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水格局的空间构成
中国人自古以来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而村镇或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之外的又—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五、风水与景观
风水学说虽然是按照“气”、“阴阳”、“四灵”、“五行”、“八卦”等风水学说来考虑的,但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取得一种和谐的关系。所以,追求一种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的思想始终包含在风水的观念之中。居住环境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也要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按照上述理想的风水选址,常包含以下的景观因素:
(1)以主山、少祖山、祖山为基址的背景和衬托,使山外有山,重峦迭嶂,形成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增加了风景的深度感和距离感。
(2)以河流、水池为基址的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而隔水回望,有生动的波光水影,造成绚丽的画面。
(3)以案山、朝山为基址的对景、借景,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使视线有所归宿。两重山峦,亦起到丰富风景层次感和深度感的作用。
对景山一朝山或案山的常见选择(4)以水口山为障景、为屏挡,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形成空间对比,使入基址后有豁燃开朗、别有洞天的景观效果。
(5)作为风水地形之补充的人工风水建筑物如宝塔、楼阁、牌坊、桥梁等常以环境的标志物、控制点、视线焦点、构图中心、观赏对象或观赏点的姿态出现,均具有易识别性和观赏性。如南昌的滕王阁选点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临江要害之地,武汉的黄鹤楼、杭州的六合塔等,也都是选点在“指点江山”的造景与赏景的最佳位置,均说明风水物的设置与景观设计是统一考虑的。
(6)多植林木,多植花果树,保护山上及平地上的风水林,保护村头古树大树,形成郁郁葱葱的绿化地带和植被,不仅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温湿度,造成良好的小气候,而且可以形成鸟语花香、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
(7)当山形水势有缺陷时,为了“化凶为吉”,通过修景、造景、添景等办法来达到风景画面的完整协调;有时用调整建筑出入口的朝向、街道平面的轴线方向等办法来避开不愉快的景观或前景,以期获得视觉及心理上的平衡,这是消极的办法。积极的办法,如改变溪水河流的局部走向;改造地形;山上建风水塔;水上建风水桥;水中建风水墩等一类的措施,名为镇妖压邪,实际上都与修补风景缺陷及造景有关。
依照风水观念所构成的景观,常具有以下的特点:
(1)围合封闭的景观:群山环绕,自有洞天,形成远离人寰的世外桃源。这与中国道家的回归自然,佛家的出世哲学,陶渊明式的桃花源社会理想和其美学观点,以及安全、内聚的思想都有密切的联系。
(2)中轴对称的景观:以主山——基址——案山——朝山为纵轴;以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为两翼;以河流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的风景格局或非绝对对称的均衡格局。这又与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及对称平衡观念有一定的联系。
(3)富于层次感的景观: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案山外之朝山;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之外的护山,均构成重峦迭峰的风景层次,富有深度感。这种风水格局的追求,在景观上正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山水画构图技法上所提的“平远、深远、高远”等风景意境和鸟瞰透视的画面效果。
(4)富于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笔架式起伏的山,金带式弯曲的水,均富有柔媚的曲折蜿蜒动态之美,打破了对称构图的严肃性,使风景画面更加流畅、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实质上作为一种环境设计的风水术,在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方面,不仅十分注意与居住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也同样重视与视觉艺术有密切关系的景观质量问题。在这种环境设计中,景观设计,功能与审美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水观念实所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道、释诸家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综合了中国文化的产物。
六、背山面水、山环水绕汇聚生气
“山环水绕有生气”、“山环水抱,其地吉祥”就是重要的规律,而且是在优选住址时,首当其冲的选择。这已被古今中外的都市乡镇选址和名人故居所证实。
因为风水生气是“遇风则散,界水则止”,所以山环水抱可以保存、收拢宇宙之生气。地球上的动植物要想较多地接收宇宙之气,也得具备一个理想的地形。什么样的地形好呢?仿生学告诉我们:一个铁锅状、喇叭状的地形好。
人类选择好的气场——山环水抱,是一种直觉的“仿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就会发现形形色色的植物也都长有圆形、喇叭状的叶片是接收“天空生气”之形状。植物的叶片,大多数是勺形,往往还向上翅,而且它们与整个植株构成一个面向太空的环状。莲花之王——王莲的叶子状如大澡盆,是个完整无缺的绿色微波接收宇宙生气之物。
九宫八风再看花朵,它们大多是由汤匙状的花瓣拼成喇叭状,有的甚至干脆就是个完整的喇叭状,牵牛花最典型,“喇叭花”由此而得名。
众所周知,植物叶子和花朵的功能是光合作用。但若以风水的思维方式及大宇宙观点考虑,它们之所以不是扁平的而是勺状的,则是为了接收更多的宇宙之气。风水宝地聚气之地也以这种形状为佳。山环水抱。以投身一个天然的较强气场,或者以土石建筑仿造一个山环。山环,是接收宇宙生气,而“水抱”也是迫使这生气不致飘散。这就是对“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解。
