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12375600000025

第25章 只为暖泉涌暖流

第25章 只为暖泉涌暖流——记高台县新坝乡暖泉村党支部书记盛作新

〔组织点评〕

盛作新同志能够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按照“设施农业增效、节水种草养畜、农家肥料还田、生态恢复涵水、节约劳力创收”的发展思路,勤奋履职,积极践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全村上下呈现出群众心齐气顺创家业、党员争先创优干事业的喜人局面。

——高台县新坝乡党委

〔个人感言〕

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成绩只属于过去,我要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变责任为动力,常怀感恩之心,常尽为民之责,“打好冷凉牌、壮大特色畜、念好制种经”,脚踏实地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今年46岁的盛作新,1993年当选为暖泉村村委会主任,1995年担任暖泉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十多年来,他抱定兴村富民的决心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热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让昔日贫穷的暖泉村一天天变成了今天的新农村。

“水,水,水!”

“暖泉村穷,穷在缺水!”这是留在一代又一代暖泉人心底最真切的记忆和最深刻的共识。

从走上村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盛作新就结合村情现状问计于民,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主动与老党员、退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促膝交谈,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分析贫穷落后的原因。召集村两委一班人反复酝酿讨论,寻找发展出路和致富门路。他和支部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首先要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于是他主动上张掖、兰州争取修建项目,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里,他们先后争取投资270万元完成大河峡水库加固加高工程,库容由原来的18万立方米增加到65万立方米。争取投资20.5万元,完成西柳沟引水工程的渠道建设。争取资金70多万元,完成四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带领群众新修高标准渠道8条12公里,维修渠道18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50座,铺设输水洞3公里,有效地解决了干旱缺水问题。

水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引导全村群众调整好产业结构,成了盛书记的另一块“心病”。他带领党员和致富能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大会宣传动员,小会算账对比,发动群众推广新品种,引进玉米制种、花卉制种等高效经济作物。2010年全村订单面积达2200亩,占总播面积的81%,全村经济总收入1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10元。

“做出样子给大家看!”

针对本村地域辽阔、滩大草多的实际,盛作新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为了调动大家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2004年他牵头带动4名党员群众合资15万元办起了兴源综合养殖场。目前,养殖场不断发展壮大,共养殖马鹿54头,高山细毛羊150只,养殖肉牛80头,种植优质牧草300多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暖泉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养殖专业村。盛作新善抓机遇是乡亲们有口皆碑的。一次外出开会,他无意中得知山区气候冷凉,适宜养殖味美肉嫩口感好的鳟鱼。于是他带领群众学习技术,鼓励村民积极养殖,经过一番努力,村民车天佑、许武等特色养殖大户“借水生财”,建起了全县首个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鳟鱼3万多尾,年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目前,全村已涌现出致富带头人50多名,培养树立各类养殖大户125户。

“定了就干,说了就算!”

让群众尝到致富甜头的盛书记,并没有满足过去的成绩。2008年7月10日,所有暖泉人都会记住这一天。在村民大会上,盛作新向群众宣布在本村银洼石滩搭建日光温室,种植红提葡萄,一时整个会场炸开了锅。有的说在石滩上搭建温室,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说,搭建温室种植红提葡萄,投资大,见效慢,根本不切合暖泉实际。面对种种疑虑,党支部一班人变压力为动力,多方奔走进行市场调研,邀请专家领导论证考证,走村串户说服开导群众,向群众讲解温室葡萄的前景,终使农户动了心。仅两年多时间,就完成投资2500万元,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500座,栽植葡萄苗木7.8万株,开挖埋压输水管道27公里,修建6万方蓄水塘坝2个,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6.8公里,建成高标准技能培训基地和管理用房310平方米。同时,成立了“高台县龙泉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建成了新坝乡林果栽培技术培训基地,为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打好了基础。

只为暖泉涌暖流,暖流润到民心头。多年来,盛作新凭着坚定的信念,以辛勤的耕耘、不懈的努力,改变着暖泉村的贫困与落后。

盛作新同志获奖情况

2007年,被中共张掖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被中共张掖县委评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2009年,被中共张掖县委、县政府授予“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2010年,被中共张掖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创业人士”荣誉称号;

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