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小病不可小视
12485700000008

第8章 青年、中年习惯性便秘当心乙状结肠过长

习惯性便秘是指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但亦有学者认为习惯性便秘不仅限于功能性便秘,还包括结肠性便秘与直肠性便秘,因此,患有习惯性便秘的人经过系统治疗无效时,应及早去医院查明便秘的原因。

习惯性便秘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经常感到排便困难。便秘的人不仅会因为大便滞留而使毒素吸收过多,也因大便排出缓慢而比正常人吸收过多的胆固醇。因此,长期便秘的人,面色昏暗、臃肿,呈现出一种异常的病态面容。

习惯性便秘常见于原发性肠蠕动功能异常、大便输送延缓等。

习惯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生活、饮食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以及心理因素等,如果不纠正这些病因,治疗效果往往很差。药物治疗只是临时之举,长期依赖泻药只会逐渐加重便秘程度,生活调节才是根本治疗。通常医生会指导患者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适当增加油脂量,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起居生活规律化,不要睡眠不足或过多睡眠,以及调节好心态等。如果中、青年人通过这些调节仍然无效,或5~7天排便一次,就应去医院检查,因为可能是一种名叫乙状结肠过长的畸形。

正常排便的人,直肠和乙状结肠平时是空的,受生物钟的支配,每天只在排便前定时地把消化吸收后的剩余物,从小肠推送到结肠,逐渐到达乙状结肠和直肠,在这过程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然后出现便意,才将粪便排出。乙状结肠过长的人,则粪便常堆积在乙状结肠中,水分的过度吸收使粪便越来越干硬,于是堆积越来越多,肠道原来的反射机制逐渐处于麻痹状态。

乙状结肠过长的诊断并不困难,钡剂灌肠检查其长度超过正常长度的40%,即可认为是乙状结肠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