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1250800000056

第56章 常见内科病的饮食疗法 (1)

(二)常见内科病的饮食疗法 (1)

1高血压的食疗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诊断依据。一般指40岁以下成人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40岁以上随着年龄每增大10岁,正常收缩压标准可增高10毫米汞柱,但舒张压的正常标准不变。高血压有两种类型,一种叫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另一种叫原发性高血压,由于大脑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通常把后者称为高血压病。一般常有头痛、头晕、失眠、心悸、胸闷、心烦等,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严重时常可并发心、脑、肾等病患。

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心悸”等范畴,多由肝火上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所引起。药膳既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又可作为该病的预防、康复及保健之用。

(1)菊花山楂茶:菊花、茶叶各10克,山楂30克,沸水冲沏,代茶常饮,每日1剂。

(2)山楂二花茶:山楂、金银花、菊花各25克,沸水冲泡,加盖焗片刻即可。代茶随饮或每日3次。

(3)菊楂决明茶:菊花8克,生山楂片、草决明各15克,沸水冲泡半小时后饮服,代茶随饮。

(4)山楂荷叶茶:山楂30克,荷叶12克,水煎20分钟,去渣代茶饮。

(5)降压菊槐茶:菊花、槐花和茶叶各3克,沸水冲沏,代茶随饮。

(6)复方菊槐茶:菊花、槐花、绿茶各6克,龙胆草10克,沸水冲泡,代茶常饮。

2冠心病的食疗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为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两大类。症状多见胸闷气憋、心前区刺痛或绞痛、头昏乏力。轻者也可以无症状,重者如不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本病治疗在于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和减少心肌耗氧量。

本病在中医学属于“真心痛”、“胸痹”等范畴。

(1)山楂片茶:绿茶1克,山楂片25克。二者加水400毫升,煮沸5分钟,分3次温服,加开水复泡续饮,每日1剂。

(2)山楂益母草:山楂30克,益母草10克,茶叶5克,沸水冲泡,代茶,每日饮用。

(3)丹参茶:丹参9克,绿茶3克,将丹参制成粗末,与茶叶以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饮用。

(4)参果茶:丹参、山楂片各10克,麦冬5克。沸水冲泡,闷30分钟,代茶频饮。

(5)香蕉茶:香蕉50克,茶叶10克,蜂蜜少许,先用沸水冲泡茶叶,后将香蕉去皮研碎,加蜜调入茶水中,当茶饮,每日1剂。

(6)党参粳米粥:党参9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三者共煮成粥,每日做早餐吃。

(7)玉米粉粳米粥:玉米粉、粳米各适量,二者同煮为粥。

(8)山楂荷叶粥:山楂15克,荷叶12克,粳米100克,三者同煮成粥,每日2次温热服食。

(9)番茄粥:番茄250~300克,小米100~150克,白糖、玫瑰汁适量。将番茄烫后去外皮,去子后切小块。小米与番茄、白糖一同入锅,加入适量水煮成粥,调入玫瑰汁即可。

(10)黄豆粥:黄豆100克,炒米150~200克。黄豆浸泡12小时,与炒米同煮为粥,早晚空腹温服。

3缺铁性贫血的食疗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于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多见的贫血。缺铁性贫血如果发生缓慢,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贫血发生和进展较快者症状较重。一般常见的症状有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悸和心率加速、体力活动后气促、眼花、耳鸣等。部分患者(大多为儿童)可有嗜食泥土、煤屑、生米等异食癖。贫血和缺铁纠正后,这些症状即消失。

(1)绿豆红枣汤:绿豆50克,红枣50克,红糖适量。前二者同煮至绿豆开花,加红糖服用。

(2)黄花菜粥:黄花菜50克,猪瘦肉50克,红糯米50克。三者共煮成粥,加盐调味。

(3)樱桃枸杞龙眼羹:龙眼肉10克(鲜龙眼肉15克),枸杞子10克,鲜樱桃30克。前2味加水适量,煮至充分膨胀后,放入鲜樱桃煮沸,白糖调味服用。

(4)猪皮红枣羹:猪皮500克,红枣250克,冰糖适量。猪皮块与大枣置铁锅中,放入冰糖与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炖成稠羹。

(5)黄豆芽猪血汤:黄豆芽、猪血各250克。加油爆香蒜、葱、姜末,下猪血并烹入黄油,加水煮沸,放入黄豆芽,煮熟后调味即可。

(6)菠菜猪肝汤:菠菜100克,猪肝30克。猪肝用水煮熟,加入菠菜,数分钟调味即可。

4神经衰弱的食疗神经衰弱是一种神经活动功能失调的病,多由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失去平衡所致。它常常由于长期的思虑过多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或病后体弱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精神疲劳、记忆力差、易激动、神经过敏、失眠、头昏头痛、忧郁心疑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失眠”、“心悸”、“虚劳”、“脏躁”。

