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世纪之前,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得里亚海湾中,有一片寂静的咸水环礁湖以及若干小岛。这里偏远闭塞,贫瘠荒凉,几乎没有什么能吸引人的地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后来却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的威尼斯,其市区建在距陆地4公里远的118个小岛上,有400多座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体。一条长4公里的大运河流贯其间,似是人体的大动脉将177条水道和2300多条水巷沟通连接在一起。“屋如浮,舟似车”是威尼斯呈给外籍游客的现代神话。在众多“漂浮”于水面的房屋之间,公共汽船就像公共汽车一样,穿梭来去;而身子纤细、底面扁平的“贡多拉”则让游客有置身自行车的错觉和快感,可载着你在狭窄的浅水道上进退自如。
威尼斯始建于公元5世纪。公元451年,有“上帝之鞭”之称的匈奴帝国国王阿提拉率领大军越过莱茵河,突入高卢。第二年,阿提拉率军侵入意大利,西罗马帝国乞和,后经教皇斡旋,阿提拉撤军。在这个过程中,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居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往偏僻的威尼斯环礁湖。后来,日尔曼伦巴族人于公元6世纪入侵意大利,并在北部波河河谷建立了一个王国。为了逃避异族的迫害,又有大批居民逃往这里。与此同时,遭到罗马人驱逐的拜占庭人也来到这里。就这样,在众多难民的共同努力下,威尼斯由荒凉的环礁湖和贫瘠的小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兴旺的渔民居住点。后来,为了对抗哥德人和罗马帝国,这里的12个小岛组成了一个政治体,这就是威尼斯城邦的雏形。
威尼斯的小岛盛产盐,当地的居民很早就开始发展对外贸易。依靠一流的造船技术,他们往来于欧洲各地之间。9世纪后,威尼斯发展成为西欧与东方贸易的中转站。十字军东征期间,大批十字军战士就是从威尼斯的港口被运往东方的。
中世纪活跃的跨地区贸易活动,使威尼斯获得了巨额利润,它一度成为繁荣和财富的象征。13、14世纪时,威尼斯与海上劲敌热那亚展开激烈竞争,于1380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此进入全盛时期。遗留下的大量宏伟、精美的建筑为威尼斯中世纪的繁荣佐证。圣马可广场以及广场上的圣马可大教堂、总督宫、钟楼、叹息桥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以其可观的财富和影响力吸引了欧洲最好的建筑师、手工艺者、艺术家和思想家,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三个中心。众多精美的雕塑和杰出的绘画作品让以乔尔乔奈、提香、丁托莱托等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在欧洲绘画艺术界享有盛名。
今日的威尼斯依旧为世人向往。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在这里成功举办。每年二三月,盛大的狂欢节为她引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年9月举行的威尼斯赛船节和现代艺术节,让这座古老的水上城市充满了现代文化气息。
安宁、狂暴、脆弱、张扬、丰美、神秘……不同时期的威尼斯具有不同的气质。这是一座玻璃和水的传奇之城,也是一座千面城市。它生于海上,东西方高贵之气的奇特组合赋予她成为一座伟大城市的内在底蕴。每年都有上千万游客来到这里,在阳光下,在暮色中探访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大教堂、总督宫、叹息桥等名胜古迹,在威尼斯的船歌中临碑凭吊马可·波罗、提香、冒险家卡萨诺瓦的过往。如今,这些传奇人物的魂灵似乎依然漫游在威尼斯运河的各个角落,注视着威尼斯神秘的过去、坚实的现在和多彩的未来。
到威尼斯,谁都不会忘了到穆拉诺岛看看——看看那里光明、华美、奇丽、璀璨、五彩缤纷、灵光四溢的玻璃制品。
那闪烁着人类关于美丽最丰富想象的“精灵”,是先人用4000年的时间追逐到的梦想。
镜子的故事
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水面静寂无声,空气中充满氤氲的气息。一个美少年徘徊于岸边,凝望着月光下水中俊美的脸庞……
这是一张怎样完美无瑕的脸,只怕世上所有的笔都无法追叙。在他面前,任何一种语言都会感到自己的贫瘠——因为形于纸上的东西永远追不上人类自己的想象。
我们只知美少年爱这张脸,胜过爱所有美丽的姑娘。
神思恍惚之间,美少年伸出手去,想要抚摸水中的面容。可是,就在他的手碰触到水面的一瞬间,那张完美无瑕的脸突然破碎了,随着涟漪晃动着消失了。美少年呆立岸边,黯然神伤……
茕茕多日后,憔悴不已的少年最后叹息着跃入水中。
不久,在他死去的地方,开出了一朵美丽的黄水仙,它依然日夜守望着自己在水中的影像……
