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行走在心灵深处
1240700000013

第13章

地下10公尺。脱胎,换骨,发酵,酝酿。在黑暗中,葡萄安静地等待着。记住方向,忘记时间。最美好的酵母就是葡萄的耐心。饱满的糖分转化成回味绵长的酒味,年少时青涩的丹宁变成厚重悠远的口感,甚至连天性中难以剔除的酸楚都变得清新动人。这一路走来的等待与坚持,赋予它宛若新生的光彩。那光彩,映照在葡萄庄园主人珍藏已久的Riedel酒杯上。透过水晶的杯壁,它看到久违的天空,看到欢呼庆祝的人群,看到庄园主人的女儿羞涩待嫁的脸庞。原来,这一等,就是10年。

当这样一杯穿越时间的红酒倒进杯子的时候,在酒杯的边缘会有一圈金黄色的酒晕,浓郁得在杯壁上缓缓地流下醉人的酒泪。倒入杯子的那一刹那,沉睡了10年的香气慢慢地释放出来。在复杂而微妙的香气变幻中,可以体会得到那一路的苦涩都不复存在,变化出的是富有层次的口感和无限美好的回味。没有历练和坚持,又怎能酿造出一杯美轮美奂的葡萄酒,就像没有苦难的人生又怎会拥有鲜活的精彩。

一杯上好的红酒更像是一段精彩的人生。它一定要禁得起时间的考验,有非常均衡的口感,在时间的磨砺中磨平的艰涩,形成充满力量的骨架,让各种香味不断平衡协调而又不失去自我。 一如我们的人生,只有经历了不寻常的日子,幸福和愉悦才更有价值。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让我们的一生像上好的红酒一样,有厚重的酒体、美丽的酒泪、耀眼的酒晕、不再艰涩的丹宁、持续的香气和无穷的回味。

一瓶上好的红酒,从杯外到杯内,2毫米的距离,尚且走了10年。

芸芸众生的你我,从青涩到成功,要做多少年的准备呢?

爱能止恨

有一段时间,我在做一个与外科方面有关的课题调研。去了几家医院,做了几次访谈,都没有太大的收效,人也变得有点焦躁了。这个时候,我的好友向我引荐了一位前辈——当地人称“马一刀”的外科主任,当年他的老师是这所医院里两位神刀之一。据说,因为老师的关系,马主任经历很多坎坷。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的两位神刀放下手术刀拿起笔,各执一派,斗得很凶。最后对立一派的葛神刀占了优势,顺风顺水,做起了医院领导。马主任的老师一股火病倒了,很快就去世了。而他的学生们的命运也都走入低谷,被分散到很远的乡镇卫生院。

说起“马一刀”的传奇,要从他在乡卫生院讲起。传说当年他什么病都能治,白天黑天连续出诊,哪有病人哪有他。等到文革结束的时候,马主任又回到了这所曾经让他爱恨交加的医院。说不清具体什么时候,马医生在大家的心目中就变为了“马一刀”。这时的葛院长已经退休,只是还常常回医院出个专家诊,手术也做得越来越少了。已近暮年的葛院长变得很和善,见人就会主动点点头或是聊上几句,完全找不到当年锐不可当的影子了。偶尔实在避不开的时候,马主任也会碰上葛院长。在他的心里,自从老师去世、自己被下放的那一天起,他就不打算再见到这个姓葛的人了。

我终于有机会见到“马一刀”老师了。马主任为人和善,一边热情地为我沏茶,一边拿出他的手术日记。那里记载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案例,每一个病例的记载都很详细,病人状况、病情描述、家庭介绍、手术前的准备方案以及手术后的恢复……透过这点点滴滴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医生走过的路,丝毫看不见当初命运遭受颠覆性改变对他的影响。

我快速翻看着病例,发现其中有一页很特殊:没有病人的名字,没有家庭情况的记载,只是在术前方案部分记得特别的细致,其中还画有手术部位的详图,看得出这是个特别的病人。马主任看我很长时间没有翻页,就问:“看哪一个病例呢?”

“噢,没有名字,但能看出您特别重视这位病人。”我看着马主任说。

隔着桌子,马主任望了一眼我在看的病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低声说:“是个老对手。”

“是那个葛院长吗?”我脱口说道。

“你也知道他?有人给你讲了我们之间的事了吧?”他很惊讶地看着我说。

“只是知道一点点。”我有点担心马主任会不高兴。

“啊,四年前,那个老头得了胃癌,是我给他做的手术,现在活得还挺好。”马主任很平静地告诉我。

“您怎么会同意给他做手术呢?”我终于还是把心里的疑问说出来了。

“他和院长说,想要我给他做手术。如果我不同意,他就不手术了。他是很犟的人,他可是说话算话的。”马主任说话时的语调很低,像说给我又像是自言自语。

“那您就答应了?”我也随着他把语调放低了。

“没有,我没答应,因为心里有个死结,我怕自己做不了这个手术。后来老头知道我不肯给他做手术,就提出要见我一面。我去了,发现他一下子苍老了很多,瘦弱的身体让病床显得很大。当屋子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时,他把手伸向我,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他说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向我道歉。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么严重,无论能否下得来手术台,对于以往都是一种结束。那一刻,我心里的结松了……”马主任似乎带着回忆顾自说着,一直没有停顿,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对我笑笑说:“陈年往事,让你见笑了。不过,我这还是头一次和外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舒服多了,现在才是真的释怀了吧。你好像是专程来为我的心松绑的。”

那天,我们在办公室聊了许久。我们交流了许多非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多日来困扰我的问题也一一迎刃而解。

