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2393600000006

第6章 肝病的基础知识(6)

急速出现高度的黄疸,而后又急速减退的情况,可能不是严重的肝脏障碍,毋宁是因胆石所引起胆汁的阻滞,突然由于胆石的脱落十二指肠内,急速流出,或是胆管内的炎症突然消退的原故。

患肝硬化时,突然急剧增加黄疸的情况,是因残余继续活动着的部分肝脏发生障碍的原故,在这种情况,大部份过了数天后,肝脏将全面停止其功能。

罹患肝癌时也有相同的现象。

(3)黄疸时出现搔痒:

关于搔痒,溶血性以外的黄疸患者常有诉苦。这可能是胆汁的某种物质,尤其是胆汁酸作崇的原故。

由肝脏损坏所引起的黄疸也有这个现象,大体上,闭塞性黄疸痒度较强,尤其是因胰脏肿疡而阻塞的黄疸远较胆石阻塞的黄疸为强。

关于溶血性黄疸,这个病程度比较轻,稍不注意会疏忽过去。强度的黄疸似乎不是溶血性的。

先天性溶血性黄疸,常自小孩时即继续着,平时不明显,但有时却强度的出现。这种情况,尿中不出现胆汁色素为其特色,与一般黄疸不同。

肝脏损坏而引起的黄疸,自弱度至强度的都有。

急性的,先自眼球结膜变黄,尿也变成啤酒色,数日后,突然起强度的黄疸,以后渐渐减退,约二星期至一个月就完全消失。

肝硬化症很少出现黄疸,所以必须注意。但有的也并发黄疸。大体上,在肝硬化症时,只依稀觉得有一点黄,以血清检查也只能模糊地感觉到。

我们必须切记,没有黄疸,肝脏不一定就是健全,否则诊断会招致意外的失败。

最后一点是,关于胆管因胆石或发炎肿大而阻塞的问题,我们须注意,如果过了中年还有持续二个月以上的黄疸,那不是肝脏病,大部份是由胆管闭塞而来的。

这种情况,必须趁着肝脏或其他器脏尚健全时,赶快以手术等方法摘除其病因。

关于右上腹部肝脏部疼痛。一旦出现此种症状,不一定是肝脏病,有时反与肝脏病无关的情况较多。

能够断定为肝脏病的疼痛,大都是胆囊或胆管有毛病的情形较多。

一般,肝脏病在肝脏部位不大会痛或完全不痛。不过,急性肝炎发病初期,有的人会疼痛,但是那个是轻痛,大部份压迫时才感到痛。但肝硬化症可说差不多不痛。

肝脏病之中,如肝癌,肝脓疡等有的非常痛,但有的完全不痛,并不是肝脏本身的痛,是包在肝脏外面的膜,因癌或胆疡发生变化,或肝脏急速地肿胀,使这个膜伸张的原故。

有时肝脏部、胆囊部的剧痛,扩散到肩胛部、背部,有时至于左方季肋部。右上腹部、腰部有时感到压迫感、不快感、胀满感、钝痛,有时这些感觉长期持续着。

有时整个腹部痛得快要昏过去。有时右侧季肋部感到剧痛,并且该部腹壁亦并发疝痛。

这些情况多半是由于胆道的异常,并不是肝脏的毛病,因此需要胆道系的精密的检查。

关于鼓肠,这是指肚子里积很多气体,腹部胀满的现象。肝硬化症有时有严重的这种现象,这是因门脉系的郁血使肠吸收减弱,气体吸收不良的原故。也还有其他肠管障碍的原因。

肝硬化症的特征之一是,这种状态继续一段之后,肚子里开始积水,这个症状叫做腹水。

此外,有时也会吐血,有时出现于大便。这是肝脏病常出现的症状,这似乎是由于出血倾向增高,与肝硬化时门脉系的血压增高(门脉压亢进症)的原因。

以上是发生于肠或胃等消化器系统的症状。

肝脏形状异常有何临床意义

一般肝病患者,肝脏状况都会出现异常,比如肝脏的肿大、硬度、表面及边缘状况等等。如果用手摸触还不能确诊,需用X光检查。

正确地掌握肝脏的形状,以观察其变化,对于肝脏病的诊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当然不能仅依此下结论,还要综合过去的病历或其他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等为根据才下最后的诊断。

肝脏肿胀的顺序是,当横膈膜的紧张正常,腹部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时,一般来说,先向抵抗力较少的腹部伸张,如果胀度继续增强就再向上边胀大。

反之,容积缩小时,用手触摸肝脏下边并不能察觉到什么。

但是,有脓疡肿疡等时,或横膈麻痹,腹部有强烈的腹压上升(腹水或鼓肠)时,肝脏的容积虽增加仍然向抵抗力较少方向继续变化,但有时横膈膜位的高升比肝脏下边的下降为强烈。