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一个美似一个,几乎每一个都有深刻的寓意,美中含了忧伤。这包括我们上边所讲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那喀索斯——传说中河神和水泽女神的儿子。
那喀索斯是个举世无双的美少年。美丽的仙女艾可爱上了他,却遭到拒绝。艾可绝望而死,化为回声女神。艾可的死引起了诸神的不满,为了惩罚那喀索斯,诸神让他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影像,不能自拔。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前面看到的一幕。过度的自我迷恋让那喀索斯最后精神崩溃,自杀而死。后来,“那喀索斯”就成了“自恋”的代名词。
其实,那喀索斯的故事是人类爱恋自己的心理的一个影像。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孤芳自赏、自我陶醉的倾向,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那喀索斯死了,但是人类喜欢看到自己影像的心理永远不会改变。自从诞生后,人类就一直渴望看清自己的样子,弄清自己到底是什么,希望有一种载体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这个愿望。
一开始,人们借助水来实现这个愿望。
就像那喀索斯那样,年轻的姑娘们流连于湖畔河边,欣赏水中那模糊而又神奇的影像。后来,人们利用磨光的金属表面来映照自己的容颜,铜镜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是,这还是无法满足人们对观赏自我的需求。最后,这个愿望在威尼斯实现了。
公元14世纪,威尼斯穆拉诺岛的玻璃大师穆所偶获灵感,他将锡铅合金和水银涂在一片玻璃上,从而发明了玻璃镜。至此,人类终于能清晰而全面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了。自恋心理在大师的巧手下得到第一次饱畅的满足。
镜子的出现产生了一个光的世纪,它使威尼斯曾经阴暗、抑郁的城堡变得宽敞明亮,使建筑物更具华贵的内涵。在镜子里,一个人的礼仪仪表可得到最真实的显现。因此,在威尼斯,镜子又被称作“礼节的导师”和“最真实的画师”。
自诞生之日起,镜子就是威尼斯人追捧的时尚。人们对它趋之若鹜,甚至像对待艺术品那样给它加上边框。为了显示财富、满足虚荣心,欧洲各地的达官显贵、富豪商人一次又一次奔向威尼斯,用高价买下镜子,买下自己的影像。一时间,镜子成了威尼斯的标记。人类又一个兴旺发达的产业诞生了。
玻璃岛
其实,镜子只是威尼斯众多玻璃制品中的一种。威尼斯的玻璃工业历史悠久,威尼斯玻璃工匠的技艺远近闻名。在他们那魔术师般灵巧的手中,镜子、花瓶、酒杯、餐具等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玻璃制品纷纷绽放,如同阳光下运河里的波光一样,点缀着古老而神秘的威尼斯,令它熠熠生辉。
威尼斯的玻璃制作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初。1204年,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少拜占庭玻璃工匠逃到威尼斯,也把玻璃制作技术带到了这里。后来,威尼斯商人从叙利亚带回了钾。这对当地的玻璃制作工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众多工匠的辛勤努力下,威尼斯迅速崛起为玻璃工艺的中心,成为有名的“玻璃之都”。而位于威尼斯北方1.5公里的穆拉诺岛,则是这座“玻璃之都”明亮的眼睛,曾经云集了威尼斯几乎所有的玻璃工场,“玻璃岛”因此成为它的专名。
穆拉诺岛是5个小岛组成的岛群,于公元7世纪开始建设,是曾经的威尼斯贵族的别墅所在地。它与玻璃的结缘基于多重方面的考虑。
首先,威尼斯的房子大多以木头为建筑材料,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而玻璃工场的熔炉很容易发生爆炸,引起火灾,这对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其次,如果玻璃工厂散处民间,极易让觊觎者有机可乘。一旦玻璃制作的秘方外泄,威尼斯在玻璃制造方面的领先地位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威尼斯参议院于1291年颁布法令,将玻璃工场全部搬迁到穆拉诺岛,玻璃熔炉以及众多玻璃匠也都由市区迁移至此。自此,穆拉诺岛便成为威尼斯的玻璃制作业中心,许多世界顶级的玻璃工艺品都出自这里。
15世纪,威尼斯人改进了制作水晶玻璃品的工艺,使玻璃制品更加晶莹剔透。到了16世纪,威尼斯人又掌握了使玻璃脱去烟色和着色的技术,以及在玻璃上镀金和上釉的方法,制作出的玻璃制品更加绚丽夺目,异彩纷呈。
穆拉诺岛的玻璃制品做工精细,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巴罗维耶杯”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作。制作者的技艺和才华在这只由蓝色玻璃制成的婚礼杯上显露无遗。
