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1250800000057

第57章 常见内科病的饮食疗法 (2)

(二)常见内科病的饮食疗法 (2)

(7)萝卜粥:鲜萝卜250克,粳米100克。鲜萝卜切碎(捣汁亦可),同粳米共煮为粥。

8糖尿病的食疗糖尿病是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主的慢性疾病。早期无症状,晚期典型患者有多尿、多食、多饮、消瘦、疲乏等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依靠化验尿糖和空腹血糖。糖尿病易并发感染以及发生动脉硬化、白内障等疾病。本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1)丝瓜茶:丝瓜200克,茶叶5克,盐适量。丝瓜切成2分厚的片,加盐水煮熟,加入茶叶即可,每日2次。

(2)姜盐茶:鲜生姜2片,食盐4.5克,绿茶6克。上3味加水适量煎汤即可。每日1~2剂,不拘时频饮。

(3)花粉茶:天花粉125克。将天花粉制成粗末。每日15~20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4)山药茶:山药250克。将山药水煎后过滤,代茶饮之。

(5)清蒸鲫鱼茶:鲫鱼500克,绿茶适量。在鱼腹内塞满绿茶,清蒸鱼熟即可,淡食鱼肉。

(6)糯米红茶:红茶2克,糯米50~100克。水600~800毫升煮沸后加糯米,待熟时,加入红茶即可,分2次温服,每日1剂。

9痛风的食疗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少数由于酶的缺陷引起,大多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可由某些恶性肿瘤、肾脏病及血液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以素体禀赋不足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外侵、饮食不节、起居失宜为外因。一般初起以湿热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肉、经络;反复发作,病渐发展,则以痰瘀凝结为主,多为正虚邪实,病位在筋骨;病久入深,肾精亏耗,固摄开阖失常,遂为正虚邪恋,病位深在筋骨及脏腑。临床上亦可见到肾精先亏,而后感外邪者;亦有病程缠延、湿热留驻、痰瘀胶结、虚实夹杂或以邪实为主者。

痛风患者的饮食,宜吃偏于碱性的食物,忌食酸性的高嘌呤食物。

(1)小苏打盐汽水:小苏打10克,精盐2克。先在沙锅中注入1 500毫升清水,加入精盐,置火上煮沸,溶液冷却后经冰箱冷冻。在容器中放入小苏打,再冲入冷冻的溶液,搅拌均匀即成。频频饮之,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各类痛风。

(2)土茯苓30克,粳米100克。土茯苓晒干研细末备用。粳米加水煨成稠粥,粥将成时调入土茯苓粉搅匀,再煨煮至沸,即成。早晚2次分服。本方适用于各类痛风。

(3)百合100克,粳米100克。百合掰瓣,粳米共入沙锅,加水熬粥,至百合、粳米酥烂,粥黏稠即成。早晚2次分服。本方对老年痛风急性发作期轻症患者尤为适宜。

(4)秋水仙鳞茎5克,绿茶2克。秋水仙鳞茎剥成片状,与绿茶同放入有盖杯中,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代茶频饮之,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对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尤为适宜。

10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食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多种原因所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发生的一种病态现象。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易激动、低热、心悸、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病理改变为甲状腺细胞增大,滤泡减小,腔内胶质含量减少。

中医认为本病发病与情志抑郁有关。由于七情不遂,伴饮食及水土失宜,而致气滞痰凝壅结于颈前,久则血行瘀滞,脉络瘀阻。部分病例痰气郁结化火,出现肝火旺盛或心肝阴虚等病理变化。治疗当理气化痰、活血软坚、消瘿散结、滋阴降火。食疗亦依此治则。

(1)夏枯草30克烘干放入纱布袋中,扎口,与白菊花15克同放入大杯中,沸水泡饮。

(2)夏枯草30克,大叶海藻50克,同放入沙锅中,加水浓煎,即成。早晚2次分服。

(3)萝卜250克切丝,紫菜15克,陈皮2克切碎,共放入沙锅煮汤,加入精盐、味精,淋入麻油,佐餐当汤。

(4)水发海带100克,沸水焯软切丝;海蜇皮100克、香干2块均切丝。三者同码入盘内,加入调味料,佐餐当菜,随意服食。

(5)鲜牡蛎肉150克切片,与紫菜15克同放入蒸碗,上笼蒸30分钟,待牡蛎肉熟烂,加入调味料即成,佐餐当汤,当日吃完。

11单纯性肥胖症的食疗单纯性肥胖症是指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者。其发病无明显原因,目前认为除遗传、营养过度及消耗减少因素外,还与神经精神因素、物质代谢因素、内分泌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外因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活动过少;内因则以脏腑虚弱、津液代谢失常为本,以痰、湿、脂浊积于体内为标。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气化均可使体内津液、膏脂的生成、输布、利用失常,使水湿、膏脂停于体内。外到四肢百骸,内到脏腑经络,无处不有。积于血,则血脂升高;停于皮下,则为肥胖。