回去的路上,我想到马主任提到的“为心松绑”,想到了马主任那么多年的绵绵心痛却在“宽恕”的瞬间将一切放下。放下心中的禁锢,让心与心之间汇成一片海;放下无形的枷锁,让人与人之间不再有阻隔。放下,更需要豁达的胸怀。“宽恕也是一种大爱,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也同样放下了自己心中的恨。”离别前马主任说的这句话,让我想起释迦摩尼说过的一句话:“恨不能止恨,唯有爱能止恨。”

快乐的付出

雪莲是一所私立重点中学的英语老师。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她具备优秀老师所特有的亲和力。很快我们就轻松愉快地交谈起来。

雪莲告诉我,刚刚做老师的时候,看着那些可爱的孩子,特别想为他们多做点事,所以当家里的经济条件稍有一些改善,她就买了一台摄像机,为的是把学生们在校园生活的点滴片段一一拍摄下来。在带这个初中班的四年里,她为学生们摄下了很多有意义的瞬间,其中既有课堂热烈的讨论发言、有充满趣味的年级活动、有考场上紧张的奋笔疾书、有运动会上飞奔向前的接力瞬间……点点滴滴,最后做成了精美的视频,刻在了光盘上送给她的每个学生。这张光盘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轨迹。随着镜头的推移,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知识在积累,身体在成长,表现得越来越阳光和成熟。在未来的日子里,那将是他们最弥足珍贵的回忆。那段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会在他们每次看到视频的时候,就鲜活地再现出来。这样的礼物,着实让学生和家长们从心里感动。有的学生家长看到了这份难忘的毕业礼物,打电话给雪莲,感谢这位细心体贴的老师为学生们所做的一切。

雪莲在给我讲述这个情节的时候,从她的眼睛里,仍然可以看出她沉醉在这份喜悦之中。“能为学生们做点事情,真的很开心!”她的幸福感染着我,同时也将我带回到自己曾经被热烈“点评”过的那堂难忘的课。

2010年4月,我在北京宣武医院做了一天讲座。药学部的王育琴主任在这之前曾经听过我的课。她很热情地提前为我做了宣传,所以那天来听课的不仅有医院的工作人员,还有不少医院职工的家属。上课是一件令我充满激情的事情。虽然那天我还在感冒中,会不停地咳嗽,但这仍然挡不住我想多讲一些的“冲动”。一上午的讲座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等到下午临近课程结束时,我发现听众席后面的过道上站着的人仍然有增无减。

课程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大家长时间的掌声让我所有的劳累都化为最充实的幸福。林主任代表大家送给我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尾是大家的签名。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我的喜爱、信任和支持。拿在手上,这封粉色的签名信,轻轻的,却满是厚实的情谊。看着大家真诚的笑脸,我心中感动万分。时隔两周,我又收到了王育琴主任的一条手机短信。她告诉我,她们在组织大家讨论分享“阳光心灵培训”的心得,总共十个班组的代表发言。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畅谈那天听讲座的心得和体会,并引用了许多讲座中的话题和事例。有一位老同志在发言时竟然激动得哽咽……一位班组长代表说:“从最初听课时的情非所愿,到感觉不虚此行,再到回味无穷。从这一天的培训中,我对自己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作了深刻的反思,并获得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方向。”还有一位同志说:“以前,总感到自己不快乐,总觉得工作压力大、没意思,总是穷于应付,听了尹老师的课,让我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思想解放了,心情也越来越好了。”王主任说,她们决定将大家的心得编写成集,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珍藏起来。

就像雪莲四年中快乐的付出一样,短短一天的课程,更让我收获了一份劳作后的惊喜!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去影响别人、帮助别人,带给大家积极的心态,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又享受到这份工作带给你的快乐,那真的是一件绝顶幸福的事!工作有不同,事务有大小,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可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唯有快乐的付出是你可以把握的。找一个舞台,走上去,做出来,你就会看到有人为你鼓掌,有人为你喝彩,顷刻间,你便会觉得,生活充满浓重的愉悦色彩。

想到这里,我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高举过头顶舒展了一下略感疲倦的身体,给自己鼓劲加油,这就是我奋进的不竭动力!

生命无法承受之轻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叫“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说的是某些人承载了太大的重任和压力,以至于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但生活中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做“生命无法承受之轻”,说的是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负载,当然也不用对任何人负责的一种活法。这样的一种活法也是生命无法承受的。

曾经去参观一家医院的高干病房,在一个高间里巧遇这样一幕。一位局长正躺在病床上,旁边站着他的下属,像是一位工会主席和两位副局长,局长的妻子和妻弟也站立在床边。只听到其中一位副局长轻声地对局长说:“局长,别着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病慢慢治。单位里没什么大事,昨天我们开了一个碰头会,把您的事给分摊了,落实到人头。”另一位副局长马上表态:“是的,是的,大家多干点就有了,您不用急。”妻弟也忙接过话茬:“姐夫,家里也啥事没有,我们都安排好了,你就好好在这儿养病吧。”

我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却发现那位躺着的领导一直是半闭着眼睛,也不看大家,更是一言未发。我在想,他一定很郁闷:单位没什么事要我做,家里也没什么事要我做,看来我只剩下一件事了,就是好好养病。养好了当然好,养不好也没什么,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要做的了。

其实,这就是生命无法承受之轻。这种忽视对我们来讲是一种类似于被抛弃的感觉。生命中,“轻”比“重”更能将人的无奈和无望表现得彻底。人生在世,还真需要负重而行才会体现活着的意义。这个“重”是责任也好,义务也罢,至少要有点事做,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会获得点“身价”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