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吕雉幼时,便受父亲熏陶,对风水凶吉之事有些研究。尤其是成人之后,对云气预测的功力更深。吕雉与父亲有所不同,父亲吕公善于相面,吕雉则善于望云气。人生来就带有云气,各个人所带的云气不同。从云气上可看出一个人的前程、命运、财富和行踪。有的人带着富贵之云气,就富贵世间,有的人带着官云,则官运亨通,仕途无阻。而有的人则带着其他云气,各种云气讲法不一。而刘邦身上带着龙云,这吕雉对此云气一看便知。
在寻夫的过程中,吕雉善于望云气的本领还真帮了她的忙,好像有人指示目标一样,吕雉一路径直找到了刘邦。
听完吕雉的一席话,刘邦的心里咯噔一下,似乎若有所悟地问吕雉:
“真有此事?你不哄我吗?我真的有龙云之气吗?你快跟我说来,仔细说与我听。”
“我哪能骗夫君呢,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吕雉十分认真地回答。那口气好像在质问刘邦:你连我都不相信吗?
刘邦不住地点头,然后,低头不语,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刘邦开口了:
“我曾多次听人说,秦始皇常讲东南有天子气,所以连番东巡,意欲厌胜,始皇帝死后,王气犹存,莫非我刘邦就是承接王气之人?”刘邦这一想,喜不自禁,能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也不错。
这事太大了,吕雉也不好判断,不好回答。
此时,不管有无王气,毋庸置疑的是,刘邦已有了争霸一方的野心。而且在他心中已坚信不疑这天子的龙云之气定是自己刘邦,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夺取天下,像始皇帝一样统一天下的志向,更加明确而坚定了。
对妻儿的关心是刘邦再也掩饰不住的,也无需掩饰。急切地想知道妻儿一年来的生活感情,在见面之后成为必然的话题。
“这段日子还好吗?”刘邦问道。眼里充满了急切的关怀。
这一句问话,望着许久不见的丈夫消瘦的面孔,再看一看衣衫破旧的儿女,想一想一年来自己所受的苦难,勾起了吕雉的种种辛酸,两眼盈盈欲泪。想要一股脑把自己的委屈倾吐出来,话至嘴边又不知该如何说起,一年多的艰辛、苦难生活哪里能一下子说清楚呢?
“别哭,别哭,”见吕雉泪珠欲落,刘邦忙加劝慰,“现在不是好了吗?全家团圆了。”
等到吕氏讲完了自己的遭遇后,刘邦也是泪流满面。
见家人团圆,刘邦从根本上打消了返乡的念头,索性在芒砀山中,找到一个幽谷,垒石为居,过起了贫寒但欢乐的日子。
现在的芒砀山有一个叫皇藏峪的地方,就因为刘氏家人的居住而得名。
此时的刘邦,尽管有争霸一方的意念,但并没有实现的机会,只能与老婆孩子安心的过日子。
始皇帝就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他照例巡幸东方。但这一次却成了他最后一次的巡幸。
统一天下以后,原本精力充沛的始皇帝,几年下来,发觉自己的身体已渐渐衰弱,而感到惶恐不安。他曾找人来占卜,但卦上仍显示吉光,因此他决定出巡。
从首都咸阳出发时是阴历十月,初冬。随行的有大臣李斯和宦官赵高,至于少子胡亥则是始皇特准予随行的。
始皇帝共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名扶苏。扶苏具有学者的风范,气质温厚,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但他常常劝谏父王的施政应施以仁政,所以始皇渐渐地疏远了他,打发他跟随蒙恬将军戍守北方。始皇帝独钟爱他最小的儿子胡亥。这胡亥从小不走正路。好的学不会,坏的不学自通。调皮捣蛋,无所不为。但有一点,就是会讨好始皇帝。始皇喜欢听什么,他就说什么,将始皇哄得高高兴兴。
始皇帝当时尚未决定由谁来继承王位。晚年时他更迷信长生不死之术,所以和死亡有关的继承问题,对他而言是一大忌讳。耳朵里听不得别人说死,更听不得别人谈自己死,以及和死有关的事情。只要有人提到,便勃然大怒,动辄杀人。
然而,长子扶苏和少子胡亥,到底谁能继承王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朝廷中,为了立太子的问题,而分为扶苏派和胡亥派。扶苏派以蒙恬为首,胡亥派则以赵高为首。谁能得到天下,那一派的人便能掌权,而另一派的人定要遭到杀戮。这是必然结果。