(1)乌龙茶15克,开水浸泡,每日饮服5~6杯。

(2)乌龙茶5克,山楂肉20克,生首乌30克。山楂肉、生首乌煎汤去渣,以汤液泡茶饮用。

(3)上等食醋20毫升,温水冲服,每日1次。

(4)玉米须适量,水煎代茶饮。

(5)绿豆50克,海带100克,水煎煮食用。

12高脂蛋白血症的食疗血浆脂蛋白超过正常高限时称为高脂蛋白血症。由于大部分脂质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转运全身,故高脂血症常反映于高脂蛋白血症。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较罕见,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多为未控制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胆汁性肝硬化等所伴发。本病诊断主要依靠化验。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饮食、遗传、体质等因素有关。脾阳本赖肾阳温煦而化生精微、运化水湿;肾阳不足则脾不健运、痰湿内生;肝肾阴虚、脾胃蕴热则运化失司而痰热内生;肝气郁结亦可造成痰湿内生,痰浊阻于脉络,脉中湿浊与血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阻病证。

中医治疗高脂蛋白血症主选的药物有补肾药、活血化瘀药及化痰药。饮食疗法亦依此治则。

(1)山楂30克加水适量煮汤,饮汤食山楂肉,每日1剂,分2次服。

(2)菊花20克,草决明20克加水煎煮,代茶饮,每日1剂。

(3)何首乌、草决明各20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绞股蓝20克,银杏叶30克煎汤代茶,频频饮用。

(5)干香菇5克切丝,煎汤代茶饮。

13急性胃炎的食疗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发作急,症状突出,主要是由于食物中毒、化学品或药物刺激或腐蚀,或严重感染所引起,除部分患者转变为慢性炎症以外,大多在短期内痊愈。一般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等,因常伴发肠炎而有腹泻,粪呈水样。也有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或黑粪等临床表现。

其在中医属“胃脘痛”、“呕吐”、“泄泻”等范畴。

(1)胃炎芦甘茶:茶叶(绿茶)2克,芦根50克,甘草5克,水1升。先煎芦根、甘草约10分钟,取汁,加入绿茶即可,每日1剂,少量多次饮。

(2)胃炎姜茶散:茶叶60克,干姜30克,共研末,每次3克散剂,每日2~3次,开水送下。

(3)马齿苋粥:鲜马齿苋100克,大米200克。将马齿苋切成末与大米同煮成粥。

14慢性胃炎的食疗慢性胃炎即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急性胃炎、细菌毒素感染、药物刺激、鼻咽口腔的慢性病灶、胃酸缺乏而引起。临床主要表现有上腹部不适、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质消瘦等症状。胃镜下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的“胃脘痛”等范畴。

(1)砂仁茶:茶叶10克,素馨花6克,春砂仁(打碎)6克。分2次沸水冲泡,频饮。

(2)沙参茶:红茶、乌梅肉、生甘草各1.5克,徐长卿、北沙参、当归各3克,黄芪4.5克。上药研末,沸水冲饮,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3)健胃泡姜茶:茶叶15克,干姜3克,粳米30克。水煎,代茶饮。

(4)健胃茶:徐长卿4.5克,北沙参、化橘红、白芍各3克,生甘草2克,玫瑰花、红茶各1.5克。上药共研为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15消化性溃疡的食疗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壶腹部的慢性溃疡。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其特点为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疼痛。胃溃疡的痛多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至1小时,胃酸增多或正常。十二指肠溃疡的痛则多出现于食后3~4小时,胃酸一般显著增多,故其在中医多称之为胃脘痛。其病因治疗及病后调养均与饮食有密切关系,药膳食疗对本病有很多的调养和治疗作用。

(1)糖茶:茶叶、白糖和蜂蜜各250克。加水4大碗,煎成2碗,取汁,冷后封存经12日后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蒸热后服。

(2)糖蜜茶:红茶5~10克,蜂蜜和红糖各适量。沸水冲泡10分钟,再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频饮,每日3剂,饭后服。

(3)瓜茶:茶叶1克,藤瓜干品60克(或用木瓜60克)。瓜切片加水500毫升,煮沸5分钟,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

(4)甘橘茶:橘皮10克,甘草5克。橘皮撕碎,与甘草沸水冲沏,不拘时饮用。

(5)旱莲红枣茶:鲜旱莲草50克,红枣8~10枚。将旱莲草、红枣加清水2碗煎至1碗,每日2次,去渣饮汤。

(6)佛手茶:鲜佛手25克(干品10克)。佛手切片或制成粗末,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

(7)姜韭牛奶羹:将韭菜、生姜切碎,捣烂,以洁净纱布绞取其汁,倾入锅内,再加入牛奶,加热煮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