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食养要辨体质而施
人们的体质不同,所采取食养措施、方法亦不同,这是《内经》中重要的一条饮食养生原则。体质形成于胎儿期,定型于生长发育期。在定型以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演化期,直至生命终止。在体质与生理的关系上,《内经》从体质分类、个体差异、体质的可变性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指出人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可以显示出胖瘦、刚柔、强弱、高低、阴阳等功能与形态上十分显著的个体差异。在体质与病因病理的关系上《内经》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患性和对相同致病因子的耐受性有不同,某种形体的人易患某些病,感邪以后,因体质不同也会“为病各异”。因此,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相应的饮食养生方法,是《内经》中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下面,我们仅就常见的不良体质谈谈具体的饮食养生方法。
1.阴虚体质的饮食调理所谓阴虚体质,是指人体阴精、血液、津液等营养物质不足,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久病不复所致。其体质特点是: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饮食调理的原则是保阴潜阳,平素宜多食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豆腐等有一定滋阴作用的食物,并着意食用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桑葚粥、山药粥;条件许可者,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蟹肉、冬虫夏草、老雄鸭等。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则应少吃。常用的药膳是:
(1)“玉竹焖鸭”(大众药膳):玉竹50克,沙参50克,老鸭1只,大葱数茎,生姜6克,味精适量,食盐6克。将老鸭宰杀后,除去毛和内脏、洗净,放沙锅或瓷碗内,将沙参、玉竹放入,加水适量;将锅置灶上,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焖煮1小时以上,至鸭肉炖烂为止;食时,去药渣,放入调料,吃肉喝汤。功效:滋养胃阴,对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口干舌燥、津亏肠燥有效。
(2)“百合粥”(民间验方):百合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将米淘净入锅,加水适量,再加入百合;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煨熬,待百合烂时,加入白糖拌匀即成。功效:润肺养心、止咳安神,对于肺阴虚不足所致干咳无痰、虚烦惊悸有效。
2.阳虚体质的饮食调理所谓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卫外功能低下的体质,其主要表现是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
阳虚体质饮食调理的原则是补阳、壮阳,常用的食物是羊肉、狗肉、鸡肉、麻雀肉、韭菜、胡桃仁、虾、冬虫夏草等。常用的药膳有:
(1)“益阳麻雀”(仁寿录):麻雀15只,小茴香10克,大茴香10克,生姜9克,大蒜10克,菜油适量。将麻雀去毛和内脏,在油锅中炸酥;将麻雀(炸后)同药料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文火煨1小时左右;取出麻雀食之。每日吃3~5只,半个月后即可见效。功效:益阳补肾,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之早泄、阳痿、性欲减退等证。
(2)“羊肉炖胡萝卜”(《从美味中吃出健康》):羊肉500克,胡萝卜250克,生姜3片,黄酒2匙,橘皮1块,植物油适量,细盐、酱油各少许。先将胡萝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洗净切片,同生姜共入热油锅中翻炒5分钟,加入黄酒、酱油、细盐和少量冷水,焖烧15分钟,盛入沙锅内,再加橘皮和冷水3大碗,旺火烧开后改小火慢炖2小时许,至肉酥烂离火。功效:壮阳补血、暖胃补虚、祛风除寒,适用于阳虚之畏冷、腹痛、手脚不温者。
3.血虚体质的饮食调理所谓血虚体质,即血不够用。血是营养人体的宝贵物质,“以奉周身,莫贵于此”,意思是对于人体来说,没有比血更重要的物质了。血虚其体质表现特点是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血虚体质饮食调养的原则是补血、养血,平素宜常吃一些能够补血、养血的食物,如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常用的药膳有:
(1)“枸杞羊脊骨方”(《养老奉亲书》):生枸杞根1 000克,白羊脊骨1具。将生枸杞根切成细片,放入锅中,加水5 000毫升,煮取1 500毫升,去渣;将羊脊骨细锉碎,放入沙锅内,加入熬成的枸杞根液,微火煨炖,浓缩至500毫升,入瓶中密封,备用;每日早、晚空腹,用绍兴黄酒兑服浓缩药液30毫升。功效:补肝养血、补肾壮骨,适用于肝血亏损、肾精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胁痛等。
(2)“炒羊肝”:羊肝500克,调料适量。羊肝洗净、切片,用湿淀粉拌匀,油锅烧热爆炒,烹上酱油等调料,炒熟即可。功效:养肝益血、明目,可用治夜盲及视力减弱症。