所以要观察肝脏形状的变化大体要注意以上诸点,先从下边状态开始着手。

其次是看肝脏的表面状态、硬度、疼痛等问题,如此检查之后,如果发现肝脏下边比正常情形更突出的话,再详细检查是否是肝脏受压迫而下垂引起的。

这个检查法有很多种,因属于专门性的,在此予以省略,不过发现肿大之后,还要查明是否是局部性的,或弥漫性的或急速肿大的,或慢性的。

肝脏急速肿大时,其面平滑而弥漫性,边缘较钝,硬度正常或稍硬一点。这种情形可能是属于滤过性肝炎,有毒性肝炎等急性的,或比较急遽出现的郁血性肝肿大、脂肪肝,或腹部其他脏器炎症所引起的二次肝脏肿大。其中,急性肝炎比其他肝脏肿大较感压痛,可资区别。

慢性弥漫性肝脏肿大,其表面有时平滑,有时凹凸。边缘尖锐,而且,多半呈弯曲状态且硬度大。这种情形时,可能是肝硬化症、慢性郁血肝、日本住血吸虫所引起的肝肿大或板齐氏病等。

肝癌时,在肝脏部可触摸到特有的很硬的癌肿疡。从形状上,可掌握某种程度的病状。

但这些大部份需要专门技术与经验,所以在此大家只要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可以了。

皮肤出现异常有何临床意义

皮肤上若出现症状,也有可能是因为肝脏病引起的。有时会有如红色斑点的毛细血管,如蜘蛛网般浮现,这叫蜘蛛症状的血管肿。出现蜘蛛症血管肿以胸前居多,以颈下至左右****连接线为主要范围。对女性而言,有时无肝脏损害也会在脸上出现以上症状。应加以区别。

至今虽仍不明白肝脏病为何会引起以上症状,对于诊断上却有相当大的帮助。在如针头大小至红豆般大小的红斑点周围,浮现出细血管纹路,因属于动脉系,有时可以明显看出血管的拍动。

有些病患手掌上也会出现类似蜘蛛症血管的红色斑点,在手掌上显现红色斑状的血管纹路。当肝脏病变显著时,伸开手掌从大姆指及由小指延伸到手腕处的隆起部位(姆指球及小指球)会尤其明显。若把透明玻璃压在此部位上,则会随血管拍动而有变红的现象;脚底往往也有类似的变化。

此外,扩张静脉纹路,会在腹部浮起,称为腹壁静脉怒张。肝硬化等症状会使门脉血液无法顺利在肝脏内流动,因而引起血液淤滞。平常未使用腹壁的静脉会发生短路,在腹部浮现青色静脉纹路,除了腹壁的静脉外,周围的胃静脉、食道静脉及痔静脉,往往会受牵连,并发食道静脉瘤及痔疮。食道静脉瘤破裂会引起吐血症状,有生命危险。痔疮引起的血便,若持续未改善,危险更大。

哪些因素引发肝脏病

引起肝病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区分为下列数种:

(1)病毒的感染

引起肝病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滤过性病毒感染最引人注目。

过去,我们所谓的流行性肝炎,是属于甲型滤过性病毒肝炎。在手术房内因手术输血而引起的血清肝炎,常属于乙型滤过性病毒肝炎。其他尚有艾伯氏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症、食物毒素性滤过性所引起的肝炎,侧白树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黄热肝炎等。除了传染性单核症之外,其他二种在卫生良好的环境下,是不容易发生的。

甲型滤过性病毒肝炎和乙型滤过性病毒肝炎,是相类似而无法很明显区分的肝炎,但这二种滤过性病毒,有着不同的性质。尤其是感染途径和潜伏期是有明显的差别。

甲型肝炎的主要特点就是“流行”。它的传染途径除了病人的粪便和用过的东西外,井水也是最大的传染媒介,其次为食物,再其次是自来水等等。

甲型肝炎的病毒,是一种不怕强酸的病毒,所以甲型肝炎病毒进入体内后,体内分泌的胃酸无法发挥杀菌功能,只好让它顺利由肠壁吸收而送达肝细胞,然后肆无忌惮在肝细胞中繁衍生殖。

最近,有人想去辨别滤过性病毒的本态。首先发现了澳洲抗原,继而发现滤过性病毒肝炎与澳洲抗原有关连的是乙型,而与甲型则不发生关连。此外,澳洲抗原又称为H抗原(乙型肝炎的抗原略称)。

根据初步研究指出,一般人体如果输入含有澳洲抗原的血液,则有极高机率罹患乙型肝炎。

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现仅知道HBe、HBs以及HBc三种,历史上最先发现的就是外层的澳洲抗原(HBs),因此医学界藉用发现者之名而将这两种抗原的合并粒子称为“Dane粒子”。

但是乙型肝炎病毒并非经常呈现表层与芯部结成一体的Dane粒子状态,换句话说,病毒于肝细胞繁衍之时,并不是立刻可以形成Dane粒子的!

