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做法
12378600000004

第4章 兰州市安宁区十里店街道南街社区“125便民快车道”惠民工程

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社区党支部按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和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具体要求,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进一步延伸便民服务线,扩大惠民覆盖面,以“宗旨引领、通道体现、资源支撑、机制保障”为指导方针,把全面实施“125便民快车道”惠民工程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使之成为“一道”连“多道”、“道道连群众”、“道道送党情”的民心工程,着力搭建创先争优活动新平台。

载体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是开辟党群联系通道,搭建党群连心桥。采取多种方式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心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党群联系网络。根据社区实际,按小区、街巷等居民自然居住区,发挥党员对周围群众熟悉的优势,以自然居住区域开展党建活动。社区党支部总揽全局,下设三个党小组,分别由社区副书记、副主任负责,由社区干部、综治员、信息员、协警组成,设专门联络员。每个小组下设六个楼院党建活动站,由楼院党员负责,物业管理人员、居民代表、志愿者、低保户组成。每周周二、周四采用走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居民进行沟通,收集居民群众所需、所思、所急等事项,上报党支部。党支部每周一开会对上报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制定解决措施,并按时反馈民情信息,畅通了党群联系渠道。如十里店后街居民公用水站因拖欠水费,造成停水七天,居民吃水问题得不到解决,社区派党员干部及楼院长下片了解具体情况,先垫付了水站拖欠水管所的水费,并向水管所递交了恢复供水的申请报告,恢复了供水。整合驻区单位共建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建立并推行“民情信箱”、“民情卡”、“民情册”、“民情热线”、“民情窗”制度,积极开展以发放一张建言献策卡,设置一个建言献策箱,成立一支民情信息员队伍,建立一项记事督办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采纳群众智慧,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开辟政策上门通道,实现服务零距离。社区通过畅通惠民政策出社区、进家庭的多种渠道,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政策宣传“顾不上、下不去、吃不透”的难题,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如齿轮厂家属院因居住的绝大部分是下岗工人、流动人口,脏、乱、差现象严重,社区召开居民代表听证会议,成立了由该居住区党员、居民代表、低保户组成的物业自助管理小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区状况改善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和谐家园网”,定期将中央和省、市(区)各项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上传到网站,方便党员群众学习查阅和事务办理。同时,定期对网页内容进行更新编辑,及时解答党员和群众的疑惑,公布本社区党建工作动态信息。组建政策宣传志愿者队伍,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综治员、志愿者队伍共18名人员定期入户走访,开展“出社区、进万家、送政策”主题实践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提供政策上门服务。如社区残疾人周德高行动不便、常年卧床,无法到社区办理低保相关手续,政策上门小分队成员就每次为他进行上门服务,解决了他生活的困难和不便。

三是开辟护童通道,撑起安全保护伞。南街社区党支部本着辖区学校多的实际,着眼于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群防群治服务管理体系,组建护童小分队。每天在学生上下学的高峰时段对人流和车辆进行疏导,护送学生安全回家,并针对个别不能被按时接送的学生,建立社区与学校和家长专线联系通道,由社区临时接管学生并安排其作息。同时给学生家长发放“护童联系卡”,针对个别家长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接送孩子的情况,由社区代管开展低偿或无偿补课辅导。开办“小饭桌”开展便民服务,解决了学校、家长、学生的困难。以社区为重点,大力整合各种社会治安资源,构建了学校、家庭为主体,社区、派出所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校园周边安全防范体系,并协调派出所在三所学校门口及主要地段安置了监控器。同时,集中开展安全知识培训,联系中小学校、幼儿园法制副校(园)长,定期组织家长、学生举办法制讲座,开展交通安全、防盗、防火、防骗、防意外事故等方面的专题知识培训,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护自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是开辟敬老通道,温馨养老暖夕阳。针对社区老人多,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拓展居家养老工作,开辟“敬老通道”。以社区党支部为主导,以楼院为单元,建立左邻右舍互敬互帮的敬老互助体系,组建了社区敬老小分队,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随时上门为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料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里抚慰、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如社区独居老人张素云已是百岁高龄,只有一养女且长期不在身边,社区将其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高龄补贴人员,并配备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照顾老人的日常饮食起居。2011年春节前社区对她进行了慰问与关怀,帮助老人清扫屋内卫生,贴上了春联,老人十分感谢社区的关心,春节后她拿着水果、点心来社区给工作人员拜年。着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化独居、纯老家庭老年人的结对关爱活动,切实加强老年活动室的建设,不断拓展特殊群体的为老服务工作,做实涉老项目,如开设老年棋牌室、秦腔演唱中心,利用社区“小饭桌”为老人送饭服务。此外,我们还营造社会性敬老服务环境,建立老年人政策法规宣传咨询和维权服务点,通过举办老年人法律维权讲座,开展专题政策法规宣传活动等形式,增强老年人的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好老年人权益。同时,利用各种节日,加大对困难、高龄、独居和百岁老人的走访慰问力度。

五是开辟助残通道,扶弱济困谱和谐。社区党支部致力于残疾人服务事业,开辟助残通道。组建助残小分队与残疾人“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助残活动,定期上门为残疾人服务。社区残疾人康复巡诊服务站医务人员,指导残疾人康复,每月开展谈心会和心理咨询会,为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有效管理。建立残疾人自主就业服务平台,为部分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增强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心。如协调卫生部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对9名精神残疾人员进行了免费治疗和管理工作,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安排适合的卫生岗位给予补贴照顾,提高了残疾人员参与社会的能力。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社区工作的“脑子”活了,“触角”长了,“办事”快了,社区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增强,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组织机构得到健全,通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群众得到了实惠,党群关系、社区与居民的联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