4.气虚体质的饮食调理所谓气虚体质,即是气不够用。造成气虚的原因:一方面是饮食失调,水谷精微不充,以致气的来源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大病或久病后或年老体弱以及劳累过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减弱,气的化生不足。气虚体质的临床特点是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舌淡、脉虚无力等,活动劳累时上述症状加剧。
气虚体质饮食调养的原则是补气,平素还宜多食一些能补气养气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
“人参莲肉汤”(经验良方):人参6克,莲子10枚,冰糖15克。将红参或生晒参、湘莲子(去心)放入瓷碗内,加适量的水浸泡,再加入冰糖;将盛药碗置蒸锅中,隔水蒸1小时以上。食用时,喝汤,吃莲肉;人参捞出留下次再用。功效:补气健脾,适用于气虚所致短气、懒言、食欲不振、精神疲倦、自汗易感冒者。
5.阳盛体质的饮食调理所谓阳盛体质,是指体内阳气过亢,即中医所谓“气有余便是火”,可在人体出现一派火热之证候。其体质特点是:形体壮实、面赤时烦、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
阳盛体质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是泻其有余之火。平素宜多吃一些能清火的食物,如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等。应忌辛辣燥烈的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平素可食以下药膳:
(1)“清蒸茶鲫鱼”(《中医营养学》):鲫鱼500克,绿茶10克。将鲫鱼去鳃肠内脏,留下鱼鳞,腹内盛满绿茶,放盘中,上蒸锅清蒸熟透即可。功效:清热止渴,适用于阳盛所致身热、口渴、面赤诸症。
(2)“糖渍西瓜肉”(民间验方):西瓜500克,白糖30克。将西瓜肉去子,切成条,暴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暴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适用于阳盛所致目赤、口渴、身热、便秘诸症。
6.血瘀体质的饮食调理所谓血瘀体质,是指体内血液流动不畅,甚至留滞、瘀结。其体质特点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淡、眼眶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血瘀体质者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是活血祛瘀。平素应多食桃仁、油菜、山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猪爪葵梗煎”(常见病验方):向日葵梗9克,猪爪250克。先将猪爪洗净,刮去污垢,用河沙在锅中炒泡,再淘洗干净后放入沙锅内,用文火煨炖至烂熟;猪爪煨烂后,加入向日葵梗,煮几沸熬成浓汁,去渣,饮汁。每日2~3次,每次20~30毫升。功效:活血行气化瘀,适用于瘀血所致经闭。
7.痰湿体质的饮食调理所谓痰湿之体质,此指体内水湿潴留过多、积聚成痰的体质。平素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或脾失健运所致。其体质特点是: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黏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痰湿体质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是化痰利湿。平素宜多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等。宜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下面药膳可常食之:
(1)“茼蒿炒萝卜”(中医营养学):白萝卜200克,茼蒿100克,素油100克,花椒20粒。将素油烧热,放入花椒炸焦,捞去花椒渣;将萝卜丝倒入花椒油的热锅中,煸炒加入鸡汤,至七成熟时再加入茼蒿、味精、食盐,熟透淋加香油,勾稀淀粉汁出锅即可。功效:祛瘀、宽中,对痰湿体质所致之肥胖、便溏、嗜睡有效。
(2)“茅根赤豆粥”(民间验方):鲜白茅根200克(或干白茅根50克),大米200克。将白茅根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药渣,再加淘净的大米,继续煮成粥,1日内分顿食用。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痰湿体质所致小便不利、头重身沉。
8.气郁体质的饮食调理所谓气郁体质,即气不周流运行而留滞之体质。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其体质特点是: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气郁体质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是行气达郁。平素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橼等。常用的药膳如下:
(1)“川芎糖茶饮”(中医营养学):川芎6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将上述原料装入碗中,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时,去渣饮用。功效:行气活血行郁,适用于气郁体质所致之胸闷不舒及头痛、时欲太息。
(2)“荔枝香附饮”(妇人良方):荔枝核30克,黄酒30克,香附30克。将荔枝核、香附研成细末,混合后装入瓷瓶密封保存。每服6克,以黄酒适量调服,每日3次。功效:行气解郁,对气郁体质所致月经不调有效。
(3)“白梅花茶”(民间验方):白梅花5克,冲泡代茶饮。功效:理气解郁,可用于气郁体质所致之心烦易怒,时欲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