赵高是个出身低贱的宦官。但他深明律法,个性狡猾,很得始皇帝的宠信,职掌宫中的车马和皇帝印玺,同时教导胡亥法律,权位甚高。但他是野心家,也是阴谋家。在他看来,胡亥掌握在自己手中,胡亥得了皇位,就等于天下大权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赵高心机算尽,对皇位是势在必得。
始皇帝巡游至会稽山(浙江省),沿海岸北上,到达北边的琅琊(山东省)。这时,始皇帝已经有了病兆。继续巡幸到沙丘(河北省平乡)时,病情突然恶化,始皇帝预感死期已近,就叫身边的赵高起草诏敕,给长子扶苏。内容为:
“把远征军交给蒙恬指挥,立刻回咸阳参加朕的葬礼。”这诏书的意思十分明白,长子即位是理所应当之事,所以始皇帝临死之时,还记得召回长子扶苏。
赵高起草完毕,刚封口,尚未交到使者手里,始皇帝就断气了。听到这变故而急急赶来的有少子胡亥,宰相李斯,还有几名宦官。
李斯没有想到始皇帝会如此之快的谢世,更没想到会死在巡游途中。
他先是惊愕失措,但很快地冷静下来,向在场的人提议道:
“当今天下,全凭始皇帝的威武而完成统一局面。如果皇帝在巡幸途中驾崩的消息传出去,人心动摇,可能会发生大****。所以最好在回咸阳之前,要不动声色,就像皇帝活着一样。”
大家同意李斯的话,于是派一名宦官坐在载着始皇帝灵柩的马车里,作为始皇帝的替身,三餐饮食和所有的应对,都由他代行。
赵高先前就安排胡亥随行,这是他先见之明,现在手中又握有始皇帝给扶苏的遗诏,不禁发出得意的微笑。曾经受宫刑,出身卑贱的赵高,如今竟能一跃而掌握大权,这正是他多年来的梦想。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胸中秘藏的阴谋,开始冒出黑色的火焰。
李斯本来想的是封闭消息,为了稳定。没想到这一封闭消息反倒坏了大事,消息传不到扶苏那里,扶苏就无法赶回咸阳参加葬礼。
赵高先到胡亥那儿,拿出始皇帝的遗诏说:
“先帝只给你大哥遗诏,很明显地想让他继承帝位。对于你和其他的兄弟却只字未提。如果你大哥扶苏即位的话,你必定会陷于悲惨的境遇。你说该怎么办呢?”赵高明知胡亥会有什么反应,却故弄玄虚。
胡亥假装镇定,将手中摇扇一挥:
“明君知臣,贤父知子,先帝的遗志既然这样,我这个做儿子的服从!”
赵高不以为然,放下架子,凑上前去:
“不对!现在能够左右天下命运的只有你、丞相李斯和我三个人,如果我们三个同心协力,让你登上帝位,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哪里使得,”胡亥推辞,“父命难违,那是抗旨不遵,这样岂不把我置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地了吗?”
“非也。”赵高打断胡亥,“历来贤臣保明君。你聪惠灵敏,为人机警,有帝王之材,你父的帝王之材全部承袭,可谓明君。你兄扶苏,虽为人老实,但过于迂腐,为帝王其材还差些。”
他极力劝诱胡亥。胡亥起初犹豫不决,最后还是答应了。
赵高接着又到李斯那儿。对李斯的说服有一定难度,赵高早已想好了计策。
“始皇帝给扶苏的诏书尚未发送,发动军队的令符和皇帝的印玺,都在胡亥手中。太子属谁,只看丞相你和我作何安排,你意下如何?”赵高先发制人,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并不回避。
李斯瞪着赵高,十分惊奇,更多的是生气。
“你的话无异于叛国,你怎么能想出这样的事来。先帝的遗志,并非人臣所能左右的。你为人臣,就应以先帝的遗志为准则,不容篡改,你若自行改动,就犯了欺君之罪。”
李斯强烈地反对。赵高立即反问:
“丞相,你觉得自己的才能,能胜过蒙恬将军吗?就天下民心来看,也一定是扶苏较能获得众望,你说不是吗?”赵高完全是有备而来,并不害怕李斯的责问。
李斯听到这番话,脸上表情非常奇怪,却也在赵高意料之中,他回答:
“我当然无法胜过蒙恬。蒙恬战功累累,现又戍守边关。哪里是你、我可比得的?”
李斯尚未答完,赵高接着又先发制人:“在秦国,尚未有人能经历二代君主而仍保有大臣的地位。扶苏即位的话,一定会起用蒙恬为丞相,而李斯你就会尝到失败的滋味,为了避免这样结果,就应该立胡亥为继承人。”他想巧妙地说服李斯。
李斯心中一震,这一击正打在李斯的痛处。李斯不能不顾及到自己的前途。
李斯念及始皇帝提拔之恩,起初拒绝参加这项阴谋。两人针锋相对地争论了许久。
最后,李斯不堪诱惑,终于屈服。
李斯含着眼泪仰天叹息道:
“唉!生此乱世,求死不得,就苟且偷生吧!”