(1)合欢花茶:合欢花6克,白糖适量。合欢花洗净沸水冲泡,加入白糖即可饮用。

(2)莲心茶:茶叶1克,莲子心2克。开水冲泡饮服。

(3)茉菖茶:青茶10克,茉莉花和石菖蒲各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4)葱枣茶:大枣20枚,带须葱白2根。红枣加水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炖约20分钟,加入带须葱白后继续炖10分钟,食枣,饮汤。

(5)芹菜枣仁汤:鲜芹菜90克,酸枣仁9克。芹菜与酸枣仁同煮为汤。

(6)百合枣仁汤:鲜百合50克,生枣仁、熟枣仁各15克。鲜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取生枣仁、熟枣仁水煎去渣,用其汁将百合煮熟,连汤服下。

5风湿性心脏病的食疗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临床上以单纯性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二尖瓣病变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次之;单纯性主动脉病变再次之;而三尖瓣病变或主动脉瓣病变则多与二尖瓣病变同时存在。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病延日久,或反复感受外邪,由关节肌肉侵及血脉,再由血脉累及心脏。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心脉瘀阻的程度不同,就产生不同的临床征象。根据主证的不同,可将风湿性心脏病归纳到心痹、怔忡、惊悸、水肿等范畴。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依据证候不同,分别采用活血、养心、健脾、温肾、利水等法。食疗亦依此治则。

(1)薤白20克,葱白5根切成细段,备用。粳米100克与生姜5片煮粥,待粥将成,拌入薤白、葱白段,煮至粥成。每日晨服。适用于胸闷隐痛、痰多气短、倦怠乏力、纳呆便溏的痰浊郁阻型患者。

(2)干莲子300克,茯神200克,糯米粉500克。将干莲子冷水泡发,捣成泥糊状,茯神烘干,研成细粉,与糯米粉制成糕点,随意服食。本方适用于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的心气虚弱型患者。

(3)红枣10枚,羊心1只同炖,至红枣、羊心烂熟为度,调味即成,适用于各型患者。

(4)干莲子30克,百合30克,猪瘦肉30克,同炖至酥烂,分2次食用,适用于各型患者。

(5)灵芝20克煎浓汁,猪心1个切片,与灵芝煎汁同炖食之。本方适用于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的气血不足型患者。

6支气管哮喘的食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亦是发作性的过敏性疾病,是由于广泛的小支气管痉挛所造成的一种急性发作性喘息,简称哮喘。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寒冷季节和气温急剧变化时,常反复发作,病程长期而顽固。大多数发生在秋冬季节,春季次之,夏季多数减轻或者缓解。

本病属于中医的“喘证”、“哮证”、“肺胀”等范畴。

(1)三六冬花茶:茶叶6克,款冬花3克。沸水冲泡,代茶随饮。

(2)石韦茶:绿茶2克,石韦1克,冰糖25克。先煮石韦,连石韦一起冲泡茶叶、冰糖,加盖闷3分钟后可饮3次,下午四时后,不再饮用。

(3)冬花茶:茶叶6克,款冬花3克,紫菀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4)霜桑叶茶:经霜桑叶30克。将霜桑叶加水500~1 000毫升,煎沸10~15分钟,取汁。代茶饮用。每日1次,不拘时温服。

(5)久喘桃肉茶:胡桃肉30克,雨前茶15克,炼蜜5茶匙。将前2味研为末,拌匀,和蜜为丸,弹子大。每日2丸。或将前2味加水共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加入炼蜜,即可代茶饮。或上2味研末,加蜜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6)楂桃茶:山楂50克,核桃仁150克,白糖200克。将核桃仁磨成浆,用清水稀释;山楂拍破,在中火上煎熬3次,每次2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浓缩至1 000毫升。在山楂汁中,加白糖搅拌待溶化后,再缓缓倒入核桃浆,边倒边搅均匀,烧至微沸出锅。可常饮用。

7慢性支气管炎的食疗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其多由急性期没有彻底治好而成,常反复感染,或长期刺激,迁延多年,顽疾难愈,多见于老年人。晚期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内伤咳嗽。

(1)橘茶饮:茶叶2克,干橘皮2克。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2)川贝莱菔茶:川贝母、莱菔子各15克。上2味共制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3)蜜蛋茶:蜂蜜35克,鸡蛋1个。蜂蜜加水适量烧开,将鸡蛋打散,用烧沸的蜜水冲蛋服。每日1~2次,温服。宜常服。

(4)茶姜蜜浆:茶树根100克,生姜50克,蜂蜜适量。将茶树根同姜煎,去渣留汁加蜂蜜调,每服20毫升,每日2次。

(5)百冰粥:百合干30克(鲜百合6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三者同煮为粥服用。

(6)生姜粥:生姜6~9克,粳米或糯米100克,二者同煮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