穆拉诺岛的玻璃制品出自几个著名的家族,分别是托所、巴罗维耶、拉迪、马尔比尼和塞居佐。几个世纪以来,这几个家族始终在威尼斯的玻璃制作业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他们的玻璃制作工艺从一代人手中传到下一代人手中,对外人秘而不宣。直到今天,这些家族依然从事着玻璃制作业。
穆拉诺岛的一切就像传说中的宝镜里摄下的凝固的影像。时至今日,岛上仍然保持着12世纪时的风貌,优美而神秘,朴素而典雅。岛上的玻璃制作工艺也仍然世代相传,不为外人所知。连熔炉等制作用具也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不过,在有些玻璃制品厂里,游客既可以亲眼目睹工人现场吹制玻璃制品的表演,又可以纵情采购。这个玻璃工艺的传奇之地,一如它水光中多变而又极尽美丽的面貌,从一开始就让人类为之迷醉。
玻璃的秘密
玻璃带来的财富和荣耀源源不断地流进穆拉诺岛,威尼斯也因此在欧洲声名远播。玻璃匠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财富、声誉,甚至是特权。但是这也有不利的一面,为了保住玻璃带来的一切,穆拉诺人对他们的制作工艺严格保密,不向外人泄露半句。倘若哪个玻璃匠擅自离开穆拉诺岛自行创业,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玻璃匠的手艺和技能被牢牢锁在了小岛上。
玻璃带来的甜蜜诱惑着很多人开始了向玻璃制作大师进军的梦想,但真正能够到达彼岸的只是凤毛麟角。危险的航路、路的另一端数不尽的财富,这注定穆拉诺岛会成为传奇的孵化地。
乔吉奥就是这样一个梦想家。由于他的跛脚十分引人注意,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芭蕾舞者”。最初,乔吉奥在有名的巴罗维耶家族的一家玻璃工场当学徒。他夜以继日地埋头干活儿,学习手艺,渴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后来,也许是认为野心比才能更重要,乔吉奥盗取了巴罗维耶家族的玻璃制作秘方,并将其转卖给巴罗维耶的竞争对手。一项不光彩的交易就这样达成了。它产生的结果是,乔吉奥不仅得到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玻璃工场,而且还娶到了巴罗维耶的竞争对手的女儿,可谓人财两得。大喜过望的乔吉奥,以为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但是,乔吉奥很快就意识到,他在威尼斯人眼中已经失去了宝贵的信誉,不再被人尊重和信任。他不仅不能公开移民到其他国家继续从事自己的事业,也无法在穆拉诺岛上的其他地方工作。玻璃业的“浮士德”为他的财富和梦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乔吉奥的故事只是充斥于威尼斯玻璃业中的各种阴谋诡计的一个点缀。在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的玻璃制作者们都想得到穆拉诺岛的玻璃工艺秘方,都想从玻璃带来的财富和荣耀中分一杯羹。威尼斯既是欧洲的一颗宝石,也是被忌妒的对象。穆拉诺岛每一位大师的独家秘方都是冒险者攫取的对象。那些独一无二、与众不同、让法国巴卡莱特漂亮的玻璃制品也逊色几分的“精灵”为它的缔造者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
为了达到目的,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不惜去偷、去抢。玻璃的魅力让层出不穷的觊觎者冒险偷偷来到穆拉诺岛。久而久之,岛上偷窃、绑架、勒索等犯罪行为日益猖獗。工业间谍潜伏在各个角落,伺机窃密。威尼斯禁止外国人在穆拉诺岛上从事玻璃制作,甚至禁止他们住在岛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威尼斯的自我封闭,为各种阴谋诡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其实,穆拉诺岛的玻璃制作大师们并不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们知道,一些特殊的吹制技术和烧制程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岛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对他们的作品的简单模仿。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的只是时间问题。
凡尔赛宫是法国艺术和声望的象征。“太阳王”路易十四希望法国玻璃制品工业的发展能以穆拉诺岛为基础。1665年,他的财政大臣J.B.柯尔贝尔接过了这一重任。
柯尔贝尔曾以大量金钱引诱威尼斯的玻璃制作大师离开穆拉诺岛,到法国去发展。但是,这一计划只在少数几名玻璃大师身上得以实现,大多数人心里都很明白,他们留在威尼斯无需冒任何风险也能得到一切。柯尔贝尔不胜其烦,最后结束了这一计划。
后来,一个名叫安东尼奥的佛罗伦萨牧师写了一本名为《玻璃制品工艺》的书,揭示了有关穆拉诺岛玻璃制作的一些秘密。一时间,穆拉诺岛模型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