“苟且偷生”说的还是较为好听的,李斯本被胁迫,却也受人误解,也在他不能主张正义。
于是,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合谋。李斯伪造立胡亥为太子的诏敕,并说是始皇帝在沙丘给他的。接着又把遗诏密改成“扶苏,朕正在巡幸天下的途中,意欲寻访各地名山,并祭祀诸神祈求长寿。你和蒙恬将军率领着几十万军队,在边境和匈奴作战多年,至今并未立下任何功绩,而士卒损失惨重。不仅如此,你还经常诽谤朕的施政,真是不肖!为了弥补你的罪过,你就用这把剑,和蒙恬将军一起自刎谢罪吧!”
这封诏书上有皇帝玉玺的封印,扶苏万万想不到它是伪造的,对于父王如此的命令,他感到十分意外。当他拔剑想自刎时,蒙恬立刻制止,并要他再度请命。扶苏却说父命不可违抗,就毅然拔剑自刎了。
蒙恬坚决不肯自刎,于是被监禁于阳周(陕西省定西)。
几个月后,在狱中服毒身亡。
扶苏自刎而死及蒙恬被捕的消息,传到胡亥的耳里,他们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时天气仍然很炎热,始皇帝的尸体很快就腐烂了,臭气四溢。他们费尽心思地掩饰臭味,并匆忙地赶回咸阳。
九月,回到了咸阳,赵高立即发布始皇帝的死讯,并将始皇帝遗体安葬于骊山。胡亥即位,称二世皇帝。
此时,赵高一跃而成为郎中令,与李斯共同管理国政。于是,这一项阴谋大功告成。
但赵高怕阴谋被揭发,于是进言二世皇帝,将皇族、贵族等处刑,以断绝祸根。变成傀儡的二世皇帝,不知这是赵高的诡计,竟然应允。
赵高一手遮天,捏造出许多莫须有的罪名,使得二皇子、十皇女,和无数的贵族被处死。咸阳城内外,每天都有处刑的血腥场面。
这时李斯深深后悔参与这项阴谋,但为时已晚,因为李斯也难逃赵高的毒掌。
于是,朝政完全沦入赵高手里,而二世皇帝每天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从不过问朝政。
营建阿房宫的大规模工程仍然在继续进行着。于是,租税日重一日,征役不停,朝廷律法也愈来愈残酷。
秦朝的独裁统治,变成血腥味十足的恐怖统治。
一场大规模的民变处于萌发之中。
2
咸阳城内不安的气氛,很快地传到地方上来。无法忍受暴秦压迫的乡民贫农们,纷纷起来反抗。
最先揭竿起义的是陈胜和吴广二人。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为阳夏人,字叔。两人同为原楚国人。
陈胜原是一个受雇耕作的贫农。他在年轻时,有一天工作累了,就坐在小丘上休息,忽然感慨地对主人说:
“我一直受您无微不至的关照,将来若能出人头地,绝不会忘记您的恩惠的!”
主人听了,不禁嘲笑他说:
“像你这种身份的人,怎么可能有富贵显达的一天呢?别开玩笑了!”
听到主人这么一说,陈胜又叹道:
“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有许多罪犯和穷人被征调到北方的渔阳(今北京密云)去守卫边境,以抵抗匈奴的侵略。陈胜、吴广也是其中的两人。他俩虽没有什么学识,因处事机警灵敏,所以逐渐在九百多人中崭露头角。
当他们前进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时,正好遇上大雨,道路泥泞,于是他们停下来等天晴,在这里一连过了几天。
依照当时秦朝法律的规定,未能如期到达指定地点者,全体人员都会被斩首。算一算日程,他们实在无法在限期内抵达渔阳。
于是陈胜和吴广商议道:
“即使现在继续前进,在限期内也无法到达渔阳,到时我们一定都会被处死刑。虽然逃跑或反叛也有被杀的可能,但是至少还有一点机会。我们不如拼死造反,即使失败还是值得。”
停了一会儿,陈胜又接着说:
“何况普天下的百姓,受秦朝的压迫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民间传说应继承皇位的扶苏,因进谏而触怒皇帝,被流放于边境,其实扶苏已被二世皇帝杀了。百姓知道扶苏很贤能,但不知道他已死。楚国的项燕是一位卓越的将军,经常立下大功,并且很照顾属下,所以深获大家的爱戴。有人说他已经死了,但也有人说他逃亡隐居在某处。现在我们二人不如假冒扶苏和项燕,相信众多的百姓都会跟随我们的。”
吴广虽然赞成,但知道扶苏公子和楚将军二人本为宿敌,哪有合作的可能呢?但为了煽动茫然无知的老百姓,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借口了。
意气相投的陈胜和吴广,立即卜卦问举兵吉凶,为他们占卜的人看出他们的心意,就说:
“你们想做的事一定会成功的。卦上说鬼神愿意帮助你们,所以你们可以放心去做!”
他们听到这些话,欣喜雀跃。
“对,我们不妨假借神灵的力量来约束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