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12408600000006

第6章 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谷、菜部本草谷部(5)

自然配方名称制作方法大蒜粥大蒜去皮洗净,等米粥将熟时,放入煮熟即可。食用时可加入少量盐调味,此粥适用于急慢性痢疾、肺结核、中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对高血脂、急性肠炎也有辅助疗效。长期食用还有抗癌、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食欲的功效。大蒜瓣生食大蒜瓣对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够杀灭口腔和消化道细菌,被誉为“天然抗生素”。糖醋蒜将老陈醋加糖熬开后晾凉,倒入容器内;鲜蒜剥皮后晾1~2天,放入醋中,将容器口密封。置于阴凉处,10~15天后即可食用。此蒜有健脾开胃、化积利咽之效,食之可刺激口腔唾液的分泌,缓解口干症状,增强食欲。

别名:护生草。

《本草纲目》记载

利肝和中。利五脏。

释名

荠菜滋养众多生灵,所以叫做荠。僧人用荠菜的茎来拨动油灯或蜡烛的灯芯,调节灯的亮度,茎加热后所产生的气味,有驱赶蚊虫、飞蛾的作用,因为客观上避免了蚊虫、飞蛾被火烧掉,保护了生命,所以也叫护生草。

集解

荠菜有大有小。小一些的荠菜,叶子、花和茎都是扁平的,这样的荠菜味道鲜美,叶、花最小的叫做沙荠。大一些的荠菜,叶子很大,但味道不好。冬至后荠菜就会长出苗来,到了二三月茎就有5~6寸高了。所有的荠菜开花时都是白色的小花。结的豆荚有三个角,豆荚内有很小的子,在四月份便可以采收。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可以养肝、护肝,滋补元气。还可以治疗眼痛,有明目的作用。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有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眼痛。对脾胃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可滋补五脏,治疗眼痛和青光眼,使眼睛明亮。还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解热毒。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尼克酸、维生素C等。

健康效果

食用荠菜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还可降低血压,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可防治夜盲症、胃溃疡、痢疾、肠炎、癌症等。

自然配方名称制作方法荠菜

蜜枣汤将荠菜和蜜枣洗净后,注入适量清水,旺火煮沸,再转为小火煮2小时即可。此汤清香甘甜,可健脾止血。

豆腐

拌荠菜豆腐切块,过水焯一下,荠菜洗净焯一下,沥净。将豆腐和荠菜放在盘中,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即可。此菜清新爽口,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还有减肥的作用。荠菜粥荠菜洗净,切小块。粳米熬粥,煮至八成熟时,加入荠菜,煮熟即可,食用时可加少量的盐。经常食用荠菜粥,可以防治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等。

荠菜

秧鸡片将秧鸡肉切成薄片,用盐、料酒、蛋清、湿淀粉搅匀,再加香油拌和。锅内下油烧至四成热时,把秧鸡片入锅滑开,倒出。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葱段略煸,加笋片、荠菜末煸炒后,即倒入秧鸡片,加入料酒、清水、味精、醋、盐,最后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出锅即可。此道菜具有补益脾胃、通利水道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久泻、浮肿、腹水等患者。

葫芦

别名:壶卢、匏瓜。

《本草纲目》记载

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

释名

古称“壶卢”。壶,是一种酒器;卢,是一种吃饭用的器皿。这种植物长得特别像喝酒、吃饭用的器皿,所以叫壶卢。其中特别圆的叫匏,因为可以在水上像瓢一样漂着,所以又叫瓢。

集解

葫芦有许多种类,如长瓠、匏瓜、蒲芦等。虽然它们的名称、形状都不一样,但都属于同一类。这些种类到处都有,只不过人们了解、利用的时间有先有后罢了。所有的种类都在正月、二月下种,长出苗时需要引蔓。叶子有些像冬瓜的叶子,只不过外面长有细毛,外形有些圆。长成后大一些的可以做成盆,小一些的可以做成碗或酒杯,绑在一起可以像船一样浮在水面,还可以做成像笙一样的乐器,里面的瓤可以食用。由此可见,葫芦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

葫芦

气味:甘,平、滑,无毒。

主治:可以解热毒,利尿,消热,治泌尿系统结石;可以消除恶疮,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维生素A、胡萝卜素、硫胺素、维生素C、钙、磷、钾等。

健康效果

葫芦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有降低血糖的功效,同时还有一定的防癌、抗癌的功效,尤适宜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自然配方名称制作方法葫芦茶将陈葫芦研末,和绿茶混合在一起,用沸水冲泡,当茶饮用。经常饮用此茶,有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

莴苣

别名:莴菜、千金菜。

《本草纲目》记载

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功同白苣。

释名

据说莴苣来自呙国,因此叫莴苣。

集解

莴苣每年正月、二月下种,最适宜种在肥沃的土地里。莴苣的叶子有些像白苣的叶子,只不过稍尖,而且有些发青。如把叶子折断,里面就会流出白色粘手的汁液;每年四月会抽出3~4尺高的薹来。莴苣可以剥皮生吃,如果用酒或糟腌制一下,味道更好。

气味:苦,冷,微毒。

主治:可滋阴养肝,滋补元气。还可治疗眼痛,有明目的作用。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磷、钾、钠等。

健康效果

食用莴苣能增强胃液,刺激消化,增进食欲,并具有镇痛和催眠的作用。同时,莴苣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滋润皮肤,清洁口腔,预防龋齿,还有极强的抗衰老、抗癌作用。自然配方名称制作方法凉拌莴苣莴苣去皮、去叶,洗净切成丝,用开水焯一下,放入凉水中过凉,沥干放入盘中,撒上味精、白糖等调味品,拌和均匀即可食用。此菜清凉爽口,可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经常食用可以滋润皮肤,有抗衰老的作用。莴苣粥莴苣去皮、去叶,洗净切成小块,用水煮15分钟后,加入粳米煮粥,熟时加入适量白糖。此粥有健脾胃、通乳汁的功效,适用于妇女产后缺乳等症。经常食用还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痔疮。

竹笋

别名:竹萌、竹芽等。

《本草纲目》记载

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

释名

生长一旬(十日)以内的竹子,就叫笋,一旬以外的就叫竹了。所以筍(笋的异体字)字是由“竹”和“旬”组成的。

集解

笋有可以食用的,有不可以食用的。整体来看还是南方较多。竹子分雌雄,从根上看第一枝双生的一定是雌的,而雌的旁边就一定有笋出现。江南人冬天会挖掘大竹根下没有出土的冬笋,这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一般来说,吃笋就像吃药,如果方法得当就会有益于人,反之则会给人带来伤害。

竹笋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可治消渴症。经常食用有益气的功效。还能利膈下气,清热化痰。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钠、钾等。

健康效果

经常食用竹笋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消化不良、便秘等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自然配方名称制作方法凉拌鲜竹笋鲜竹笋煮熟,与生姜、醋拌在一起食用,可治痰多咳嗽。

别名:落苏、昆仑、草鳖甲。

《本草纲目》记载

治寒热、五脏劳。散血止痛,消肿宽肠。

释名

茄又叫落苏,但其得名的原因尚不清楚。据说是隋炀帝把茄改名叫昆仑瓜。因为鳖甲能治疟疾,而茄也能治,所以有的医书便把茄叫做草鳖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