[知识雨滴]柯尔贝尔(Jean Baptiste Colbert):1619—1683年,法国政治家,生于法国兰斯。1661年成为法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他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0年中使国家的收入翻了一番。他支持工业、商业、科学和文艺事业,创立了法国铭文学院、法国科学院和王家建筑学院;重整殖民地,装备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战争的消耗和宫廷的铺张浪费抵消了他的成就,他最终在痛苦和失望中死去。
熔炉重新点燃
穆拉诺岛的玻璃制作业就像熔炉中的炭火一样,曾经那样兴旺红火,照着人的眼,烫着人的心,编织着人们心底瑰丽的梦想,承载着时光深处的传奇故事。可是,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9世纪后,穆拉诺岛就像瓦格纳歌剧中的主人公一样,被时代抛弃了,疏离了。
对穆拉诺岛的玻璃制品的感情曾经激励并教化了威尼斯人几个世纪之久。然而,当世界转变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后,这种感情变淡了。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给了古老的威尼斯最后一击。曾经有一个时期,穆拉诺岛上已经看不到玻璃制作大师们忙碌的身影了,凝聚着古老记忆的玻璃熔炉也冷了下来。在机械那骄傲的轰鸣声中,曾经目空一切的玻璃制作大师们感到无所适从。看着一件件物美价廉的产品从流水线上走下,他们那曾经引以为傲的灵巧双手显得那样渺小。穆拉诺岛的手工玻璃制作业,就像一位红颜已逝的情人,尝到了被冷落、被忽视的滋味。
然而,人类对于创造的情感是不会被压抑很久的。当20世纪的大幕缓缓拉开的时候,穆拉诺岛的玻璃熔炉被重新点燃了,穆拉诺岛的玻璃在时代的呼唤声中复活了。
在托所兄弟的领导下,巴罗维耶、萨尔维亚提斯等威尼斯老牌的玻璃制作家族重新拾起自己的祖传工艺。他们在穆拉诺岛的玻璃制作传统中融入了新技术和时代的音符,工艺更为精湛,花样更为繁多,外观更加迷人。
复活后的玻璃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在它的灵光中,古老的威尼斯再度青春焕发。如今,威尼斯已经有100多个熔炉处于工作状态。精美的手工玻璃制品,再一次征服了世界。游客们可以参观某些工厂,现场学习手工制作玻璃的详细技术,还可以把玻璃制品作为纪念品带回家。
威尼斯的玻璃制作历史就像一本厚厚的书,耐人寻味,引人探究,博物馆中的档案文献记录了其中的兴衰起伏、酸甜苦辣。当人们穿梭于简朴的玻璃工厂和博物馆之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进行奇妙的时间旅行,能清晰地触摸到这种拒绝消亡的浪漫艺术的辉煌过去。据说,博物馆中关于玻璃的文献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还要归功于猫,因为老鼠是记载这些文献的羊皮纸的克星。很久之前,威尼斯总督的一名案卷保管员将猫从叙利亚带到意大利,这样才吓跑了老鼠,保护了珍贵的羊皮纸文献。
如今,对于世人来说,穆拉诺岛的玻璃制作技术已经不再神秘。然而,对镜子、花瓶、酒杯等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的痴迷,依然是威尼斯人共有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对手工艺品的热爱一如往昔,他们的浪漫情怀激励着所有怀揣梦想的人们。
鲁西阿诺·威斯托西是穆拉诺岛上的一位玻璃雕刻家。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玻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玻璃的魅力让他迷惑,也让他陶醉。他经常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玻璃制品,并且乐在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玻璃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成为玻璃雕刻大师后,他的想象力并没有局限在工作室里,他想为威尼斯这座玻璃之都、镜子之城塑造一个纪念碑——一座玻璃桥。
对于威斯托西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做过类似的尝试。其实,不是没有人想到,而是没有人敢于去做,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技术和细节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威斯托西已经努力了12年。他对学术界的玻璃桥计划做了很多实验,新的玻璃制作技术也为他的梦想提供了技术保证。虽然面前还有很多困难,但他坚信自己一定会继续走下去。
也许,威斯托西的梦想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到那时,人类的艺术宝库里又将增添一件灵动的玻璃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