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小病不可小视
12485700000009

第9章 贫血可不能马虎

42岁的苏女士感到疲乏无力已经3个月了,开始时她也曾想到自己是否可能得了病,但她不喜欢上医院,而且她的胃口一直很好,睡眠也好,只是生活欠规律,所以后来就忽视了。几年前她就不上班了,成为专职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因此变得随意性很大,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干些什么,总感觉疲乏无力。她想,要是说真有病,还不如说是精神空虚,无所寄托。终于她熬不住了,去了一家医院。经检查,血红蛋白只有80克/升,明显低于正常值,以贫血原因待查入住医院,入院后医生给她做了常规检查,又做骨髓穿刺,只能确定缺铁性贫血。发现大便潜血阳性,又为她做了全胃肠道钡剂检查,还做了胃镜,最后诊断为胃癌。还好,病变只是侵犯到肌层,于是为她做了胃癌根治手术。

贫血的原因非常多,甚至有些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归纳起来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是因为造血的器官——骨髓生成血细胞减少,如果把骨髓比喻为一个造血工厂,就容易理解了。第一种可能是造血的原料缺乏,造血原料主要包括铁、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及蛋白质;第二种可能是造血工厂本身出现故障或瘫痪因而停产了,如骨髓因感染、中毒、放射线破坏,或被其他细胞如肿瘤细胞占据等;第三种可能是使工厂机器运转的“润滑剂”不足,也就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缺乏,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这类贫血中常见的类型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铅中毒性贫血以及肿瘤引起的贫血等。但有一种特殊的贫血叫做“婴儿生理性贫血”,它是婴儿出生后2~3个月发生的一种正常生理变化所引起的短暂性贫血,不是病态,所以称为生理性贫血。

第二类是溶血性贫血。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每天约有1%衰老红细胞从血中清除,同时又有相应数量的新生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红细胞数目的恒定。当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此时虽然骨髓造血增强,但尚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这样产生的贫血叫做溶血性贫血。常见的类型有G-6-PD酶缺乏症(如蚕豆病)、免疫性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等。

第三类是失血性贫血,是由于血液丢失过多引起的贫血,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儿童中急性失血少见,多为慢性、隐匿性、长期失血,如胃肠道对牛奶过敏、肠道畸形、肠道钩虫病、产伤(如头颅血肿)、胃肠道肿瘤及月经过多等。

了解了贫血原因,可以对照自己找原因。但许多人因不了解而忽视,尤其是妇女,明知道自己处于贫血状态,却不去医院诊治,就像上述的苏女士那样。许多胃癌患者都和苏女士一样没有明显的症状,其实乏力、隐血试验阳性就是重要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