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做法
12378600000013

第13章 瓜州县党建资源互动活动

近年来,瓜州县按照酒泉市委“两抓整推”的总体部署和“6 2”产业集群发展构想,适时提出了“两抓整推、乘势跨越、攻坚克难、再造瓜州”战略,坚持把风电产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经济总量的突破口,中电国际、中广核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进驻瓜州,新能源基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针对党建工作如何服务于新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整合党建优势资源、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加大服务风电产业发展力度,加强各级党组织与风电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鼓舞斗志,在全社会形成“关心风电发展就是关心瓜州发展”的共识,营造服务风电、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采取开展调查研究、向风电企业派驻党建联络员、机关党组织与新能源企业结对共建、扩大新能源党组织覆盖面,组织开展服务风电活动、加大新能源紧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逐步建立服务新能源建设的党建资源互动机制,为打造风电、火电、光电等多能互补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格局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载体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1.明晰思路抓规划。立足县情,提出以“三建创三区”为重点的服务风电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即建立人才培养工作新模式,通过校企联合、企地共建等方式,创立风电人才培养项目区,增强风电经济竞争力的聚集优势;建立干部成长锻炼新模式,通过把经济管理部门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风电企业挂职锻炼,创立经济管干部培养实验区,为风电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资源;建立基层党建服务新模式,通过向风电企业派驻党建联络员等方式,创立党建资源要素互动区,使机关党建优势与风电企业发展相融合,增强风电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强化责任聚合力。瓜州县制定了《关于2010年全县风电产业发展的安排意见》,出台了《风电建设推动考核暂行办法》,与各风电企业、县直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专门召开风电建设攻坚年誓师动员大会,授予“风电攻坚突击队”队旗,形成争先奋进、大干快干的良好局面,全县风电装机达到380万千瓦,完成一期建成项目并网工作,使瓜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近日,召开了二期560万千瓦风电建设项目启动会,推动风电产业稳步扩张,有序发展。

3.围绕需求重培养。一是建立“远教”互助模式。先后派7名教师赴昆明冶金学校、兰州理工大学进修学习,邀请5名风电专家到瓜州县讲学,建立地方与科研机构、高校协作的网上教学渠道,为风电企业人员远程解难释疑提供了专业“智囊团”。二是建立“订单”培训模式。积极在县冶金职业中专开办学制两年的风电维修、风电运行等培训班4期,先后为入户瓜州的风电企业培养专业人才499人,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本土化,人力资源“就地消化、就地取材”。三是建立“拉练”协作模式。先后抽调17名领导干部和11名机关人员入驻风电现场,作为党建联络员开展帮扶实践,使机关干部在服务风电一线的生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组织培训班的学员深入风电企业练兵,使他们在实训中增强了发展风电产业的信心和才干。四是建立“双管”双赢模式。县财政先后投入45万元,开展风电企业人才培养培训,引进32名高校毕业生到风电企业任职,由县财政为每人每年发放1.2万元的生活补助,为企业培养人才夯实了基础。

4.突出共建强服务。一是开展服务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先后组织30多个机关党组织,开展以送文艺节目、安全知识、健康义诊为主要内容的“唱响大风歌、打好攻坚战”为主题的“六送六进”服务风电企业活动,通过采取“文艺节目大篷车”、“红色电影展”、“法律法规安全知识课堂”、“便企流动生活服务车”等方式,深入风电一线开展服务,真心实意地为风电企业发展铺路搭桥、排忧解难、出谋划策,进一步加强各级组织与风电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二是积极引进人才,为企业储备资源。以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为平台,先后举办6场规模和层次较高的人才招聘洽谈会,提供风电及风电配套产业、机械制造等方面信息3000多条,积极为风电企业引荐县内外各类人才,为风电企业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搭建互动平台,进一步拓展交流空间。以企地共建慰问活动为桥梁,在“五一”、“七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假日,县领导带队深入风电企业一线慰问工程技术人员,不定期举办风电工作汇报会、座谈会、交流会,邀请风电企业负责人、专家、工程人员开展互动活动,加深企地互相了解,拓展延伸服务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