。“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这不是霍乱,霍乱就是单纯的剧烈吐泻。
3.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这条也要存疑,这里面有经络的那个“传经”名词。《伤寒》和《金匮》条文,有几条,都是《素问·热病论》的六经传经概念,考《脉经》的“可刺篇”就知道了,里面的针灸内容,都是《素问》里面的。包括《金匮》杂病里面,也给混入了几条脏腑辨证的内容,这怀疑都是后人整理的时候给加入的。
这条应该这样理解:“本呕下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伤寒,又利止,复更发热也。其脉微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这样就彻底通顺了。霍乱,开篇讲本病,接着讲鉴别。第三条的意思就是说,霍乱病,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现在我们论的是伤寒病情—今是伤寒。第一句说的是霍乱,就是呕吐下利。之后说的都是伤寒的问题。“其脉微涩者,不可治也。”是指伤寒下利后,利止发热,不可乱治,要看是否转入阳明,或者等待自我恢复。我实在不想给原文删掉一个字,这样改原文顺序已经胆子很大了。
本呕下利者—只有呕吐和下利。本是霍乱—本就是霍乱。这两个“本”能说明问题。
4. 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这条也是继续接着第三条说的。第三条说的是伤寒吐利和霍乱的鉴别等。这条是个总结。他是说,无论是伤寒太阴吐利,还是霍乱吐利,下利停止了之后,就会大便硬。因为下利伤津液了,利止了说明病情转阳纲了,阳明主事,津液亏,有发热,大便就要硬。
“硬则能食者愈。”阳明有热,大便硬,当能食,食欲好。这是正常的。如果就是大便硬,食欲不好,这只是津亏便秘,里热还没有盛,怕是还有中焦寒冷啊,因此不能食的。
“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这句话是说,不能食而便硬的,要再等到六天这个自然恢复周期到了才能恢复。那就是十八天,三个六日的周期。“过之一日当愈,”是再加一天,就是十九天头上痊愈。
这个作为参考吧。实际临床上没有多少病人和这种天数的情况绝对吻合的。但是这个病愈的规律是有的。
学生:复过一“经”就是说过十八天?胡老的是十三日?
是的。其实,这条我怀疑不是仲景原文。是王叔和按照《素问》的那个六经传经理解的。
“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意思是说,到了阳明的大便硬,不能食。应当再过一次经,传遍了六经再回到阳明。“发于阴六天痊愈。发于阳,七天痊愈。”他吐利,是发于阴。六天没好利索,就要十二天,过一天入阳,就是十三天。还不好,再轮一遍,就十八天,再过一天,就十九天。明白没有?这是个疾病痊愈的一般规律。外伤的缝合,发于阳者七日愈。七天拆线。七天不愈合,就是属于阴,要用六的倍数了,十二天拆线。
5.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这个恶寒,可不是太阳表证的那个发热恶寒啊,不要错解。这是虚寒四逆的阴证的怕冷畏寒啊。脉微而复利,是说下利停止之后呢,病情突然又转入太阴,脉微弱了,又继续下利了,伤津及于阴血,血也不足了,就是所谓的脱水,亡阳了,拉的没有东西可再拉了,不就不拉了吗?所以叫做利止亡血也。这就影射前面两条说的,利止便硬而不能食,要观察,不能乱治。
这种情况可以出现于普通太阴病上,也可以出现在霍乱上。津液大伤,波及于阴血都不足了,出现亡阳,阴寒四逆了。就是少阴太阴合病。治疗呢,要四逆汤来解决。同时因为津血俱伤,还要加一味人参,补津液。
6. 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上五味,为散,更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理中丸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