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语故事·第一辑
12435700000004

第4章 一画(3)

荆轲喜欢读书、击剑。在燕国时,和杀狗的高渐离交情甚深。高擅长击筑(读zhu。当时一种击弦乐器),两人每日在街市共饮,喝到酒兴上来的时候,高渐离击着筑,荆轲依调子高歌,他们时而仰天大笑,时而相对而泣,在大厅广众当中,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荆轲为人深沉好学,燕国的一位着名人士田光很看重他,因为田光深知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辈。

燕国的太子名叫丹,曾在秦国做人质,期间饱受秦王的凌辱,太子丹心怀怨恨,从秦国逃回了燕国。

这时,秦国日益强盛,不断向东扩展势力,出兵攻掠齐、韩、魏、赵乃至南方的楚国,眼看快要打到燕国了。燕国国小力弱,面对秦国的威胁,君臣上下都在担心大祸将至。

燕太子丹更急于报仇雪恨,但苦于力量太弱,找不到对付秦王的有效办法,便请教他的师傅鞠武。

鞠武先讲了当前秦国势不可挡的形势,劝太子丹不要去惹秦国,但太子一再问他还有什么别的良策,鞠武一时也拿不出个好主意。

后来,秦国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至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力谏太子丹,说这样更会惹怒秦国,并说:

“希望太子立即把樊将军送到匈奴人那里去,以免秦国以此为借口找我们的麻烦。我们可以联合各诸侯国及北方的匈奴人,共同对付秦国。”但太子丹既不肯送走樊於期,又觉得鞠武联合各国的计划太遥远,在太子丹一再请求下,鞠武建议跟田光商量一下,于是请来田光与太子见面。

太子让左右的人全都退下后,然后挨近田光,含蓄而神秘地说:

“燕秦两国势不两立,请先生考虑这件事……”

田光心中清楚,回答说:“我听说:骏马处于壮盛时期,一日可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一匹劣马也能跑得比它快。(臣闻骐骥盛北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光之。)太子您听到的关于我的传闻,那是我年轻时的事了,我现在老了,精力衰竭了!不过,我虽然不能替太子去办国家的大事,但我的好友荆卿却是可以担负重大使命的啊。”言罢,田光答应介绍荆轲来与太子共同商议。

田光把荆轲引荐给了太子丹以后,为了解除太子丹的疑虑(担心田光因知道谋刺秦王的计划而泄密),便自杀而死。

后来荆轲到秦国去谋刺秦王赢政,但没有成功,荆轲当场壮烈而死。而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感人的故事,则千古流传。

一败涂地

【释义】涂地:指血肉涂抹满地。比喻失败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刘邦,江苏沛县人,年轻时任秦朝泗水亭长之职。朝廷征募建造秦始皇陵墓的工人,他奉命带领着一批民工前往骊山。可是,途中不断有人逃走,刘邦心里想:“再这样下去,恐怕还未到骊山,民工都将逃得干干净净,身为带队和亭长,必将受到罪责,与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将他们都放了,自己也逃吧!”刘邦将想法向众人一讲,众人都非常感动。有些不愿逃走的,便追随刘邦躲进荒山中。

不久,陈胜、吴广起义。刘邦的好友在沛县任小官吏的萧何和曹参建议县令说:“目前局势,何不请刘邦回来帮助呢?”县令即派樊哙前去邀约刘邦,不料当率领百余部众的刘邦到达城下时,县令因见人数众多,恐刘邦倚众造反,下令关闭城门,并打算暗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获知情况有变,便连夜逃到刘邦营中。刘邦来到城下,写了封鼓动民众造反的信,用箭射入城里,城中百姓立即响应,杀掉县令,大开城门迎接刘邦军队,并共同推举他为首领。刘邦谦让道:“目前天下局势仍是混乱不平,如果你们选错了统率者,将会使起义之事一败涂地。”

但萧何、曹参等人极力拥护刘邦,刘邦便不再谦让,最后以沛县为根据地,揭开了推翻暴秦、楚汉争霸的序幕。

一言九鼎

【释义】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一句话抵得上九鼎之重,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请求援助。楚王不肯答应。最后,平原君手下,一向被人瞧不起的门客毛遂自愿前往,他仗剑上殿,为楚王分析时局,说明利害之所在,终于说服了楚王。毛遂因此立下了大功。

“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提高到像九鼎大吕般的重要。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比百万军队的力量还要强大。”(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一筹莫展

【释义】筹:计策,办法。展:施展。形容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蔡幼学传》。

蔡幼学是温州瑞安人,18岁就考取了礼部会试的状元,成为宋孝宗即位十年以来最年轻的进士。

当时的宰相张说是皇亲,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另外的两位宰相虞允文、梁克家毫无主见,朝中的政务全由张说一人独揽,政局非常混乱。

蔡幼学面对这种现象十分气愤,上书孝宗皇帝,直率地批评朝廷的失误。他说张说不明大体,权势太重,近于胡作非为,应该受到惩处。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张说更为恼火。因此,蔡幼学被降级使用。

孝宗死后,宁宗即位,他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下令朝臣和地方官批评朝政。

蔡幼学再次上书,他说:“陛下要打算当一个贤明、有作为的君主,必须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要孝敬父母;二是要注意选拔品德高尚、才能超群的人担任重要职务;三是要减轻赋税,宽以待民,使老百姓体会到朝廷的仁爱。近些年以来,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制造舆论,意在排挤品德优秀,而又有杰出才能的人。大臣们有心为朝廷效力,又怕招惹是非,身遭不幸;忧国的人有意为朝廷办事,常常担心与皇帝的意见不符;朝廷有学问的人不少,却都不敢坦诚地说出正确的意见,使您一点措施都没有(多士盈廷而一筹不吐)。这样下去不抓紧兴办教育,广泛地选拔人才,怎么能使天下的仁人志士振奋精神呢?”

宁宗看了蔡幼学的奏章,大为赞赏,准备提升蔡幼学的职务,但宰相韩浽胄却极力反对。韩浽胄本人就是不学无术,对有才学的人非常忌恨,把有见识的学者诬蔑为“伪学”,排斥与他政见不同的官员。蔡幼学不得志,只得离开朝廷,到地方上任职。

一丝不苟

【释义】苟:苟且,马虎。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个信奉回教的乡绅为了能够吃上牛肉,就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贿赂知县汤奉。汤奉也是个回教徒,他也十分想吃这牛肉,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禁令。这时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正来府中拜访。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万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回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间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奉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上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把一面大枷给他带上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贴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让他游街示众。如果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奉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