一般而言,乙型病毒的芯部系于肝细胞核内形成,至于表层部分则在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

在细胞核内形成的芯部一旦成熟后就会游移至细胞质中,并与表层部分结为一体,如此即可成为Dane粒子而输送至人体的血液内。

由于在肝细胞核内形成的病毒芯部较少,而在肝细胞质内形成的病毒表层部分较多,因此在患者血液当中,我们较易发现病毒的表层部分,这也就是澳洲抗原(HBs)之所以最先被发现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抗原本身并不具有感染力,它必须与芯部抗原结合成Dane粒子后,才能离开肝细胞,并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因此,当我们发现血液当中含有HBs抗原时,即表示病毒已呈Dane粒子形态离开肝细胞,这时应该特别小心防范,以免病毒感染给他人。

乙型肝炎病毒无法于粪便中发现,这点与甲型肝炎病毒完全不同,那么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又是如何呢?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可由血液、唾液或****检查中确认出来,因此我们肯定,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包括输血、血清注射以及性行为等。

关于母子感染的问题。假如母亲带有病毒而怀孕而生产,那么胎儿在经过产道时便会受到感染,因为新生的婴儿没有免疫力来加以抵抗,所以病毒会在肝脏中停留下来,致使婴儿不发病也会带有病毒。至将来长大成人以后,这种性质会继续保存下去,变成健康病毒的带有者。

目前,这种人约占健康成人的2%,其中有人发生肝病,有人则不会。对于这种母子感染的问题,应该要提早做预防的准备,近年来医学界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滤过性病毒肝炎的种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血清中的抗原抗体

原体HA抗体——治疗后比发病初期增加HB抗原——潜伏期和急性期以及慢性带有者呈阳性反应潜伏期间2~6个星期之间一个半月至六个月感染的途径粪便与口进入血液不从口腔进入流行性肝炎和血清肝炎的关系流行性肝炎血清肝炎容易发生的年龄年轻人与年龄无关无症状病毒带有者无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自然感染的免疫性经常流行大部分是散发性临床症状发病的时侯发烧黄疸血清GOT异常时常是急性的常常发烧且很烧容易出现一至三周多属潜伏性不常发生温度不高平时不出现一个月至八个月临床经过比较短比较长血浆蛋白质的预防有效具有高单位Hs抗体含有血浆蛋白质。

(2)酒精的危害

过去一般人认为酒与肝脏具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因为饮酒过量而引起的肝病确实不少。不过曾有人说:“酒是百药之长”,打从初民的社会开始,人类的持续饮酒已成为一种嗜好,世界上无论何地或任何人种,都具有自己传统独特的酒。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饮酒不一定会伤害肝脏。实际上证明,酒精对肝脏有毒性作用,而且会直接地伤害到肝细胞。但是饮酒伤肝的问题,不在酒精的本身,而在饮酒的方法、酒量的多寡、及饮酒的历史(饮酒的时间长短)等几种不同的原因,这些原因足以影响肝脏障碍的类型。

因为酒精致使肝脏发生障碍,是因为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酒,而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这种急性的酒精中毒,使得肝细胞被破坏而发生死灭状态(坏死)。若饮下过量的酒,而没有急性肝炎的症状发生,那就会不断地引起肝细胞的反复破坏,经年累月下来,肝脏中的纤维会逐渐的增加,而形成慢性肝炎的状态。

此外,有大量饮酒习惯的人,在他的肝脏细胞中也会堆积脂肪(主要为中性脂肪),被认为是脂肪肝的原因,食物中的脂肪和皮下脂肪,形成脂肪酸后被输送到肝细胞中,由于酒精阻止脂肪酸的氧化而产生热量的作用,致使肝细胞内的脂肪逐渐增加,因而感染了肝炎病。

(3)药物性引发

进入体内的药物及其他化学物质,大部分都在肝脏经过代谢或被解毒,因肝脏是将体内的有害毒物加以代谢的中心器官。药物除了口服之外,有时也可用注射而进入体内,最后同样是经由肝脏加以处理。由于肝脏对药物及其他的化学物质,具有代谢的功能,因此常受到毒性物质影响。

药物性肝损害除由药物本身的毒性所引起之外,有些本身不具有肝脏毒性的物质,在肝脏内被代谢而会变化为毒性极强的物质。

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大约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本身对肝脏毒性的肝损害性过敏的反应,另一种是特异体质所引起过敏反应的现象。前者称为中毒性肝损害,后者则称为药剂起因性肝损害。

无论作用是属于直接的或间接的,凡是引起肝障害的药物,不会无条件地产生;因此现今所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多半属于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