山环水抱是蓄气场,必是方整环状为好。山环的方向据《内经》中的“九宫八风”则是理论依据,西面需要有山,挡住西面的“刚风”。同理,西北应有山挡住“折风”;北面应有山挡住“大刚风”;东北应有山挡住“凶风”。这样一来,恰是风水学提倡的规整环山了。
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活力是“气”生成的。《管子·枢言》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人在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生者以其气。”认为人活气行,人死气绝;世上万物都是气的生化结果,天上的星辰,地下的五谷和人的福寿天祸均与气有极大的关系。堪舆术的理论正是以阐释“生气”而架构的,所以古人安居必择“生气”旺盛的“藏风聚气”之地。堪舆家认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见郭璞《葬经》);清人范宜宾进一步解释说:“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意思是近水且靠山背风,生机盎然的地方总是好的居处。堪舆家以相地中风与水这两大要素概括这个理论,因而后世“风水”一词便成了堪舆的代名词。
风是古人最感兴趣的现象,他们认为这是山林水泉之间神奇精灵的活动,下面是庄子对于风声的写实: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寥寥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音,突者,咬者,前者唱于前,而随者唱喁,冷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气是地表固态、液态和气态转化活动的中介,地表生命体最活跃的因素。他变化多端令人莫测;他无孔不入,神变万端。有了风水的“气”,世界也有更加千变万化了。
风水中“龙”的性质
在人们的心目中,想象的动物“龙”,天骄活泼,忽隐忽现,忽大忽小,下可潜藏深渊,上可飞腾云间,兴云布雨,变化多端,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而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堪舆家将山脉比喻作龙,把山脉直呼作“龙脉”。如《管氏地理指蒙》所说:“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
一、龙的概念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像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龙”一词普遍被风水术士用来指示山脉,它是风水的基本概念之一。为什么把山指为“龙”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龙的东方概念与西方不同。东、西方所谓的龙都是想象中的一种爬行类动物。东方龙比西方龙看起来更像一条蛇,浑身上下好像有一种神气的威力。西方人认为龙是一种可怕的、讨厌的想象中的动物。相反,东方人则把它视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完美的、幻想中的生灵。简单地说,西方人会想杀死一条龙,而东方人则会对之顶礼膜拜。人们对龙的这种心态可能就是为什么风水术士总把吉祥的山脉理解为连绵起伏的龙体并且最终称山为龙的原因。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风水术士至少曾试着将山脉的各种形态与盘折飞动的龙作一番比较。《人子须知》是一部非常流行的风水书,它告诉我们为什么风水术士把山脉称为“龙”:
龙(汉代石刻)“地理家以山名龙何也,山之变态千形万状,或大或小,或起或伏,或逆或顺,或隐或显,支扰之体段不常,咫尺之转移顿异,验之于物,惟龙为然,故以名之。”
很显然不是所有的山脉都能称作“龙”。《地理正宗》对此有明确说明,这本古旧的手抄风水书是在朝鲜一家旧书店里找到的。
“莽龙,不葬山,因为山是取水困难的地方,‘山’有死气。而‘龙’是取水容易的地方。因此,在龙的某些地方能找到生气。总之,葬莽,不葬山。”
在我国,龙的传说已有五六千年了。1987年12月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三组蚌塑龙,第一组为“龙虎墓”,龙在墓主人骨架右边,长178厘米,左边是虎。这条蚌塑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条龙,距今6000多年。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雕猪龙,距今5000多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了4500年前的彩绘皤龙纹陶盘。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带龙纹的陶片。古人对龙很崇拜,称为神龙,相信龙会给人带来吉祥,因此,风水把它当作四灵之一。
风水以中国的四条大河来划分龙脉,叫做三大干龙。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为北龙。三大干龙的起点为昆仑山。每条干龙从起点到入海又按远近大小分远祖、老祖、少祖,越靠近起点越老,越靠近海边越嫩。山老了无生气,嫩山才有生气,因此寻地当在少祖山寻,不要到远祖、老祖山寻。风水家说:“搜嫩不搜老,葬饥不葬饱。乘嫩气中和,葬老乘杀了。”(《地理考索》)。每条干龙又分节,起一峰,过一峡,即为一节。为什么要分节呢?因为节数的多少与吉福的长久有关。“节数多时富贵久,一代风光一节龙”(《都天宝照经》)。这种说法显然是风水迷信。
风水又按山脉形态把龙分为进龙、退龙、福龙、病龙。进龙最好,“穴后相看节节高,犹如天马下云霄。子承于父孙承祖,世代居官挂紫袍。”((《堪舆漫兴》)。退龙一般,“穴后一重低一重,此地须知是退龙,纵有穴情只一代,儿孙不久便贫穷”。福龙也不错,“福龙赖有祖宗好,(据渡边欣雄)左右周围轃秦集来,体势纵非真正结,盘桓安静亦堪栽。”病龙最差,“病龙慵懒不堪言,边死边生力欠完,锄破崩残同一断,纵然成地亦孤寒。”这种说法当然也是迷信,不过从环境美恶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优劣影响来看,还是可以理解的,从人的心理来说,显然希望环境优美,舒适悦目,因此不能笼统地否定它。
干龙的祖山必是名山,地域大,跨州连郡,延绵千百里。干龙脊脉,多为疆域界限,当它暂停过峡时,往往形成盆地。这些盆地是营建省会通衙的好地方。“千里为大郡,二三百里可为川,百里只堪为县治,下此为镇市”(《地理简明》)。这大体上合乎现代人的观念。
干龙之下又分支龙,地理术语称作支脉,是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大干龙以大江大河划分,支龙则以小溪小涧划分。得水处结穴,不及干龙悠久,但仍是上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